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美食:长崎的糖文化,“糖”的各式甜食

日期: 2025-09-26 18:08:38|浏览: 5|编号: 14194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日本长崎和糖品是紧紧相关的。

“这不够长崎!”在长崎当地人口中告知他人时,意指他们认为食物或点心中的糖放得略微不足。

战国末期,长崎地区在吸收欧洲文化影响后呈现兴旺景象,其中糖类引发的饮食风尚是重要体现。

葡萄牙人把欧洲的传统食品和文化带到了长崎,比如面包和天妇罗这些食物,还有和服上衣、粗呢布料这些服装,以及焦糖、长崎蛋糕和金平糖这类甜点。日语里很多源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词汇,有不少是跟甜食有关的。这也让日本当时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此前日本几乎不用糖。

江户时期的日本因幕府实施闭关政策,长崎市中的“出岛”人工岛屿成为该国与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1759年,日本开始大量引进糖类物资,其中经由出岛输入的糖,通过长崎的街道转运至江户,也就是今日的东京,糖逐渐融入了长崎民众的日常生活。

这条名为“糖街”的长崎道路始建于江户时代。它从小仓的常盘桥起程,沿途依次穿过福冈、对马、大村、佐贺等地区。这条全长228公里的道路沿线分布着25家旅店。

这条路,也传送了丰富的糖,以及各种西式食品和点心制作工艺,这些工艺,结合当地气候和风俗,形成了独有的饮食特色,传统庆典上大量运用糖的烹饪方式,至今仍保持传承。

这一地的点心深受糖和欧洲文化熏陶,比如长崎市闻名的长崎蛋糕。1624年开业的“福砂屋”首位经营者,据称从葡萄牙人那里习得蛋糕的调制技艺,随后逐步演变成符合日本食客口味的精致糕点。

谏早市出产的「おこし」是一种著名甜品,据说源自平安时代,产自水稻种植城市。制作师傅将用唐灰汁干燥后的白米,同黑糖和水饴混合,加热后制成,风味香甜,同时带有质朴感。

大村寿司大量运用糖分制作寿司饭与配料,因此享有“殿样寿司”的尊贵名号。

佐贺县最有名的传统点心是小城羊羹。这种羊羹最初是江户时代作为茶点食用的。后来在里面加了糖,就发展成了现在这种有特别味道的小城羊羹。另外,羊羹也是锅岛藩城里茶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名为「丸ボーロ」的点心,源自佐贺地区出产的小麦粉,以及长崎街区的糖料,它最初是用佐贺平原上收获的优良小麦粉,搭配白糖、芝麻油和一种叫做唐灰汁的调味料精心制作的。

据了解,过去曾作为福冈县献给织田信长的贡品的金平糖,如今在北九州依然能够见到踪迹。这种点心仅用糖作为原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边滚动细砂糖,边喷洒糖浆,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十天以上的时间完成,仅从鲜艳色彩相互融合的景象中,就能让人心情变得愉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