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调查|昔日“网红”今何在?济南烘焙江湖风云多变

日期: 2025-10-16 20:09:17|浏览: 2|编号: 15588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管悦

近期,一些在济南广受欢迎的面包房似乎不再那么吸引顾客了。比如,石头先生的烤炉领秀城贵和店就传出即将停业的消息。与此同时,西村叔叔济南和谐广场店、皇家美孚在济南的部分分店以及爸爸糖舜井街店也相继歇业。这些面包房纷纷选择关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就此展开了走访。

多家门店消失

面包已经不“香”了?

最近,济南本地一家叫石头先生的面包店在贵和店贴出了停业通知,计划在2025年2月7日结束营业,这件事让很多市民感到惊讶。几年前,街上突然冒出很多新的面包房,经常能看到顾客排着队买东西。市民王女士说,她不明白为什么从去年起,像石头先生的烤炉、慢窑、爸爸糖、好利来这些店都一个接一个地关门了,而且现在店里的人很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整理披露,近些年,包括多乐之日、面包新语在内的一些品牌,以及皇家美孚、柒枝等企业,先后离开了济南地区,曾经在济南广泛分布的85度C在半年内关闭了四家分店,好利来也撤出了部分经营场所,西村叔叔的济南和谐广场店铺宣告歇业,爸爸糖舜井街的店面也停止营业……众多曾经声名显赫的烘焙企业,如今正面临门店关闭、业务缩减的窘境。

与此同时,众多街边自办店铺也纷纷倒闭。位于济南市印象城的一家自办面包房,遭遇持续亏损,在高昂的租赁费用、物料开销和员工薪资压力下,仅仅经营了不到一年便决定停业。

经营状况好的时候,每天能获得一两个千元的收入,遇到不景气的时候,收益甚至不足一千元,一位在济南市花园东路经营面包店的店主小游这样表示,从去年下半年起,他店铺周边五公里区域内,将近十家面包或烘焙类店铺因为租约到期、经营困难等缘由而停业了

烘焙行业停业情况并非济南地区所特有。去年2月,深圳一家高端烘焙企业——昂司蛋糕,全面停掉了所有经营点;10月,广州一家连锁烘焙店“勿理堂”,在广州地区的所有分店都停止了营业;与此同时,香港的烘焙品牌圣安娜饼屋,其广州分店也进行了全面的业务缩减;11月,一家在天津经营了12年的慢城蛋糕,也关闭了旗下所有店铺。

根据美团统计,到2024年10月,面包制作行业一共关闭了8.2万家店铺,同时新开了7.5万家店铺,关闭比例达到了25%。这类店铺的平均经营时间只有32个月,大约有58%的店铺在开张两年之内就停业了,而能够经营超过四年的店铺只占总数的24%,整个行业的经营周期明显变短了。

现在,投资界对于烘焙行业的兴趣明显降低了。根据企查查的信息,2023年,烘焙行业新增的融资案例仅有12宗,与2022年的22宗相比,数量锐减了将近一半。而且,当年披露的融资金额也大幅缩水,仅相当于2022年水平的约三分之一。

成本不断增加

竞争日趋激烈

烘焙店为何接二连三地关门?说到面包店大规模停业的原因,济南市花园东路一位面包摊主小游有很多感触。

原材料价格增加是个关键因素。五年前开设烘焙作坊,选用优质食材,生产几款热门产品便可维持运营。面包销售获利颇丰,店铺毛利可达到35%至60%。小游说明,从去年起,持续降雨导致小麦价格上涨,进而推高面粉成本。黄油价格与两年前相比翻了一番,糖的价格也上涨了40%。每当原材料费用提升10%,整体盈利就会减少15%。

为了增加收益,小游和附近多家面包铺陆续调高售价,一元到十元区间的商品在店里基本不见了踪影,但顾客平均消费金额并未相应提高,每日总收入较去年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开销变大,行业竞争却愈发白热化,众多连锁品牌和独立面包店纷纷进驻济南市场。以济南世茂广场为例,仅商场西塔一层就聚集了鲍师傅、法大吉、红跑车、巴黎贝甜等众多连锁烘焙店,彼此间竞争异常激烈。周边区域还有盒马鲜生、奈雪的茶、星巴克等店铺也提供烘焙类商品,竞争态势可见一斑。

面对产品同质化现象和顾客偏好转移,部分店铺开始聘请烘焙师来不断研发新品;另有一些店铺则在社交网站、用户群等途径增加宣传开支;还有不少店铺转而采用低价促销来扩大销量。

济南某连锁面包房加盟者李先生透露,部分分店过分强调商品外包装的气派感,以及货架的陈列密度,意图以此刺激顾客购买欲,进而提升销售额,但这种方式反而造成店铺货品损耗加剧,个别分店报损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当前顾客平均消费金额有所下滑,若缺乏充足的流动资金或融资途径,便难以支撑日常经营,最终可能决定停业。

现在各种新奇口味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看重面包的保健功能,希望它糖分少、热量低。食品不仅要美味,还得兼具视觉吸引力,甚至要有趣。许多老牌企业更新迭代缓慢,仅凭几款经典产品难以维持经营。部分老式面包铺守着实体店,不会运用直播、短视频等网络推广手段,客户群体很难拓展,特别是无法吸引年轻一代。

烘焙业何去何从

专家:应本土化、大众化

价格持续上涨,只有在特别想吃的时候才会少量购买,济南市民林女士谈到,面包并非日常必需品,动不动就得花两三块甚至更多,这已经比一顿正餐还贵了,她回忆说,小时候早餐有三块钱的肉松包,还有四块钱的“毛毛虫”,再搭配一杯热牛奶,就能吃得非常满足。

记者巡查济南众多热门面包铺时看到,价位在15至30元的面包是常见选择,价格低于10元的面包仅占总量的不到两成。新浪微博发起的“面包可接受价格”投票显示,参与调查的34.4万人里,有超过九成的人选择了“10元以下”或“10元到20元”这两个选项。

另外,在网络空间里,面包的过度装饰、种类雷同、口感与身价不匹配、份量偏少、内馅过于繁复等,都变成许多购买者不满的方面。

部分人士离场,同时也有新面孔加入,2024年,烘焙领域中冒出许多新兴品牌,并且形成了新的经营模式。

济南城里,一些卖两块钱面包的小铺子渐渐多了起来;武汉那边,UH祐禾、上海那边,DRUNK BAKER这些新兴的地方特色烘焙牌子也冒了出来,开始在商场里开店;卖蛋挞、司康这些主打产品的专门烘焙店,也一个接一个地开了起来;还有那些假装是零食店,其实卖烘焙产品的工厂店,喊着“9块9全店随便挑”的口号,也把不少顾客给吸引住了。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毅对此剖析道,烘焙店铺领域进入条件不高,产品类似现象严重,市场轻易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又因烘焙商品极易变质,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单个店铺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同时,租赁费用和劳动力等开销的增加,也令烘焙领域承受着财务负担。

王小毅另外谈到,现在,购买者正慢慢变得有判断力,经济实惠的面包会变成购买热点。往后,产业要减小开销、压低售价,让面包变得本土化、普及化,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全、能够长远发展的市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