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来临之际,无论是探望亲戚还是拜访朋友,送上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或者一张寓意深远的月饼代金券都十分合适。这种以纸质凭证作为销售方式的月饼券,多年来广受欢迎,确实为购买者带来了诸多便利。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和在线平台的普及,电子版月饼代金券逐渐流行开来。然而,不论采用哪种销售途径,在兑换环节常常遇到困难,商品与凭证不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并且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加剧。
面对月饼兑换券这个“领域”,在节日馈赠市场“升温”推动下,顾客如何确保和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确实品尝到满意的月饼
月饼只是由头
所谓月饼券,其实形形色色各类物品都有涉及。3日,济南某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工会的刘源,向经济导报记者展示了他们新订购且已选定采购的中秋节馈赠凭证。
刘源掀开礼品券的封皮讲,依据不同的品类和序列号,顾客能够挑选将近一百种赠品。单是购买月饼当作员工福利,已经不符合当今多样化的消费观念了,所以近两年我们还是采用这种礼品卡的方式。
刘源说明,此类礼券并非仅限于中秋时节使用,兑换期限最宽可达三年。访问官方网站后可知,可供兑换的礼品会时常更新调整。
3日,经济导报记者前往济南多家超市及礼品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许多商家已提前设置展位营造氛围,月饼销售已逐步进入旺季。除了稻香村、桃李、好利来这些老牌企业外,近些年不少星级酒店、餐饮集团和文创机构也陆续参与其中,像哈根达斯与星巴克这类品牌,正吸引着部分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喜爱。
中秋时节月饼最为常见,不过许多购买行为和礼品流通其实只是借用了月饼的名义,并非真心喜爱。一位在政府采购与礼品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公司管理者王智向经济导报的记者透露,早在四个月之前,他们就已经着手联络制造商和销售商,共同策划了多种新颖的中秋节特色礼品。
王智说明,今年他们重点推广了一种结合中秋传统又适合送礼的电子购物卡。这种购物卡能通过微信、支付宝等途径直接购买,购买时会生成一张电子卡,卡面可以自行个性化定制。购买者可以自己使用这张卡,也能直接赠送给亲朋好友。收卡的人可以登录官方微信商店挑选商品。
王智谈到,整个流程完全通过线上进行,去掉了原先采购、进货、分发等繁琐环节,所以吸引了很多企业,成为了今年重点推广的热门产品。
预付费模式套路多
优惠力度因购买数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购入100份可获券面价八折优惠,采购500份以上则能享受券面价七五折优惠,依此类推,购买数量越多,优惠幅度越显著。3日,在位于北京好再来食品济南分公司的服务台,众多老顾客正积极选购中秋月饼券。负责人肖刚透露,该公司的月饼券均采用预付方式,主要面向团体客户销售。
预付形式的礼品提货券,在购买环节即确立了与商家的购销关系。当持券人遭遇兑奖时效届满、礼券遗失、忽略兑换等状况时,券面价值便悉数归属于店家,持券人则转变为实际支付方。
市场调研显示,商家主要利润来源在于客户未能充分利用的购买机会,比如不少人持有月饼兑换券,却因忘记兑换期限而造成浪费,甚至券被遗失或损毁。
每年有大量提货券被弃用或申请退款,所以我们在销售时会明确告知购票者,退款时必须出示收据、发票等凭证,仅凭提货券不能办理退款。王智指出,部分前来退券的所谓买家,实际上是中介或票贩子,他们通常以低于面值的价格买入,退券后仍能赚取差价利润。
为了防止此类状况再次出现,王智打算借助网络途径,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模式。
关于以月饼券为载体的营销方式,山东中衡威化管理咨询公司商业分析师魏伟指出,无论是月饼、大闸蟹还是其他商品,运用这种预售性质的购物券,让顾客预先付款,之后再领取商品,其中蕴含着深远的商业考量,本质上属于“商品证券化”的一种体现。
网络流传过一则笑话,讲述某公司并不制作月饼,却通过售卖月饼代金券,在中秋节期间获利丰厚,并由此惠及了相关产业的众多参与者,呈现出一番兴旺景象,然而这种代金券经济看似繁荣,实则暗藏巨大风险,手段十分隐蔽。魏伟谈到,月饼的标价其实并不贵,但在预付购券环节,商品定价被人为虚增,实物与宣传不符,还会遇到真品缺失、退款麻烦等问题,这些损失最终都由购买者承担。
监管维权都不易
网购的月饼券或礼品券,通常由外地商家提供,一旦购买时遇到问题,维权过程相当棘手。礼品券多数用于赠送,购买者多数并非最终使用者,因此极少有人会提出退款或换货要求。一位有多年礼品行业经验的从业者表示,这种情况致使礼品券的赔付和监管都十分困难,并慢慢形成了一个不透明的市场空间。
经济导报进行相关调查后发现,礼品卡可以依据发行方不同,区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类别。像超市发放的卡、蛋糕店提供的卡,这些都属于专用型礼品卡。针对通用型礼品卡,监管机构规定,发行和接收这些卡必须具备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资质。单用途的礼品卡,依照监管规定,发行商家必须在开展相关业务后的三十天内,向其进行工商登记的商务主管部门完成备案手续。然而,一些商家利用规则漏洞,没有向主管机构递交备案申请,因此,众多礼品卡实际上属于未达标的卡种。若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此类卡,便更可能会遭遇损失。
2012年,商务部便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针对礼券兑换环节出现的各类情况,有必要健全法规,明确礼券使用规范,界定纠纷处理流程,规定退款机制,以此保障购买者的正当权益。山东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伟向经济导报记者陈述,对于持续涌现的消费形态,监管机构有必要实施管控,同时要扩大对监管领域和权利维护途径的告知,确保消费者能够依照法规行事。
王智谈到,当前非直接传递的礼品券形式——数字礼品凭证,颇受欢迎,他们正尝试通过发送确认码、手机绑定等手段来规避风险,未来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有序,需要将各类电子化、网络化的礼品凭证纳入管理范围,做到全面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