烘焙食品很受人们欢迎,也是追求生活品质的一种表现,因为它美味、方便、制作简单,所以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特别喜欢,这个市场从整体上看规模很大,艾媒咨询预测今年会达到3069亿元这么大的数值。
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增长都十分可观,未来业内竞争的火药味只会越来越浓,可近两年这个领域却显得格外冷清,无论是品牌拓展步伐还是资金注入强度,都明显放缓,倒闭、缩减、退出成了近些年烘焙界最常听到的消息。
市场前景虽然不错,但企业走得却是步履蹒跚
烘焙食品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种类划分,可分为面包、糕点、蛋糕以及其它四个类别,按照制作方式区分,则有中式和西式两种风格,无论是早餐时食用的面包、蛋糕、吐司,抑或是饼干、蛋挞、点心等各式甜点小吃,均属于烘焙食品的范畴。
它适用多种场合,例如家庭聚会、餐食配送、婚宴仪式、朋友聚会等,同时很多人也热衷于在家亲自制作糕点,体验烹饪的乐趣。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烘焙专业委员会发布相关统计,墨西哥人均年食用烘焙品达133.4公斤,意大利为116.1公斤,德国是87.8公斤,相较之下,我国年人均食用量仅约7.8公斤,这个数值还不足日本、新加坡这类饮食结构类似国家的半数,这些信息既揭示了不同国家地区在饮食偏好上的显著不同,也凸显了国内烘焙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
当今社会成员热衷于寻求便利、高效且多元化的生活途径,欧式饮食方式正逐步改进咱们的膳食构成,因此面包类点心的普及程度在未来仍将显著增强。
国内烘焙企业数量达到17.8万家之多,但多数是规模很小的个体经营店、夫妻创业店或者地方性品牌,全国范围的大型连锁企业却非常少见,联合窄门餐眼发布了“2022烘焙门店百强榜”,榜单前三名由米兰西饼、85度C、幸福西饼占据,它们分别经营着1699家、1013家、932家门店,往后依次是好利来、元祖蛋糕、安德鲁森。
当前市场需要很大,但行业整体聚集度并不高,美团餐饮数据观察显示,烘焙领域每家店铺平均份额达到近68%,拥有十家到一百家门店的企业比例大约是12%,而拥有百到三百家门店的公司比例则仅剩6%。
若进行横向比较,可见该领域店铺数目相当有限,窄门餐眼的信息表明,到2023年6月6日,华莱士的店铺总数达到20065家,大约是烘焙行业前六名的店铺总和的五倍。
夫妻经营模式抗竞争及应变能力突出,但企业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体系化运营水平有待提升,融资渠道不畅等状况均会阻碍连锁化进程,未来数年若想在糕点领域达成万家门店的规划,挑战相当严峻。
新老品牌同台争锋,共同面临“成长的烦恼”
近些年烘焙市场品牌变化频繁,许多老牌烘焙店显露经营困境,已经难以适应消费趋势的更新,无论是品牌形象塑造还是产品更新换代都缺乏持续性的改进,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某些新兴的烘焙企业正遭遇发展上的停滞,因而放慢了增设分店的速度,一些分店从顾客盈门变得门庭冷落,最终被迫停止营业。
刚开张时,虎头局渣打饼行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如今正经历发展的平稳过渡阶段,已暂停在重庆、成都的部分分店运营,打算采用直营和招募合作伙伴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墨茉点心局在超过一年的时段里获取了六次融资,现在它必须减缓增设分店的工作,并且着手优化内部管理结构。
2012年2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被誉为“烘焙业的开创者”的克莉丝汀,是国内市场最早涉足的外资烘焙品牌之一,不过由于经营不善,公司持续多年出现赤字,店铺数量从2013年的千余家锐减至如今的200家左右,今年3月,克莉丝汀在披露的信息中指出,拖欠的店铺租赁费用、供应商货品支付款项、员工薪资等款项总额高达5700万元,所有面向顾客的销售网点也暂停营业。
根据美团方面的资料,国内从事烘焙业务的店铺通常只能维持大约三十二个月,超过半数的这类店铺会在经营两年之内就停止营业,能够持续超过四年的面包店仅占全部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八,而西式甜品店能够经营满四年的比例则更低,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一。
也有众多资本保持沉着,目前烘焙行业,投入者变得格外慎重,中国焙烤糖制品协会通过研究报告说明,二零二一年烘焙领域的投资案例有二十六宗,二零二二年这类情形骤减一半。
各类店铺不论历史长短,经营都面临困境,特别是今年烘焙行业,新增资本数额与扩张速度相比从前大不相同,投资动态也能反映出来,市场对这类领域的关注程度由热转冷,变得十分小心。
这种状况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国家疆域宽广,各地饮食传统与口味偏好存在显著不同,这是客观条件使然。
接下来,饮食领域正转向提供多种多样的食品选择,其中餐饮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烘焙领域在遭遇同行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承受着其他领域跨界企业的侵占压力。
品牌创新力欠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能持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方式,一旦新奇感消失,就会失去顾客的关注和喜爱,店铺经营必然急剧下滑,品牌也难以长久维持。
如何才能延长品牌生命周期,持续打造爆款产品?
美好的愿望总是很诱人,残酷的现实却令人失望,烘焙行业虽然受益于众多人口的支持,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需求的增长,但在实际运作层面,情况却与预期相去甚远,仅靠一时的热点和关注度无法维持长久发展,唯有持续创新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
各种面包房出售的商品,包括面包、蛋糕和点心,其样子和味道都比较一致,顾客购买大多是为了吃早餐,这样的使用方式需要改变,除了早餐,下午茶、自助餐、夜宵、消遣食品、咖啡搭配、餐后点心、户外活动等很多其他场合,都是增加消费机会的关键地方。
因此公司不能局限于实体店的那片空间,要使品牌突破线下经营的范围,持续优化既有商品,踊跃创造全新品类,让商品能适用于更多购买情境,例如虎头局、墨茉点心局推出麻薯、泡芙等广受欢迎的单品,大量使用即时烘焙即时烘烤的方式,售价不高且具备零食特质,颇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新一代和年轻女性已构成烘焙消费的骨干力量,女性群体更是该领域的核心力量,其消费比例已超过八成,品牌和店铺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首要任务是关注并迎合女性顾客的喜好,同时要满足她们追求快乐的购物欲望。
根据人群年龄分析,21岁到30岁的人大约占了总数的一半,31岁到40岁的人大概有三分之一,这表明90后群体,也就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烘焙食品的喜爱程度最高,他们更倾向于为享受美味和满足自我需求而消费。
因此又产生了一个疑问,顾客在选购烘焙品时,最看重的方面按顺序是样子、味道、身体有益程度、钱数和养分,假如是送人,还会在意容器,但那些经营了许久的知名面包店大多只在意老方法与手艺,原料种类不多、油和糖含量高,外表没什么特色,很难让女性和年轻群体在味道和健康方面感到满意。
新兴品牌更加在意顺应当下的消费新趋势,不仅关注食物的滋味和样子,还把制作出少油、少糖、热量低且添加物少的新品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数字化革新能够有效纾解行业面临的难题,企业借助数字新零售平台,可以让品牌、产品和服务更迅速精准地触达顾客,并且建立起专属的客户互动圈,如今以直播、内容营销、视频传播和社群购物等为代表的网络渠道,已成为品牌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
2022年元祖线上销售额达12.37亿元,占整体营收的47.81%。一鸣食品电商部门收入增长44.63%,达到3062.85万元。公司已成功建立两个销售额超千万的店铺。鲍师傅和祥禾饽饽铺开始涉足线上电商,寻求抖音平台的盈利新途径。鲍师傅的品牌产品还正式登陆了天猫“李佳琦”的直播环节。
结语
好事多磨,坏事亦能变好事,烘焙行业的发展步伐虽然有所放缓,但这未必是坏事,公司可以转而追求稳健经营,市场也借机清除了虚火,出资人也有机会重新评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成长空间,整个领域也能去掉急于求成的浮躁,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重新构建能保障长远发展的稳固根基,从这个角度说,围绕烘焙市场展开的“口感较量”,目前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