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漫步金陵月牙湖

日期: 2025-09-07 08:07:54|浏览: 0|编号: 12703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游览历史悠久的金陵城,我最适宜的时节是深秋到初冬这段时间。气温大约在二十三度上下,微风带着些许寒意,拂在脸上却并不觉得冷。梧桐叶呈现金黄色,尚未完全飘落,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们的情绪,都显得十分平和,达到了最适宜的状态。

十一月二日到六日,我同几位学员抵达心驰神往的都城。这五天里,除了按计划学习游览,我还抽空在周边游荡观察,体验了建康初冬的悠闲节奏,也略窥了这座古城的一丝风貌。

一、漫步月牙湖

我们居住在秦淮区苜蓿园大街的丽锦花园酒店,从酒店后门出去就能看见月牙湖,湖的另一边环绕着明城墙,从远处看,城墙像一条巨龙趴在陆地上,沿着湖边,古老的树木高大茂密,地面上铺满了落叶,走在厚实松软的落叶堆上,在浓厚的历史气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怀古的情绪。

一株树木堪称都市的象征,它那强健的体魄,以及凹凸不平的树干,都在默默承载着城市的过往。我注意到这些树木仿佛长满了许多瞳孔,每一处目光都显得格外深邃,它们在时光里饱经沧桑,安静地注视着尘世间的种种变迁,不清楚它们是否见证了那些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往昔,内心是否与我一样充满波澜?是否也会悲伤得淌下连绵不绝的泪水?我断定,它们定然会!

世间万物都富有生命,树木的责任是保护所在地的土壤,努力向高处伸展,在日光下持续不断地制造新鲜空气。我以崇敬的目光,向一棵古老的树木致意。

在我的居住地,难以寻觅到如此历史悠久的树木,因此缺少了与古树精神对话的可能,我认为所有事物都蕴含着独特的能量场,那棵古树给予我的心灵鼓舞是坚韧与无畏。

目光投向远方,南京全城被群山环抱。清晨的阳光照耀在城垣上,呈现出新生与陈旧的鲜明对比。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圣经》里的一句话:世间万物皆循环往复。究竟是什么在见证盛衰变迁?唯有永恒的太阳和肃穆的山峦。

湖心地带存在一座小岛,上面覆盖着繁茂的芦苇,有两只黑天鹅栖息于此,透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感。它们宛若不问世事的隐居者,偶尔在芦苇间踱步,有时又自在地游荡在湖面上。我原本打算拍摄天鹅划水的画面,它们却频繁地将脑袋潜入水中,仿佛在奋力潜水,后来我才明白,它们是在捕食湖中的小鱼。

湖面漂浮着青翠的水生植物,岸边沼泽地遍布枯干的香蒲和芦苇,它们在风中散发出独特的芬芳。我格外钟爱植物在衰败前的那种色彩和气味,那是生命走向成熟的韵味,平和而不会枯萎,让人心境平和,感到温暖而充满力量。这些植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因此湖水变得十分清澈,从远处就能清楚地看到成群的小鱼在草丛里觅食嬉戏。

不禁心生赞叹自然界的奇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严密的生态循环。

我深深地吸气,感受着阳光洒满的早晨,体会着这份平和与宁静,感谢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没有饥荒、没有流离失所的年代。

二、湖畔闲聊

沿着湖边走半个来回大约要四十五分钟,很多人在那里活动,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快走,有的在遛狗,还有的在跳集体舞,同时也有人在弹奏古筝,有人在拉二胡,去到公园的人们,所从事的娱乐项目大致相同,差异主要体现为市民的文明程度。

南京本地居民普遍身材修长,眉目分明,年纪大了依旧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并且为人十分友善。

某日,我早早起身,打算前往标营门的城防设施上散心,由于时间尚早,城防设施尚未对公众开放,我穿过月牙湖上的桥梁,继续向城防设施的终端行进,在终点处,可以看到许多农家小屋,浓郁的乡土气息扑入鼻腔。

湖畔聚集了不少垂钓者,有个年长者蹲在高高的石头上,正摆开架势准备抽烟,他大概六十多岁,眉毛十分粗重,目光显得深邃,面容轮廓间透出一种英气。

我上前询问:“水里都有哪些鱼类?”老人干脆地回应:“一条也没钓着,刚到这里”;他的嗓音高亢且充满活力,丝毫不见对陌生人的防备和冷淡;我又接着说:“这一带似乎没什么历史遗迹,也没有什么知名景点”。老人解释道:“穿过城门就到了乡下,月牙湖原先就是护城河,这些建筑都是最近才建成的。”你们想观赏景点,稍后城墙开放时请一直行至中山门,那里还留有明代时的古城墙,并且有瓮城。

这段城墙显得相当新,明显是重新修建的。任何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神韵和表达方式,真正的古墙饱经风霜,墙砖上布满岁月的痕迹,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眼前的这段墙,究竟是因为战火损毁,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见我沉默不语,便接着讲道:当年大炼钢铁,需要建造厂房,砖石材料十分紧缺,于是便拆除了这些城墙,将砖块运走,墙体被深埋地下,期间还意外发现许多长达二十米的杉木。我好奇地询问:为何要在墙基铺设这些木材?他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地基因为沉降而坍塌。我感叹道:古人真是太聪明了,这些木头埋在地下几百年,怎么可能不腐朽呢?他回答道:干燥能保存千年,湿润也能存活万年,唯有半干半湿的状态,大约只能维持半年。缺少阳光和空气,木材不会腐朽,古人还掌握了很多保存技术,这番话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仿佛听了高见,胜似苦读了多年书。

那位老者了解到我们来自武汉,便接着讲道:“我在南京税务部门任职期间,经常前往武汉处理公务,由于工作需要,多次造访过青山造船厂和武钢,武汉确实是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九点之后必须赶回学校上课,所以这场短暂的交谈就此告一段落。我平日里总是在办公室里与文字打交道,此次在陌生环境里和一位有趣之人与之交谈,感觉十分惬意自在,不仅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还从中领悟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道理。倘若时间能够更充裕些,也许我还能从这次谈话中探听出更多关于金陵的往事呢。

彼得大帝有言:个体即是一部完整的历史,从一个人身上能够洞察一个时代的缩影,也能感知其精神风貌。

要透彻认识一座古城的历史文化,需要亲身参与,在当地居住饮食,与居民互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个地方抚育出一个个体,这个个体又磨砺出一个地方的气质与气度。经由询问和交谈,我体察到南京市民的敦厚与真挚。时光掠过一棵树木,留下的是年轮印记;时光拂过一个人,积淀的是内心情感。

这次在金陵的行程,不过是转瞬即逝中的一闪而过,我仅得窥见金陵的局部——月牙湖,众多名胜尚未有机会深入游览,令人意兴未尽,怅惘良多;而这份怅惘,倒未必不是幸事,它反而能引出长久的思索与憧憬。

分别时,车辆启动之际,我在内心告辞,既对自身,也向这座浸润过六朝风雅的城池承诺:南京,我定当重访!或是在未来的春天,或是在某个寒冬。

作者近照

彭卫霞是位女性,籍贯湖北天门,在政府部门担任一般工作人员。她热衷于漫步于山水诗文之中,善于用散文笔调来演绎古诗的韵味,其散文作品曾在多种报刊和文学平台发表。

喜欢作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