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带散落着形态各异的古村落,这些城镇是中国江南水乡景致最典型的代表,凭借深厚的文化传承、秀美的水乡风貌、独特的吴地民俗,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广为人知。其规划布局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建筑风格则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标志,这些特色都极具特色,闻名遐迩。
朱家角古镇,周庄,塘栖古镇,这些都是长三角地区值得探访的古镇,现在就让我们逐一了解它们吧。
上海
新场古镇
浦东新场古镇地处浦东中南部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古镇内现存区级文物建筑共37处。
这座以盐业繁荣而兴起的城镇,展现出江南水乡独有的细腻和风情。镇内蜿蜒的狭长水道之上,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拱桥。临水而建的房屋,以及坚固的石砌河岸,还有那一个个弧形拱桥,都无不体现着当地居民的自然生活方式。
新场地方还有一个别称叫“石笋里”。根据传说,在新场镇受恩桥石头湾的沙地上曾经发现过石笋,其深度非常深,看不见底部,因此新场有“石笋十景”的说法,这个说法里包括了书楼、寺庙、渔舟塘、古桥等景点。经过多次变化,现在的新场古镇十景分别是: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
洪福桥矗立在古镇最热闹的地段,紧挨着第一家茶馆。这座建筑最早是在清朝同治时期建造的,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改建成了三层楼的样式,在当时是镇上最高的建筑,因此人们都叫它“第一楼”。第一楼茶园巧妙地结合了桥梁、水域、楼阁和街道,游客在这里可以一边听书一边喝茶,窗外就能看到小桥和流水,完全是江南水乡的景象。
早年间,新场镇上树立了不少牌坊,明代时期就有贡元坊、熙春坊、世科坊等十三座牌坊,其中三世二品坊最为出名,曾被誉为江南第一牌坊,它位于新场市街中央,牌楼上的雕刻非常精巧,花纹图案十分细致,形象逼真。
朱家角古镇
在九峰山脉的北面,靠近淀山湖的岸边,坐落着一个占地47平方公里的城镇,它被美丽的湖光山色所环绕。这个城镇就是声名远扬的千年古镇朱家角。朱家角这个古镇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年代就已经有了村落。它地处上海市的西部区域,位于青浦区的中南部地带,并且与淀山湖风景区相邻。
朱家角古镇位于九街三十六桥,众多古韵盎然的石桥为其增色不少。古镇内的桥梁中,放生桥最为宏伟,它横卧于漕港河之上,是一座五孔石拱桥,桥墩纤薄,总长达到70.8米。这座桥是华东地区现存的规模最大,也是唯一幸存的五孔石拱桥。在桥的东面,还特意建造了一座碑亭,方便过往行人歇脚。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镇,是一座庄园风格的园林建筑,面积将近百亩,其名称寓意着读书与耕作相结合的生活理念,园中的藏书楼和塔楼设计巧妙,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
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位于上海西南的金山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到了一千五百年前已经发展成为热闹的集市。该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享有“每三步就能看到一座桥,放眼望去有十条巷道”的美誉。
枫泾镇是金山农民画的诞生地,金山农民画用色鲜明,把民间印染技艺、灶台绘画、丝线刺绣、木刻工艺等特色巧妙结合,形成了一批批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品。金山农民画是枫泾古镇独有的文化名片,同时它也是上海市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蜿蜒的河面伴随着桨声,带着几位友人,在长廊稍作停留,几样小菜,清淡的乐趣,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在于简单……枫泾的佳肴早已名扬沪上,天香豆腐干、黄酒、丁蹄、状元糕,这是广受食客喜爱的枫泾“四珍”。另外,枫泾亲手制作的鲜肉粽,风味同样绝佳!
上海其他古镇:七宝古镇、南翔古镇、练塘古镇等。
江苏
周庄古镇
周庄位于昆山市的西南方位,距离上海市区超过六十公里,与苏州城相隔四十公里。这个古镇总面积达到三十八点九六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二十点八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则是十八点一六平方公里。肖甸湖、天花荡、太师淀等多个湖泊相互连通,加之河道纵横交错,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水面澄澈,波光粼粼,湖边绿柳成荫,各式楼阁别致雅致。从石子铺就的小路穿过洞口,就走到了一个13米长的木制人行道。这条人行道尽头,正对着“周庄舫”。
双桥包含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桥身呈现横竖布局,桥洞具有方圆形态,整体构造颇似古代的钥匙样式,清澈的银子浜与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部交叉汇聚成十字形水道,河面上的石桥显得十分雅致别致。
双桥里,一座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头设有石阶与街巷相连;另一座石梁桥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够小船通行,桥栏是用麻条石砌成的
周庄有将近一千家民宅,其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房子到现在还留存着超过六成,里面将近有百座老式宅院,还有六十多个带砖雕的门楼,并且存在一些跨街楼阁和特色水墙门,这些在江南水乡非常具有代表性。在这些房子里,沈厅是最值得注意的。沈厅坐落于富安桥东端南侧的南市街,面向西方,背向东方,拥有七座院落和五座门楼,总计超过一百间房屋,这些房屋散布在一百米长的主轴线的两侧,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超过两千平方米。
溱潼古镇
泰州溱潼古镇拥有六万平方米的古老建筑,其中明清时期的建筑有两万多平方米,还有二十三条古街巷。这些街巷的命名方式多样,有的以桥梁命名,有的以水域命名,有的以姓氏命名,还有的以窑址命名,每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小镇的深巷里住着安静的人家,街道是用麻石铺成的,院子里有一口老井。镇上的古建筑大多是官宦人家和富裕的本地人建造的,这些房子用青砖和灰瓦,既有封闭式宫殿建筑的特点,也有江南宅院的艺术特色,还有砖雕显示出深厚的传统气息。
溱潼古镇的建筑特色,跟江南的青砖白墙大不一样,它主要采用青砖小瓦,磨檐博山的设计,屋脊上装饰着淮脊雀尾,还有“猫头”滴水,并且通过木雕砖雕、灰塑堆瓦等手法,增添了丰富的装饰细节。
岁月在此积累,古老的砖石、破损的屋舍、往昔的饮食气息、不远处就能望见的老树,全都保存得十分完整,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震泽古镇
震泽古镇地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与浙江省接壤,古时候称作“吴头越尾”。这个地名曾是太湖的另一个称呼,它是一座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古镇。从唐朝开始,当地居民就从事栽桑、缫丝和织绸的作业,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的繁荣。时至今日,丝绸依然是震泽的文化象征,在街道和巷子里,偶尔还能见到一些木制的织布机,显得十分古朴。
高耸楼阁迎风,帆影点点远航,夕阳映照佛光,隐现世外仙境,古朴村落风貌,横跨水波小桥,凭吊往昔张墩,钟鸣普济禅院,宽敞庄园宅邸,范蠡垂钓之地,此乃震泽古时八景。
师俭堂,每一处凿痕,每一下斧劈,每一笔勾勒,每一画渲染,都展现出技艺的非凡精妙,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数岁月积淀与刻苦钻研。
进入宝塔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传承多年的老店佳肴,还有声名在外的四碗茶馆,它们在震泽古镇是家喻户晓的标志。所谓“四碗茶”具体包括水潽蛋、风枵茶、熏豆茶和清茶,依次品尝,可以感受当地纯真敦厚的风俗人情。
震泽有着悠久的蚕丝文化传统。当地居民从唐朝起就种植桑树,饲养蚕虫。如今,震泽持续进行创新,古老的文化内涵和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与现代化设计理念相互渗透,共同滋养着这座古镇。
江苏其他古镇包括木渎古镇, 沙家浜古镇, 锦溪古镇, 惠山古镇, 荡口古镇, 甪直古镇, 千灯古镇, 窑湾古镇, 沙溪古镇, 同里古镇, 浏河古镇, 黎里古镇, 河下古镇, 柴墟古镇, 邵伯古镇, 铜罗古镇等。
浙江
塘栖古镇
塘栖镇地处杭州市北面,与湖州市的德清县相邻。京杭大运河经过该镇,使它成为苏、沪、嘉、湖地区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塘栖就是杭州的水上出入要道。
青石板铺就的道路,青灰色的屋瓦,墙壁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痕迹,巷子幽长而狭窄。塘栖古镇显得十分宁静,带着几分古朴,完好地保存着它最初的风貌。
此处空间虽显局促,却吸引着美食爱好者慕名而来,同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并且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
塘栖古镇历史非常悠久,是在北宋时期开始建立的。镇子里面河道很多,水道分布得十分密集,是江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水乡。镇上的街道都沿着河岸修建,建成于房屋的屋檐之下,人们习惯称之为“过街楼”。为了让那些经由水路来的商人们有一个歇脚的地方,在河边的那一面还修建了一排排美人靠(在塘栖当地,这种美人靠又被称作“米床”)
塘栖拥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包括广济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等,漫步其中,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塘栖出产优质农产品,枇杷享誉远方,每年五月正值枇杷成熟期,古镇的枇杷树挂满果实,味道鲜甜可口,十分美味。
塘栖最繁华的地点便是广济桥区域。广济桥是一座拥有数百年岁月的古老桥梁。穿过广济桥就到了水北街,这条街道上分布着各式具有复古情调的老建筑,同时也有很多塘栖本地的老店铺,汇集了小镇上传承多年的特色小吃。
鸣鹤古镇
鸣鹤古镇地处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南部区域。古镇建筑特色鲜明,拥有高大的围墙和深邃的院落,还有曲折的巷道和四合院布局,以及走马楼等结构,屋顶覆盖着青色的瓦片。到了秋天,鸣鹤古镇便呈现出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氛围,少了都市的嘈杂,增添了许多江南地区特有的温婉情致。
鸣鹤古镇不同于国内多数沿河而筑的聚落,它紧邻白洋湖,背靠五磊山,沿山势布局街道,因湖形形成城镇。四周环境十分幽静,远处古寺钟声阵阵传来,如来塔高耸于湖心之上,这些景致共同造就了鸣鹤“鹤皋风光媲美姑苏”的赞誉。
鸣鹤古镇以三条主要街道闻名,分别是上街,中街,下街,其中中街最为兴盛,它曾是鸣鹤的核心区域,凝聚了古镇千百年来所有的繁荣景象。这条街长约1500米,在过去的岁月里是三北地区商业繁盛的中心地带。如今这条老街虽然不复当年的热闹,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韵味。
中街最西头是彭公祠,也叫做彭侍郎祠,这是浙东盐民为纪念明代彭韶而修建的祠堂。祠堂新修时,里面不仅有泥塑像,还在主殿墙壁上画有彭韶亲自绘制的“煮盐八图诗”。每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就是彭公的诞辰,人们会带着香烛供品,恭敬地祭拜他。
顺着中街往东走,河畔青瓦白墙的民居安安静静,宛若画卷一般。宽阔而笔直的石板路,布局井然的老宅院,就这样平展展地铺展在视野里。
古镇里散落着不少构造别致的古石桥,与老房子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站在街河桥中间,左边店铺密集,中间河水清澈见底,右边住宅宛如水墨丹青。
民间藏有技艺高超之人,中街不乏隐匿的匠人,他们从事藤编制作,擅长箍桶,精于电机修理,也精通弹棉花,这些在都市中早已失传的技艺,在中街依然可以找到。
在鸣鹤古镇,体验纯正的江南水乡景致,这里没有喧闹的人群,更多的是浓郁的生活韵味和深宅老巷里那些等待被聆听的往事。
前童古镇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是浙东地区保留儒家文化特色最为浓郁的小镇。南宋绍定年间,担任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于一次出行途中偶然发现一处“山水环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随即带领全家从台州黄岩迁移至此,由于居住在慧明寺前,因此得名前童。
古镇里有157座徽式(四合院),它们通体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和白色的墙壁,整体呈现出浙东地区的建筑特色。这些房屋继承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砖雕、木雕以及石雕的装饰手法,充分展现了当地“五匠之乡”的精湛工艺。
前童因为住宅格局与众不同,以及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保存得非常完好,名声传得很远。白溪的水顺着水渠进入村庄,绕着每家每户流动,每家都连接着流水的小桥,每户都通向用鹅卵石铺成的弯曲小路。民居、书斋、宗祠各有特色;老街、凉亭、牌楼相互映衬,用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古老的宅院、古井、石雕花窗、八卦形的水系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韵味。
村庄地面逐渐向东倾斜,村中碧绿溪流贯穿每户人家。前童这条长达五里的水道最富特色的是“小桥映水宅”。由于水源来自山间,渠水格外纯净湍急,居住在溪边的居民都在门前铺设石板,兼具桥梁和台阶的功能。
浙江省内其他古村落包括南浔古镇,乌镇,西塘古镇,安昌古镇,古堰画乡,龙门古镇,佛堂古镇,新市古镇,皤滩古镇,盐官古镇,河桥古镇,廿八都古镇,慈城古镇,东沙古镇,东浦古镇等。
安徽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部四十公里远的地方,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汇处,原本是巢湖中的一个小岛,由于泥沙不断堆积,最终变成了陆地。这个地方的名字来源于三条河流,分别是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它们都流经此地。
步入古村,连绵的屋顶轮廓映入眼帘。街道两侧,众多店铺有序分布,每家建筑都铺设着青色的瓦片,门廊上方挂着造型别致的灯笼,店铺招牌采用金字黑边,门框装饰着彩绘花纹,处处彰显着往昔的鼎盛景象。
三河古镇的民谣《十大舍不得》中,先说舍不得“中和祥”的焦切玉带,再说舍不得“凌宝泰”的雨前茶,讲究水倒茶开,接着说舍不得“吴恒隆”的虾米干子,香气飘散到门外,还舍不得石头大桥上捕捞的大鲫鱼,看着它们摇尾鼓鳃的样子,让人回味无穷。这首民谣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三河古镇最负盛名的小吃,就是金黄诱人、吃起来满口留香的“三河米饺”。要品尝地道的风味,必须深入街巷寻找那些不起眼的小铺子。守在热油旁边,看着饺子逐渐染上诱人的色泽,趁它还冒着热气时送入口中,方能领略到最完美的滋味。
三河古镇因水域丰富,桥梁便随处可见,数量众多。游客观赏河岸风光,或是在桥上眺望对岸,都是到访此地不可或缺的体验。当站在桥上,望着远处缓缓行来的乌篷船时,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景象,仿佛桥上的人正在欣赏风景,而风景中的人也在注视着桥上的人。
三河街数量众多,巷子同样密集,大小巷道总计达到26条,在这些众多的巷道里,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南街上的那一条狭窄巷子,这条仅能容纳单人通过的巷子,全长超过三十米,巷子里面感觉十分清爽凉快,两侧的马头墙上面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神秘。
查济古镇
济南查济地区,与黄山区相连,北面紧挨青阳县,周围群山环绕,这些山属于佛教名山九华山脉,其中东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如今查济是查姓人的聚居地,查姓村落连绵数十里。岑溪、许溪、石溪从村庄中间流过。村庄沿着河流建造,河岸和巷道都用石板铺成。道路跟随水流方向延伸,弯弯曲曲,总长几里。除了主街以外,房屋分布错落有致,高低错落,显得疏朗而自然,构成一幅典型的乡村田园风光。古时曾作诗篇:“方圆十地多烟霞,三条溪流贯千户家。庙宇楼台塔楼映,小桥清流杏花下。”
查济古村的古建筑年代跨越元朝至清朝,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村口建筑、高耸宝塔、壮丽牌坊、众多庙宇、祭祀社坛、宗族祠堂、古老桥梁、普通民居、历史古井以及惜纸的炉灶等,堪称一座露天建筑展览馆。
这些建筑的布局都是连串式的,有的有三级院落,有的有四级院落;每个院落里都设有“四水归堂”式的天井,沿着天井的两边摆放着“美人靠”;墙基是用条石砌成的,柱子底座是圆形的石刻,墙体由青砖砌成,屋顶铺着黑瓦,屋檐上翘角飞檐;传统的双坡屋顶部分被重重叠叠的山墙遮挡着;高于屋顶的山墙,既能防止火势扩散,也能起到防盗的效果。山墙样式多样,包含云朵状、弧形以及层叠式等,墙顶设计成昂首向天空的骏马造型。
查济村被群山环绕,村外分布着四座城门,分别是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和石门,还有两座塔,是青山塔和如松塔;三条河流,即岑河、许河、石河在此汇聚,流经村庄内部。河上横跨着多种桥梁,包括平桥、拱桥和洞桥。
茂林古镇
茂林地处泾县南部,凭借其建筑雄伟和人才济济,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名镇”。历经时光冲刷、战火洗礼,茂林古镇已不复往昔的兴盛和摩肩接踵,但从现存的街道格局、宗祠牌坊、堤坝遗迹等处,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曾经的宏伟气派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谈及茂林,必须提及茂林的古建筑群。这些众多古宅,材料选择与装饰手法多效仿徽州,同时又融合了北方、苏浙及徽派建筑的布局方式,历经时间沉淀,逐渐形成了房屋高大开阔、外观典雅肃穆、气势恢宏的独特风格。如今,茂林的老街区域、吴氏宗祠、尚友堂等遗存建筑,正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鼎盛时期。
此处设有前厅、天井、寝楼等建筑。大厅两侧墙壁上镶嵌着青石碑刻,碑刻上镌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堂之后有两口金水池,池与池之间架设一座石拱桥。该祠堂的梁柱非常粗壮,纹饰极为华丽,整体构造十分独特,整体气势非常雄伟。
那片茂林图景并非显露在外,而是深藏于内里,匠师们借助花砖,或堆砌或嵌入或粘贴,共同构筑出这一景象,这项技艺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为“徽工造物,写意山水”。
安徽其他古镇:西河古镇、大通古镇、赤滩古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