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口凯撒大帝吗?
含入口中之时,乳脂细腻得似儿时夏日冰品,甘甜适宜,毫无甜腻之感。
如今,南京新街口的那家铺子已经停业,广州天河的也拉下了帷幕,就连杭州人气最旺的那家店,玻璃展柜里陈列的糕点,似乎也减去了不少。
不是没人买,是没人愿意为它多等一分钟了。
瑞幸的香醇拿铁搭配三明治,价格仅需不到十元,并且可以扫码领取优惠;虎头局的牛角包顾客排队延伸至巷子尽头,店主亲自进行包装,表示“今日新制的,请趁温热食用”;而85°C的店员,持续机械地询问是否需要纸袋,售卖的面包种类依旧有限,甜度仿佛回到十年前的宣传语。
我们不是讨厌它,是它停在了我们成长之前。
它未能顺应健康潮流,那些糖分和脂肪含量高的点心依然摆在货架上最突出的地方,可我们如今连下午三点都不敢轻易享用一块了。
超市里售卖的无糖面包,还有街边铺子里的纯手工面包,不知不觉中,逐渐占领了我们的早餐和点心时间。
会员卡还能用,但用起来心里发虚。
你带着卡片前往商店,注意到货架上的面包品种减少了,出炉时的热度也大不如前,就连咖啡的浓度也变得稀薄了——并非你的味觉变得迟钝,而是店家不再为你费心。
那些曾经凌晨四点现烤的香气,现在变成了流水线的定时出货。
更可悲的是,它依然依靠“台岛品牌”这个名号维持生计,就连台岛本地的85°C,也转而使用当地材料、推出低糖产品了。
这边陆地上,依旧在用十年前的单子,像位执拗的老人,守着老照片,不愿换新镜框。
不是它不行,是世界跑得太快。
鲍师傅凭借肉松小贝引爆小红书平台,九月生活将“现烤”字样展示在店铺牌匾上,年轻人甘愿多乘两站公交车,只为品尝麦香浓郁的全麦面包——85°C的店铺显得格外安静,这种安静比店门关闭更令人失落。
它不差在价钱,不差在地点,它败在以为,我们仍处在那个只要甜美,就能获得快乐的时代。
你留恋的,并非那个甜点,而是从前甘愿等候、乐于分享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