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五月,无锡一家糕点铺的经营者汤先生遭到潘某洁的指控,声称其猥亵了她的三岁女儿,网络上的公众反应十分激烈。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确认了这些指控缺乏事实依据,然而汤先生已经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法院做出裁决之后,强制执行却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潘某洁已经前往海外,拒绝与国内方面进行合作。虽然法院已经冻结了她在无锡的房产和店铺,但由于要求的赔偿数额仅有六万元,这个数额远远小于房产的实际价值,因此拍卖程序一直未能开始。更为棘手的是,法院判决要求公开认错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据汤先生讲,潘某洁在法院接触时就明确表示不愿认错和补偿。汤先生虽然打赢了官司,但至今一个子儿赔偿金也没拿到,也未曾收到任何形式的悔过声明。在这种境况下,法律的胜利实际上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承诺。
网络虚假信息扩散迅速,而事实核查过程却缓慢无比。当"无锡三岁半"账号发布相关指责后,汤先生马上被冠以"犯罪分子"的称号。等到官方消息公布,损害结果已然形成。公众对于儿童保护议题特别敏感,容易激发强烈情感反应。未经验证的性侵儿童指控往往促使网友自发形成支持"受害者"的阵营。因此,汤先生的烘焙坊被迫歇业,个人安全也面临风险。有人拨打骚扰电话,有人送来花圈,更有甚者直接到店铺进行辱骂行为。汤先生已经离开家乡超过一整年,他之所以不敢回去过年,是因为担心熟人会对他指指点点。官方发布声明为汤先生正名之后,潘某洁依然在网上发布信息,对调查结论表示怀疑。网络上的攻击一旦启动,就很难彻底平息。
在事件发生时,汤先生合作的商标立刻终止了授权,迫使他只能另起炉灶,重新命名店铺。商标持有者主动断开合作,而不是查明情况,这反映了商业领域中防止损失的心态。食品制作尤其注重信誉。购买食品的顾客对生产者有更严格的道德要求,特别是像蛋糕这类常出现在孩子活动中的食品。一旦失去信任,回头客就变得非常少。社区里的店铺主要依靠老顾客和好名声来维持经营。汤先生的铺子员工从五人裁减到三人,顾客大量离去。即便被证实没有问题,有些客人心里还是存着疙瘩。从加盟商转为单独做,让汤先生的经营更加吃力。缺少品牌的扶持,供货和宣传都得重新来过,在名声变差的时候更是祸不单行。
人际关系出现裂痕,修复过程十分缓慢。汤先生虽然得到了法律上的无责认定,但日子过得依旧不容易。经济方面承受着巨大负担。汤先生形容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糟糕,店铺只是勉强支撑着门面。由于失去了品牌的扶持,加上老顾客不再光顾,再加上额外的法律开销,接连不断的打击让他无法回到正轨。精神上的压力持续不断。在长达一年的维权期间,汤先生和家里人都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心理煎熬。即便官方已确认其无过错,周围人的注视和低声议论仍令他心神不宁。法律上的胜利并未真正修复他的声誉。尽管网络上的讨论热度慢慢消退,但在本地居民中,他依然察觉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部分人接纳了他的无辜,另一些人却依然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