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人们不爱吃馒头,而中国人却喜欢吃呢?一位在国外求学的朋友向我透露:他们觉得馒头比面包差远了。
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馒头吃起来确实比较单调,而面包则不然,欧美的面包种类丰富,想要哪一种都可以随便挑选。
俄罗斯大列巴,质地十分厚重,麦香非常突出;而软质白面包则异常蓬松,富有韧性,口中能感受到轻微的甜意和乳香;法国的可颂面包拥有层层叠叠的酥皮,外层闪耀着金黄色,层次清晰可见……
制作面包时,所需原料比馒头更为多样,例如需要添加食盐、白糖、油脂、鸡蛋、黄油等成分,这些原料的应用让面包的风味更加多元。
馒头和面包虽然都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但它们所用的面粉种类差异很大,馒头采用中筋或低筋面粉,只需经过简单发酵,然后蒸熟即可食用。
制作面包必须选用强力面粉,需要反复搓揉,耐心等待其膨胀,同时还要进行塑形处理和烘烤,经过这样一系列流程,最终得到的口感与普通馒头有着显著的区别。
当然,除了口味偏好外,欧美人吃面包也和他们的历史习惯有关。
面包最初在西方被发明,那里的人们烹饪时更倾向于采用烘焙方式,较少使用蒸制方法,面包就是在这样的烹饪过程中形成的。
刚开始,外国的面包很硬,放凉了可以当板砖拍钉子打进木头里。
某些西方国家曾经颁布过一项规定,不允许民众食用新鲜烤制的面包,由于新鲜面包质地松软,食用后难以长时间维持饱腹感,而将面包晾干后用水浸泡则更为实惠。
那个时期的面包并非如此美味,不过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不断改进,如今面包的品种变得五花八门,风味也比从前更加诱人了。
这种食物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几乎融入了西方人的基因之中,对他们而言,食用面包已经是一种永恒不变的饮食方式。
关于馒头,西方人原先根本没有这种食品,由于馒头需要通过蒸制来制作,而西方人并不擅长蒸制,因此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中国的创造。
相传馒头出现在三国那个年代,诸葛亮为了让战士们外出作战时能吃上东西,便制作了这种面食。
经过漫长岁月的持续改进,它最终演变成了我们如今食用的馒头,我们食用馒头与欧美人食用面包并无二致,本质上都是饮食习俗。
而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变就难了……
各位伙伴,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分享你们的见解,盼望你们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