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调查|昔日“网红”今何在?济南烘焙江湖风云多变

日期: 2025-09-13 22:05:01|浏览: 2|编号: 1317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管悦

过去很受济南顾客欢迎的面包房好像不再那么吸引人了。最近,石头先生的烤炉领秀城贵和店公布了停业消息。在此之前,西村叔叔济南和谐广场店、皇家美孚济南部分分店、爸爸糖舜井街店都已经无声无息地停业了。面包房为何接二连三地歇业?记者针对此情况展开了采访。

多家门店消失

面包已经不“香”了?

最近,济南本地一家名为石头先生的烤炉品牌,在领秀城贵和店贴出了停业通知,确定将在2025年2月7日结束营业,这件事让很多市民感到惊讶。几年前,街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包店,经常能看到顾客排着队买东西。市民王女士说,她不明白为什么从去年起,像石头先生的烤炉、慢窑、爸爸糖、好利来等好几个面包店都一个接一个地关门了,而且店里的客人也很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整理后发现,近些年,不少知名烘焙品牌纷纷撤离济南,例如多乐之日、面包新语以及皇家美孚、柒枝等,它们都相继离开了这座城市,曾经遍布济南的85度C在半年内关闭了四家分店,好利来也缩减了部分门店数量,西村叔叔在济南和谐广场的店铺宣布歇业,爸爸糖舜井街的分店也停止营业,众多曾经风光无限的烘焙企业都面临着门店关闭和规模缩小的难题。

当前,众多市井中的独立商铺也纷纷遭遇挫折。位于济南市印象城的一家自主经营面包房,遭遇持续经营不善,由于承受着巨额的租赁费用、物料开销以及劳动力支出负担,在营业仅一年时间后便决定停业。

经营状况好的时候,每天能赚取一两千元,但有时候连一千元都达不到,济南市花园东路的一家面包店老板小游这样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起,他店铺周边五公里区域内,差不多有十家面包烘焙店因为租约到期、经营困难等缘由而停业了

国内不少面包房纷纷停业,并非济南一地的情况。去年二月,深圳一家高档面包房品牌——昂司蛋糕,已经关闭了全部分店;同年十月,广州一家连锁面包房“勿理堂”,也停掉了广州所有的店铺;与此同时,香港面包房品牌圣安娜饼屋在广州的分店,也全面缩减了规模;到了十一月,一家在天津经营了十二年的面包房慢城蛋糕,也关闭了全部门店。

根据美团统计,到2024年10月,面包烘焙领域一共关闭了8.2万家店铺,同时新增了7.5万家,关闭比例达到了25%。这类店铺通常只能维持32个月,大约有58%在开张两年后便停业,只有24%的店铺能够经营超过四年,整个行业的经营周期明显变短了。

现在,投资界对于烘焙行业的兴趣明显减退了。根据企查查的信息,2023年,烘焙行业新增的融资案例只有12个,而2022年有22个,数量上几乎减了一半。此外,当年披露的融资金额也远低于2022年,仅相当于后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成本不断增加

竞争日趋激烈

这么多烘焙店为何接连关门?谈到烘焙店大规模停业的现象,济南市花园东路某面包店老板小游有很多感触。

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是个关键因素。五年前开设烘焙店时,选用优质原料,生产热门产品便可维持运营。面包销售利润相当丰厚,店铺毛利率可达到35%至60%。小游说明,从去年起,持续降雨导致小麦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面粉价格。黄油价格与两年前相比翻了一番,糖的价格也增长了40%。每当原材料价格上涨10%,整体盈利能力就会减少15%。

为了增加收益,小游以及附近多家面包房陆续调高了售价,十块钱以下的产品在店里已经很难找到。不过顾客平均消费金额并没有相应提高,每日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减少了四成。

开销变大之时,业内竞争却愈发白热化,众多连锁企业、独立面包铺纷纷进驻济南区域。以济南世茂广场为例,商场西塔首层就汇集了鲍师傅、法大吉、红跑车、巴黎贝甜等众多连锁烘焙店铺,彼此间竞争异常激烈。周边区域还有盒马鲜生、奈雪的茶、星巴克等店铺也提供烘焙类商品,市场角逐的激烈状况可见一斑。

面对产品同质化现象及顾客偏好转变,部分店铺开始招募烘焙专业人员,不断研发新式商品;另有一些店铺则选择在社交平台和社群等方向增加宣传开支,还有店铺转而采取“低价促销”的经营策略。

济南某品牌面包房合伙人李先生透露,部分分店过分注重商品外包装的气派程度,以及货架的陈列密度,意图以此刺激顾客购买欲,进而提升销售额,这种做法反而造成店铺商品损耗率上升,个别分店甚至高达百分之四十。当前顾客平均消费金额呈现下滑趋势,若企业缺乏充足的流动资金或融资能力,便难以支撑日常经营,最终可能决定停业。

现在各种新奇口味不断涌现,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属性,倾向于选择低糖、低卡的食物,对面包也不例外。除了美味,大家还希望产品兼具美观和趣味性。许多老牌企业无法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仅凭几款经典产品难以持续发展。部分传统面包作坊局限于线下门店经营,不懂得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手段,难以拓展消费群体,特别是难以吸引年轻一代。

烘焙业何去何从

专家:应本土化、大众化

价格持续上涨,只有在渴望的时候才会购买少量,济南市民林女士这样说道,面包并非主要食物,动不动就得花二三十元,这已经比一顿正餐还要贵了,回想起来,小时候早餐里三块钱的肉松包、四块钱的“毛毛虫”,再搭配一杯热牛奶,就足以吃饱了

记者巡查济南众多受欢迎的面包房看到,价位在十五元到三十元之间的面包是市场主流,价格低于十元的面包只占不到两成比例。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可接受面包价格范围”投票中,参与投票的三十四万四千名网友里,有超过九成的人选择了“十元以下”或“十元到二十元”这两个选项。

另外,在社交网站上,面包的包装过于繁复,产品缺乏特色,口感与售价不匹配,份量偏少,内馅过于花哨,这些现象让很多购买者感到不满。

有人离去,亦有新面孔到来,2024年,烘焙领域中冒出许多新兴品牌,并且形成了新的经营模式。

济南的街道上,渐渐出现了一些售卖两块钱面包的店铺;武汉的UH祐禾、上海的DRUNK BAKER等一些新兴的地方特色烘焙品牌开始发展,进入大型商场;以蛋挞、司康等标志性产品为卖点的专业烘焙店也在持续增加;一些伪装成零食店实际销售烘焙产品的工厂店,打出“9块9毛钱全部可以挑选”的宣传语,吸引了众多顾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毅指出,烘焙店铺领域进入条件不高,彼此间相似度高,市场竞争非常强,市场很容易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又因为烘焙食品的保质期短,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单个店铺的盈利能力有限;同时,租赁费用和劳动力等开销增加,也使烘焙行业承受着财务负担。

王小毅补充说,现阶段,购买者正慢慢变得冷静,经济实惠的面包会变成购买热点。往后,产业必须减少开销、压低售价,让面包变得本土化、普及化,这样才可以构建稳定、能够长远发展的市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