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味道:红宝石的奶油小方

日期: 2025-09-14 15:04:45|浏览: 2|编号: 13227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许多上海传统美味已经消逝或改变,不过依然有值得信赖的红宝石鲜奶小方可以依赖。不少上海市民初次尝到名为“鲜奶小方”的点心就深深着迷。这份一见钟情,持续了整整27年。

红宝石的经营者是过秉忠。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成为英国公民之后又回到国内。到了上海,过秉忠发现国外普遍能见到的鲜奶油蛋糕在这里很少见,市面上多是人造奶油制品,同时过去上海街头常见的那些小咖啡馆也看不到了。

以打造专属于上海市民的糕点甜品品牌为目标,以塑造地道上海式甜味为核心宗旨,一个品牌的传奇故事由此展开。1986年1月,过秉忠携手静安商委,共同创办了红宝石食品厂。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初次来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依照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授意,有人专门制作了一个三层红宝石蛋糕,以此作为对女王的献礼。蛋糕的内部核心处,用文字刻上了女王头衔的简写“ERII”。在蛋糕左侧的位置,摆放着一面代表英国的旗帜。而在蛋糕右侧的位置,则竖立着一面象征中国的旗帜。这些布置的用意在于,向世人传递中英两国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景。

1986年9月,红宝石蛋糕店正式营业,店铺最右边的位置是当时担任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孟德惠先生

1987年,红宝石第一家门店在华山路375号正式开业。

程乃珊曾这样形容首家红宝石,那家店面不大,仅有一个门面,用着当时少见的红白相间棉布作为桌布,要知道当时的咖啡馆多数铺设玻璃桌面,有时还带着抹布的气味,这家红宝石就此诞生,迅速成为一群迷茫的都市男女常去的地方。

红色的与白色的方格图案铺陈的布料,细小而雅致的咖啡器皿,一尝便融化的新鲜奶油,节奏舒缓的午后休闲时段……步入红宝石,西点的本真风味得以充分展现,促使时刻变得悠然自得,所有细节无不流露出英式男士的稳重气度。

华山路首开分店选址别具一格,邻近“上戏”、“儿艺”,稍转即到“人艺”、“青话”及上海歌剧院。各类文艺爱好者,既有品味深厚的资深人士,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群体,都愿意在此小坐,品饮咖啡,交流艺术心得,探讨人生感悟。

红宝石奶油小方的问世,促使上海市民懂得了新鲜奶油同麦淇淋的不同:

雪糕在五分钱一根的时期,一些零散分布的小型食品店偶尔也售卖蛋糕,节日期间,那些又大又圆的纸盒里装着的“奶油蛋糕”会盛装满满,色彩缤纷。那种蛋糕质地紧实而硬朗,主要成分是植物乳脂,也被称作麦淇淋。麦淇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充当了巧克力的替代品,如同用代可可脂制作的巧克力一样,口感乏味。不过,上海人会将采用真正动物乳脂制成的奶油蛋糕称作“鲜奶蛋糕”。“红宝石”长时间以来是小孩记牢“鲜奶油”的标志。

现在,位于华山路的那家红宝石,每天依然宾客如织,在展示柜里,那些不加修饰的纯白小方块,成行成列,挨挨挤挤、十分醒目地摆放在透明玻璃内,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小方块鲜奶,每盒十五元,里面装两小块,盒子里的小方块,形状十分方正,带着点笨拙感,上面覆盖着少许雪白的奶油,点缀着一两颗红樱桃,对于那些不欣赏鲜奶小方这种朴素外观的人来说,刚尝一口,就会感到非常惊喜,这种小方块鲜奶就是要制造出让人事后懊恼“没认出好东西”的感觉,盒底是浅黄色的松软蛋糕,湿润有弹性,中间嵌着一些浅黄色的菠萝小颗粒。

这种点心,西洋地区无从寻觅,唯有咱们上海人,才能真正体会它的妙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