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评估关注可颂的外观、构造、口感、香气和滋味,从五个核心方面来评判可颂的品质,其中气味和滋味因为面包最关键的是美味,所以会单独列为两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分,最后用雷达图来形象展示,能够清晰显示各家面包店在制作可颂时各有自己的见解和倾向。
这些食材的来源和制作工艺以及相关装置的情况,是我们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并融入了实践中的推测,只能当作参考信息。评价仅限于品尝当天这款佳酿的特质,并不涉及品质控制的持续性。
[]
01
[]
上海一家有名的烘焙店,它的商品获得众多业内人士和众多美食博主的高度评价,选料方面相当讲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这是一家非常值得托付的优质店铺。法式可颂和酥皮点心是其主打产品。
[]
颜色涂抹一致,烘烤呈现出略深的红棕色,不过边缘部分颜色稍浅,这是用Kolb平炉烹饪的缘故;形状塑造带有法兰西风格,既有粗犷感又不失轻巧,不过体积膨胀程度稍显不足。
[]
因为折叠次数少,组织中的孔洞显得宽阔且界限清晰;气泡膜晶莹剔透,表面富有光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澈之美。摸上去感觉湿润,并且富有弹性。
口感(9.4分)
[]
气味和口味(9/8.7分)
采用了伊斯尼AOP黄油之后,乳脂的香气十分突出,味道里还夹杂着一丝法式传统中常见的咸度,整体口感调配得十分适宜。这次品尝试味时,它的风味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02
Pain Chaud
研究员们常去的那个位于浦西的著名面包店,无论从外观设计、商品品质还是制作水准来看都十分出色,近些年其在上海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一旦想吃可颂,这家店便总能迅速出现在研究员们的想吃清单上。
外观(9分)
造型的美观程度极高,对称性十分工整,层次感十分清晰,令人十分满意。整体身姿挺拔,体态轻盈,在此次品鉴过程中,Pain chaud的外形表现完全符合预期,排名十分靠前。
整体颜色显得有些发白,特别是旁边部分加热不够充分。表面极其平整,光亮感很强,鸡蛋液涂抹得十分到位,看得出制作时下了不少功夫。
组织(8分)
组织分布均匀,没有沉积物,气泡膜显得略微有些干燥,结合组织内部零散的粉末状微粒,推测所用的面粉灰分比例偏高。
[]
脆感明确、内里湿润,化口性好。
气味和口味(7/8.2分)
乳脂气息突出,口感十分清新,酵母作用充分,整体味道和谐,余韵纯粹。
03
LA de Joël
L' de Joël 这家声名显赫的法式高级餐厅附设的面包作坊,对于法式传统面包的制作,始终秉持着独特的技艺和坚定的原则,实践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外观(6.3分)
整形稍微有一点随性;整体上色均匀到位、深浅对比明确。
组织(6.8分)
组织有点乱,并不均匀清晰。
口感(7.8分)
外皮酥酥脆脆、口感好,化口性非常好,口感轻薄飘逸。
气味和口味(8/8.4分)
视觉和结构评价平平,但入口效果非常出众!味道极其突出,位列前三甲。
乳香与酵香融合得十分恰当,是仅有的那种带有明显烟熏感的可颂,将原本油润的口感转变为烘烤食品特有的质感,口中各种香气调和得非常和谐,令人印象深刻。
04
Lost
外观(6.5分)
整形边缘略有偏差,涂抹蛋液不够平均,造成最上层烘烤后色泽不均、表面欠平滑。卷起时层次结构混乱,形态陡峭且界限模糊。
组织(7.5分)
内在品质胜过外在形象,层次不多,感觉很轻巧,不过气孔的散布状况不太平均,底部有些许沉淀物;气泡膜的光滑程度很出色。
口感(7分)
表皮脆感明显,偏硬脆而不是酥脆,空气感强。
气味和口味(7.5/7.3分)
奶香味闻起来馥郁吃起来清新,风味单薄一些,后味散去比较快。
05
la
那家隶属于酒店的面包作坊,同时也为酒店内的餐饮团队提供烘焙食品,这家由知名餐厅配套的面包坊,绝对值得一探。
外观(8.2分)
形态分布均匀,构造显得较为粗放,审视之下皮革带有明显的不平滑质感;体积有所不足,侧边与底部受热不够充分,表层含水量偏高且呈现不均匀的斑点状。
组织(8.2分)
孔洞偏大,均匀没有沉积,蓬发不错,组织湿润度稍欠。
口感(6分)
酥脆,咬断性好,化口性不错。
气味和口味(6/6.7分)
气味中能清晰感受到发酵的气息,隐约夹杂着酸感,还有焦香的黄油与奶香,共同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变的风味层次。
06
上海浦东有家新开的烘焙店,那里的甜点和面包总是卖得很快,苹果派味道也很棒。一位研究者私下里去了好几次,一直觉得那里的可颂不错,但那天参加试吃的可颂,不知道是因为温度太高还是制作方法有变动,口感和味道都有些让人失望。
外观(7分)
整形规整,边缘闭合紧密,膨胀程度略有不足;层次分明;整体呈现焦黄色泽,但侧面着色不够均匀,表皮略带潮气。面包体较为敦实,失水率偏低。
组织(6.8分)
楼层数量不少,气孔散布得不够平均;组织含水量高,弹性表现尚可,不过组织色调偏浅,似乎成熟度尚有欠缺。
口感(5分)
这次购买的产品,口感比较偏松软,化口性一般。
气味和口味(6/6分)
有点生生的味道,发酵熟成不足;奶香味重,有比较明显的甜味。
07
BREAD etc.
这家店铺同时售卖简餐咖啡和面包,属于综合性的商店。面包的供应品质值得品尝。
外观(8.6分)
整形均匀对称,皮质轻盈,整体上色到位,侧面受热稍欠。
组织(7分)
组织不错,都有膨胀开,气孔均匀,但中心有明显的沉积。
口感(4.5分)
入口有点生粉感,化口性还可以。
气味和口味(6/6.3分)
有明显咸味。
08
Deli life
这家面包房属于进口超市食和家(世纪汇店),它是一个分支面包房,但是面包房现场制作的产品,其展示效果远远超出了我们对超市面包房的一般想象。
外观(9.8分)
样子十分好看。楼层数量可观,不过卷曲的力度适宜,让膨胀效果理想,每一圈的构造都清晰可见;染色效果绝佳——涂抹蛋液的外皮大胆地变成了深棕色;(他们店铺里的其他食物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完美外观)。看来是技术过硬、品质可靠的烘焙店。
组织(7分)
皮革显得比较厚重,构造层次分明;旁边切开后,可以感觉到里面像面包一样堆积的物质,说明发酵不够充分;用手触摸,其结构缺乏弹性。
口感(4.6分)
表皮脆感明确,但咀嚼感和化口性略差。
气味和口味(4/5分)
乳脂气息不足,粉末感强烈,据店员透露黄油选用安佳牌,综合口感欠缺和谐。
09
LA
一家坐落于喧嚣中却寻得安宁的社区角落里的面包店,这样的场所或许正是面包店最理想的形态。
外观(7.9分)
组织结构精致均匀,侧边受热不充分,面包整体缺乏蓬松感,推测原料含水量偏高,烘烤程度不足。
组织(5分)
气孔分布密集,尚未完全张开,气泡膜显得有些干燥,缺乏光亮,剖开后面包心部分的粘连现象比较清晰。
口感(4分)
这种面包的内部组织较为松软,外皮缺乏酥脆的口感,表面存在明显的粘合现象,一旦送入口中便容易变成一团糊状物,咀嚼起来颇为费劲。
气味和口味(6.5/3分)
奶香比较干净舒服。但不是特别有记忆点。
10
那家面包店的隔壁,有家名字相同的餐厅,在云筛选时,根据图片,可颂的出品让人感觉还可以,采购时正好有活动,18元可以买到三个可颂,但切开后让人非常失望。
外观(7.5分)
塑形效果较为平均,缠绕数量不多,各层烤制色泽清晰可见;皮革观感轻巧灵动。
组织(4.8分)
该组织架构安排清晰,然而包装内的气泡膜显得十分干燥,表面缺乏亮泽,呈现出一种陈旧的状态,其横截面中心部分略带黄色——整体膨胀程度不均衡。
口感(3.8分)
内部延展性较差,溶解度不高,推测是淀粉陈化现象显著,导致风味显著降低。
气味和口味(5/4分)
黄油奶香味道不突出,粉味较重,这是因为和面或发酵过程没做好,导致原料没充分融合,缺少平衡感;吃完后留下点苦味,感觉不太顺畅。
11
& BAKE
外观(4.3分)
表皮有明显的冷冻伤害,面皮厚薄不均匀,膨胀度稍差。
组织(6分)
核心部分堆积明显,构造精细却不够均一,略微显封闭,气垫层较厚,表面缺少光亮。
口感(3.8分)
油腻感明显、化口差。
气味和口味(4/4.3分)
闻起来不是很舒服,吃起来没有黄油香气。
12
mbd
华山路上那家出名做面包的店,店里的师傅是日本人开的,我们编辑部的小姑娘特别喜欢他们家的那种圆形小面包。
外观(4.2分)
形状有点随意,完全没有光泽,表皮有明显冷冻伤害。
组织(3分)
组织很绵密和细腻,像点心面团,没有明显层次感。
口感(5分)
表皮酥脆、内里偏软,化口性不错。
气味和口味(7/6分)
每一种风味都结合得十分和谐,表明揉面手法得当,并且各个步骤的成熟处理都很恰当;乳香味纯净,没有丝毫腻感。
13
安上
外观(4.6分)
表面状况不一致,含湿量大,颜色涂抹得不够深,缠绕过程中两侧用力不一致,导致层次显得杂乱无章。
组织(6.8分)
气孔均匀,气泡膜偏干偏厚。
口感(2分)
没有酥脆感,组织偏湿且油腻,咀嚼感差。
气味和口味(1.7/1.3分)
店家声称使用的是天然黄油,然而品尝时却闻到浓烈的人造黄油味道,而且余味带有一点苦涩感。
14
八月堂
日本有家专门制作可颂的店铺,因为制作可颂需要不断添加不同馅料来变换口味,在商场选址时又必须考虑节省空间的问题,所以他们决定采用冷冻面团,这是最合适的办法。这家店在海外和日本本土都开有很多分店,想必经营能力应该不错。所以我们也将它纳入了考察范围。
外观(4.4分)
糖浆表面泛着诱人的光亮,显得格外甜美;冷冻过的面团受损痕迹清晰可见;卷制时用力过猛,导致层次无法分辨。
组织(4.5分)
表面黯淡无光,内部有沉淀物聚集,摸起来不具弹性。这种情况在冷冻面团中很常见。但结构上,它还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膨胀。对于冷冻面团而言,这样的发酵效果已经相当理想。
口感(1.5分)
由于包裹了糖浆,组织干碎、粘连感明显。
气味和口味(2/3分)
入口能闻到油脂变质的气息,但回味很清爽,同时有糖浆赋予的甘甜。
按照品鉴要求(例如,逐步品味仔细比较,体会气味从嘴里扩散到鼻子的清新感觉),我们无意中发现,虽然由不同面包师制作的可颂各有特色,品鉴者们对可颂的食用经历也千差万别(有声称没吃过正宗可颂的设计师,也有品尝过各国不同风格可颂的技术专家),但品尝结束后,在排名靠前的产品和排名靠后的产品,大家给出的评价和排序非常一致——也许,可颂确实能很好地反映原料品质,而原料带来的直接感官喜好往往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
本次评估侧重于味觉体验的展现,并未探究每款可颂在原料选择与制作工艺上的精妙构思;此外,品鉴活动即便力求公正,也难免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
因此呢,这次反馈只是机构对每家店当天出品品质的看法,大家最好运用品鉴技巧亲自尝试,也欢迎在留言区表达各自的感受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