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动态交易通知功能被视为金融机构精细化费用控制的一种手段,不少银行指出,部分交易变动将通过移动金融平台发送提醒,客户只需启用相应通知选项,即可即时获取账户变动资讯。
最近,一些金融机构发布了新的通知,对账户变动短信通知业务做了改动。广东省内的华兴银行从九月十六号开始,不再向客户发送五百元及以下的账户交易短信提醒。湖北省的银行则将个人支票账户短信通知的最低金额标准提升到了一百元。先前,中国银行已经针对那些能够享有终身免费短信动账提醒服务的个人用户,将其账户发生变动时触发短信提醒的基准交易数额设定为100元。
账户变动通报有助于客户迅速掌握资金余额信息。多数情况下,客户完成手机号同银行卡的关联操作后,只要账户发生任何交易记录,金融机构就会通过短信途径告知客户。现阶段,大部分金融机构对这项服务收取费用,具体费率有所不同,多数维持在每月一元到四元之间。少数机构会设置免费试用阶段,不过试用期结束后通常会实施自动扣费机制。
从经济角度分析,动账短信业务若持续无偿使用,确实会对银行日常运作造成压力。苏商银行特聘专家薛洪言指出,各家金融机构对于触发短信通知的金额标准并不一致,部分机构采用基础额度,部分则设定了较高界限,用户必须自行修改才能接收小额交易提醒。交易量持续增长时,相关费用会逐步累积,最终形成明显负担。因此,对动账短信提醒服务进行优化,能够看作是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成本的一种方式。
金融机构现在为何纷纷更改账户变动通知的限额?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专家娄飞鹏分析,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利息差缩小和利润下滑的挑战,也表明了银行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的用心,目的是通过降低无意义通知的开销来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不少金融机构在公布变动声明时特别说明,部分涉及资金变动的通知会借助移动金融平台实现,客户只需开启相关系统的警示选项,便能够即时获取账户变动详情。薛洪言强调,银行这次更改转账通知金额,并非只是为了增加收入,关键是要协调开支管理与用户感受,借此促进数字化服务升级,并且鼓励客户更多地采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这类网络平台。
调整记账信息推送功能是否会对银行网点工作造成干扰?多数专业人士指出,银行网点不应该只负责基础的金融操作,而需要升级为顾客互动平台、深度业务咨询平台以及本地化金融服务枢纽,重点在于提供更有价值的专门服务。借助网络与实体结合的方式,利用智能机器帮助顾客自行处理事务,把服务环节扩展到线上预约和线下完成,达成更顺畅的业务合作。此外,网点也须承担起指导顾客的任务,协助对电子设备不太了解的人士迅速掌握线上服务,达成更广泛的顾客触达。
薛洪言提出看法,银行今后能够借助数据解析和智能手段,研制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理财服务项目,增强线上线下的服务准确性和高效率。借助尖端科技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改进风险管控环节,达成即时监控和自动操作,减少开支与操作风险;运用个性化的账目变动通知方案,更精准地推进客户分级管理,使资源更适宜各类客户,从而增强整体服务效能与客户满意度。(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