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日期: 2025-10-23 17:06:44|浏览: 8|编号: 16081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平湖: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田野上

黄丽丽

当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至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需高质量发展,农业同样需高质量发展,而且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同保障粮食安全相关关,与实现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地处“新仓经验”发源地的平湖,能够达成农业高质量发展,其底气究竟位于何处呢?

底气源于平湖那坚实的农业基础,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这类高规格平台,平湖当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71%,新埭镇在全省率先达成土地整镇流转,土地流转工作处于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发布了“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最新的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里排名第9,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79元,为高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在哪里?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这一理念,为平湖新型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发展新型农业,推进产乡融合”的总体思路,平湖成立了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还连续两年举办农业经济洽谈会,积极引进高精尖农业新技术,开发农家乐、民宿等农旅文结合的新业态,让“四新经济”成为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平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哪里?

平湖特别突出以工业的理念去建设农业园区,以工业的标准来开展农业招商,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这一格局是“一区三镇五园五带”,简称为“1355”工程,构建有“生态 +、旅游 +、科技 +、园区 +、互联网 + 和产业 +”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乡深度融合,同时,依靠充分利用嘉兴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契机以及平湖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化对沪产业协作,还有项目合作、信息共享,平沪之间双向互动的共赢局面进一步被打开。

在“农业硅谷”等核心平台加快建设的情况下,两届农业经济洽谈会有46个项目先后签约并落地,“金平湖”区域品牌价值更进一步得以凸显,平湖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大步迈进。

创新平台发力 唱响“四新经济”主题曲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平湖改变了人们对于农业智能化程度不高、工业化程度低的传统印象,它创新性地提出来一组表述,即像抓工业那样抓农业象、像工业那样建设园区一样、像工业那样抓紧招商引资工作样,然后成立了全省范围内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是其举措,以平台作为支撑是一方面,以科技作为支撑是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推动传统农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进行现代农业转型,走出来了具备平湖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成立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这属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乃是一块“试验田”,其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平湖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作了这般介绍表明,自今年以来,平湖着重推进诸多项目建设,像平湖农业展示馆、马拉松赛道以及浆果小镇之类,并且全力去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当下,“一园四区”担当“农业硅谷”核心载体之责,已然成功招商六个项目,其总投资计 8.2 亿元,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所在之地广陈镇成功被列入 2018 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5个镇街道中的其他镇街道,同步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这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形成了 “1+5”的农业园区平台体系,此项体系重点在于集聚特色优势产业,例如新埭镇,以水果与蔬菜这两大产业作为主导,成功创建了首批省级果蔬特色农业强镇,林埭镇则借此发挥渔业基础优势,致力于打造渔业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 。

核心是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之事产业,之路是平湖农业现代化必由产业现代化。平湖借引导发展“四新”经济,推进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广泛应用,重点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乡融合美丽经济示范点,着力达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目标 。

有利用果蔬大容器种苗的新技术,还有椰糠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依靠这些新技术生产有机托盘菜、五彩小番茄等果蔬新品种;积极去探索实践阳台农业、屋顶农场等新业态,从中开发出适合阳台推广的产品和技术,也开发出适合屋顶推广的产品和技术……大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林埭镇“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还致力于“农业+”的融合。

大印农业负责人印文彪表示,传统农业模式若要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市场需求,那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并与旅游等多方面开展融合 。现今农业已不只是具备生产功能,自然教育同样是其一部分 。大印农业今年借助打造面向小朋友的“乐享空间”,于传统采摘之外增添了番茄实验室、一米菜园、南来学苑等新玩法 。仅国庆期间便吸引了200多人 。

一朵花独自开放并非是春天,众多花朵一起开放春天才充满园子。在平湖,“四新”项目像春雨后竹笋大量迅速出现那样纷至沓来,闪光点频繁出现:

像在2017年落地的,总投资4亿元的东郁国际园艺项目,其是平湖首个组培科研中心,建成之后会成为华东地区产能算是最大的,研发成果算是最高的植物科技实验室;再如广陈镇签约的蓝城“春风江南”生态科技农业项目,它运用了“田园综合体”模式,会建设西甜瓜种子资源库、主题博物馆、市民瓜园等项目,以此来打造一个集合生态科技、教育培训、种苗输出、休闲体验、农业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农田综合体。

平湖引进了这些技术先进的农业高新项目,这些项目带动力强劲,其产品附加值还高,平湖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平湖以“农业+”的方式促进与健康的跨界融合,促进与旅游的跨界融合,促进与文创的跨界融合,促进与互联网等的跨界融合,通过“接二连三”,平湖将农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跨界融合的“六次产业”,把平湖着力打造成为沪嘉杭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全面接轨上海 开启“平沪之恋”新乐章

平湖是浙江省内,县市之中,唯一那个一面靠海一面背向上海的存在,它和上海有着58公里的边界线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嘉兴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平湖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其农业现代化同样面临着如此这般的命题:

怎样搭乘“接轨上海”这趟快车,将上海潜藏的资源吸引至平湖,以此助力平湖农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双向互动的共赢局面呢?

平湖给出了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即“变单向为双向”,一方面,其发挥临沪优势,积极“走出去”,在上海江桥市场设立了“金平湖”蘑菇直销点,还设立了“金平湖”芦笋直销点;其与上海蔬菜集团签订了《“1+3”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投资10亿元建设上海·平湖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与泗泾村合作共建的上海蔬菜集团外延基地,打造出质量有追溯、安全有保障的“上海人民菜园子”。

这批优质业对平湖农业经济的新业态等进行了有益补充。

缓步踏入浙江藤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常春藤生产基地,该基地处在广陈镇山塘村呢,只见众多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着,一盆盆常春藤形态各异,把整个大棚都铺满了绿意,那些受雇的阿姨在大棚之内忙着维护、清扫、扦插等各类活计 。

公司这边距离上海较近,交通方面极其便利,气候环境的条件也极为适宜常春藤生长,该公司负责人马亚沛如此介绍,因常春藤市场需求量增大,公司原本处于上海市金山区的生产基地产量受限,急切需要在附近寻觅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他选择落户的主要缘由是交通区位以及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机制优势,今年3月,浙江藤美农业科技公司应时而生着手专注于常春藤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当下拥有生产基地面积40余亩,员工20余人,这些员工全都来自本地 。

选择平湖的还有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它是由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投资成立的。这是一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健康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对虫草类真菌领域能做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覆盖。其建立的中国虫草博物馆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景区 。在2017年,浙江泛亚生物成功入选嘉兴市首批“四新”经济示范企业,该企业坚持“五化”并进,受到浙江省有关领导的肯定 。

平湖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出,平湖农业发展,市场有着无限空间,潜力也有着无限可能,是乘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所取得的。平湖依托“两海”优势,抓住嘉兴设立“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发展契机,来致力于做好“走出去”的文章,同时也做好“引进来”的文章,并且深化对沪产业方面的协作,再者深化对沪项目方面的合作,最后深化对沪信息方面的共享。

在两届农洽会上,平湖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协议书》,以此建立长期而稳定且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又与上海市金山区签订了《平湖·金山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协议》以及《平湖·金山长三角现代农业园区合作共建协议》,进而开创跨省市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

2018沪浙乡村半程马拉松赛会在今年4月份举办,这件事似乎预示着,“平沪”两地会依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有关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对接工作。在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并可以预料到,“平沪”两地的合作之路将会变得越来越宽广。

品质支撑品牌

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

此时,农业发展步入至增加质量效益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农业生产会从产品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是达成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去年11月,“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于上海举行,这意味着平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踏入了新阶段,2018年,平湖制订《“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并完善了“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发展以及保护体系,出现了像老鼎丰“群欢”酱油,阿奴杜瓜子、龙牌糟蛋等一批具备强竞争力、高附加值、好美誉度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

“三农”工作在平湖开展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提升农民所拥有的获得感、那幸福感以及安全感。而擦亮“金平湖”这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目的同样在于让更多农民从中获取益处。平湖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这般讲道,建设“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够对平湖的农业品牌资源予以有效整合,切实达成将平湖农产品从“多而散、小而弱”转变成“简而精、大而强”的转变,进而进一步去提升其知名度、竞争力以及附加值。

走进曹桥街道隆鑫家庭农场的大棚,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很快,一车车鲜嫩的芦笋被打包装车了,要运往平湖在沪设立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直销窗口,该农场负责人陆根林兴奋地表示,他们基地采用的是“稻—菇—笋”高效的生态种植模式,产出的芦笋品质高,口感好,上海人特别喜欢 。

按数据作统计,平湖存在六成的农产品是销售往上海的,平湖精准去对接上海菜篮子,持续对农产品种植结构予以调整,对农产品品质加以提升,试图凭借高质量、高标准的农产品来对接上海,为上海提供服务。在2016年的时候,平湖开启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市)之举,不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到今年8月之际成功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市)。

乡村振兴涵盖农业振兴,包含农民富裕,还意味着农村美丽。起于2003年推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版 ,历经深化“千万工程”2.0版 ,接着是美丽乡村建设3.0版 ,直至当下“平沪之恋”美丽乡村升级版4.0版 ,平湖持续强化业态导入以及产业支撑 ,培育农村发展新的动能 ,吸引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居民前来乡村体验 。

位于林埭镇徐家埭村的星火农场负责人戴健中说,美丽乡村建设为我们这些农场带来了人气与商机,自从俞家浜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之后,周末来这吃饭、采摘的游客极为众多作为平湖市2017年美丽经济建设项目,农场投入130多万元对整片总体区域环境做了整体打造因此大幅度提升整个农场周边环境面貌现下农场一年到头四季都有各类各种水果可供从事采摘活动并且通过举办诸如樱桃采摘野炊节、猕猴桃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从而吸引了大量众多游客前来进行采摘以及游玩 。

;西瓜灯文化节、“摇快船”竞渡等饱含民众的乡情乡愁,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农居正勾勒出一幅理想的乡村生活画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