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趣闻丨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日期: 2025-10-22 18:10:12|浏览: 6|编号: 1601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那位敦煌仕女,肌肤细腻如脂,身披红色衣裳,臂上绕着浅绿丝带,在莲叶间轻盈舞动,伫立在绘有敦煌壁画的基座上……这并非陶塑,也不是塑料模型,而是一种可以享用的翻糖点心。

在广州的烘焙教育机构中,年轻的翻糖师苏鼎凯与中新网的媒体人员探讨了其翻糖作品《敦煌飞仙》,阐述了西洋点心在中国市场里慢慢融入本土特色的进程。

翻糖蛋糕源自西方,曾是英国王室在婚礼庆典上使用的精致糕点。苏鼎凯表示,这种蛋糕以翻糖作为核心原料,以此取代鲜奶油。它通过糖粉、糖浆和果胶混合,制成糖皮,再与巧克力蛋糕体结合。最终由技艺精湛的翻糖师,匠心独运地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形态。

苏鼎凯介绍他制作的翻糖蛋糕。 陈楚红 摄

在广州市场调查期间,记者到访了众多蛋糕店,发现翻糖蛋糕的样式繁多,包含名牌手袋造型,也有各种花卉造型,并且还有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款式,苏鼎凯表示,与传统蛋糕相比,由于有糖皮作为保护层,翻糖蛋糕能够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为翻糖师傅们创造了广阔的设计领域。

苏鼎凯于2013年在苏州开始学习制作翻糖蛋糕,最初接触的是英国式、美国式以及日本式的制作手法。他谈到,近些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市场对于翻糖蛋糕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趋向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这类融合了新中式元素的糕点产品,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颇受欢迎。

苏鼎凯创作了翻糖蛋糕《敦煌飞仙》,作品中的三个糖人形态逼真,从发丝到指尖都制作得极为精致。他介绍说,为了让糖人能够站立,糖皮必须压得很薄,同时严格把控分量。一些重要的承重部位,需要用细如发丝的铁丝包裹保鲜膜后,隐蔽地放置在糖皮之中,以此支撑整个塑像。

做翻糖蛋糕,如果具备绘画技巧,或者了解构造学知识,熟悉传统工艺中的部分织绣、塑形方法,会更有优势。苏鼎凯这样认为,原因是翻糖材质便于塑形,能够模仿出很多物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学校团队去年以二十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江南水乡无锡荡口古镇模型。

苏鼎凯把刺绣融入到了翻糖蛋糕的制作。 苏鼎凯 供图

这个微缩的古镇非常甜,我们团队用了50公斤翻糖,25公斤拉糖,花了半个月时间才完成它。苏鼎凯介绍说,这个作品里包含了十多座主要建筑,还有几座小桥,全部都是用可以吃的材料做成的,所以它其实是可以被吃掉的“古镇”。

小桥映着流水,亭台配着楼阁,每一块砖瓦,每一株花草都十分精致,当东方韵味融入西式糕点,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呈现在品尝者眼前。苏鼎凯表示,由于是按比例缩小,古镇里米粒大的门锁、茶具,需要借助镊子才能制作,虽然这个古镇是用翻糖做的,如果保存得宜,这件作品可以保存十几年。

苏鼎凯于广州从事翻糖教学工作已超六年,指导过逾千名学员,即便如此,他仍致力于提升个人技艺,其模仿对象是他在苏州学习翻糖时遇到的导师周毅,这位周毅在业内享有“糖王”之美誉,据新闻透露,周毅以中国风格设计的翻糖蛋糕,在世界规模最大的蛋糕赛事中赢得多项金奖,他制作出的蛋糕堪称艺术杰作。

这种点心虽然源自西方,却融入了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并且持续探索创新的翻糖原料,同样能够制作出水准极高的翻糖蛋糕。苏鼎凯谈到,当前很多中国顾客关注健康,会限制糖分的摄入量,他们所在的教育机构也在开发新的翻糖材料,用以顺应市场的持续演变。

苏鼎凯的烘焙学校里,记者注意到,许多年轻学员都是“95后”“00后”。苏鼎凯一边授课,一边和学员们一起进步。他期待,将来,能够把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他的甜点制作中。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