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刊文,内容源自台媒消息,询问蛋黄酥的起源,台湾内部对此存在不同说法。近期,一家历史悠久的饼铺“陈允宝泉”的第五代继承人陈溢辉,展示了三十多年前的刊物,该刊物披露,他的祖父、即“陈允宝泉”的第三代掌门陈增雄,是蛋黄酥的创造者。
新闻中提到,陈溢辉作为“陈允宝泉”家族第五代的继承人,表示在幼年时期与祖父陈增雄闲谈时,曾听祖父透露蛋黄酥乃其匠心独运的成果,并呈上一本刊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烘焙行业刊物作为佐证。
陈溢辉谈到,阿公年轻时,状元饼里面放有咸蛋黄,这种做法很受大家喜爱,不过人们常常吃不完一个,于是借鉴了先前制作小月饼的想法,把饼的尺寸缩小了,并且根据蛋黄是半圆形的特点,把点心做成立体的半圆模样,这样就和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平面月饼区分开了。
陈溢辉表示,这项发明的来龙去脉只有他家里人清楚,台湾业内因此普遍认为蛋黄酥源自“陈允宝泉”的早期形态,也就是在丰原开设的“宝泉”糕点铺。
蛋黄酥
令人遗憾,开办那家饼铺的陈增雄于今年夏天离世了。新闻提及,陈增雄的亲属透露,蛋黄酥向来是店铺中最受欢迎的点心,其制作方法始终未曾变动,每年都能售出数十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