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排队买包包;现在,年轻人流行排队买面包。
面包原本只是衬托茶饮的辅助品,现在慢慢成为独立的主食。面包店四处开花,造就了许多忠实拥趸。
这一群嗜面包者,个个都是面包的忠实拥趸,各式各样的欧式面包、水牛角面包、切片面包从不嫌多,即便是不加任何配料的长棍面包和厚实俄式面包也能一口气全吃光。他们每到一处,必定会潜心寻找当地出名的面包铺子,并且常常把精心挑选的面包当作纪念品打包带走。
他们坚信面包由面粉、酵母、盐和水组合而成,堪称奇迹之作。网友@韩枉禄更是宣称:一旦尝过面包,人生轨迹便由此定格。面包口感绵软香甜,兼具韧性,让人不再艳羡他者的饼类与米饭。
面包如今非常流行,它的价格也跟着飞涨。一家新开的独立面包铺里,一个法式牛角包卖到几十元,比普通上班族一顿饭还贵。今年在上海,有家日式烘焙店一条生吐司标价98元,顾客为了买到它排了六个小时的队。
面包价格飞涨,面包星人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业内人士对此有何看法?新周刊采访了部分面包爱好者及面包店经营者,探讨了近期面包市场的火爆情况。
买面包,比买衣服还疯
面包节紧随咖啡节之后,成为今年最受热捧的线下活动之一。到今年九月末,深圳、广州、杭州、福州、成都、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举办了规模宏大的面包节。每逢举办,总会有大批面包爱好者蜂拥而至,即使工作日也依然人头攒动,场面热闹非凡。
成都面包节,工作日也人头涌涌。(图/@kid的旅行日志)
“我们是不是太疯狂了?”“是哦,比打折时买衣服还疯哦。”
在类似情形里,结局常有好有坏。若在咖啡展上用心等候,取得一杯创意饮品通常不难,然而在糕点展上却非如此——因为受面团醒发时长与操作者数量的制约,糕点展若到得迟了,在那种场合或许就再也寻不到特别看重的特色糕点。
因此,面包节上最为普遍的展示物品,是那些标有“已经卖完”或“SOLD OUT”字样的标识牌。
面包节去晚了,看到的只有“卖光了”的牌子。(图/蓝白白)
最近,蓝白白和几位朋友一同前往广州某商场参加面包节活动,现场汇集了广州本地的手工面包店铺,以及佛山、江门、东莞等周边城市的烘焙企业。下午两点到三点期间,一些店铺还在补充货品,已经形成了长长的等待队伍,蓝白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时,甚至觉得商场里的空调似乎都失去了作用。
蓝白白是广州本地人,她自嘲属于“美食世家”,对酥皮面包的喜爱源自太爷那辈,每逢经过面包铺,香气袭来便难以自控,总要购买一些。不过,她最近迷上了法式烘焙,正沉迷于各式可颂、派和挞带来的酥脆口感中。
面包节上各种面包琳琅满目,让我挑选起来非常开心,感觉特别幸运呢!排队的时候,我和周围同样在等面包的朋友们热烈讨论着,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一天之内,蓝白白买了总共超过两百元的面包。遇到不合口味的面包,她明确表示以后不再购买。对于特别喜欢的面包,就算在另一个城市,她也愿意特意跑过去品尝。在同一个面包节期间,有网友连续光顾了九家摊位,还有网友和家人一起排队,最终花费了上千元将现场最受欢迎的面包全部购回。
面包节上蓝白白的收获。(图/蓝白白)
面包节的余味,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于独自用餐的人,一次面包节过后,不仅家里的冷冻室会被四五天的面包填满,还会影响到未来几个月的周末计划安排。
这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常年居住在广州,平时总爱在周末一个人外出寻找特色店铺。在刚结束为期两天的面包节活动后,他决定开展一项以探寻广州特色面包店为内容的城市漫步之旅。每个周末他都会走访三到四家面包店,无论刮风下雨,连续三个月从未间断,即便是遇到台风天气也从未取消计划。
采购的面包,干饭人先闻法棍麦香,再看恰巴塔蜂巢纹路,然后切开检视米面包的绵密,接着尝味佛卡夏的厚重,每样都仔细评鉴,最后在公众号记录个人评分。
面包吃得越频繁,他越偏爱那些突出麦粒本味的无添加面包,比如老面和酸面包。每逢周末,他总盼望能尝到别样新款的面包。
面包的贵,我没吃出来
面包店想吸引面包星人的注意,就玩出各种新奇花样。有些面包店专门做地方风味,随季节更换夹馅。还有法式可颂掺入姜撞奶,贝果夹着广式叉烧,馅料里放紫苏、陈皮、佛手这些本地特产,也都习以为常。
部分商铺在入口处张贴大幅宣传画,展示其制作的法式面包,这些面包全部使用从法国引进的T55面粉,外层酥脆且内部含有类似蜂巢的气孔结构。另有一些店铺专注于生产口感绵软的日式吐司,他们会将日本山茶花面粉直接堆放在店内,作为店面装饰的一部分。
广州某知名烘焙店,明确列出绿茶粉和纯净水所使用的各供应商名称及产地。(配图/菜单照片)
芝士恰巴塔的标价牌旁边,会单独列出车达奶酪、红波奶酪、奶油奶酪的名称。有些看似普通的社区商店会特别说明他们使用的黄油拥有AOP认证,并且源自特定产地,因此风味非常特别。此外,即便是酵母,店家也会区分清楚是天然酵母还是工业化生产的酵母。
自2015年起,美食平台“企鹅吃喝指南”每年都会发布“上海面包排行榜”,他们注意到上海的高档面包店数量持续增加。两年前一个松露酥皮面包售价38元,已令人咋舌,今年年初公布的榜单中一个肉桂面包价格更是暴涨至68元。
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每周至少买一次烘焙食品的人占93.2%。在价格上,单次消费20元到40元的人最多,比例是38.6%。
与朋友见面聊天,顺便一起吃面包。(图/晓洋)
这批材料看起来更加名贵了,各式手书标识使劲表明“几十元购入很划算”,但顾客们真的会为“高价面包”付款吗?
面包铺数量近年持续增长,面包价格却明显上涨,而且品质并未提升,这点毋庸置疑,经过数月不断尝试面包之后,一位常吃独食的人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近两年,老孙经常去面包店消费。优质面包数量不少,然而,要找到无需犹豫的面包店,确实非常困难。她借助反复尝试,持续扩充自己的“面包地图”,从众多店中挑选出她心目中的完美面包。
面包店的“卷”并非总是意味着更好吃。曾经流行欧包时,老孙注意到店家一味追求个头大,“胡乱塞满一大块芋泥馅”。虽然看着分量足且价格低,结果却让人甜得发腻,口感也变得粘牙难嚼。然而,近期老孙试过一些标榜“少油少糖更健康”的面包坊出品后,又觉得这些看似健康的面包“味道差得像嚼石头”。
浮华的表演,终究要接受食客的评判。(图/日剧《幸福的面包》)
面粉经过加工变成面包,味道从普通小麦变得很特别,几乎到了和牛排一样讲究饲料品质的程度。不过老孙最后考虑的还是吃起来到底怎么样。
奶茶行业纷纷下调售价,咖啡连锁机构价格竞争激烈,小面包却贵过都市青年一顿正餐。年轻人从咖啡和奶茶上节省的钱,不知不觉都流向了面包店。
国内面包店,还能再卷一卷
只是,面包一定得这么贵吗?
RORO因为爱好制作糕点,曾经前往日本神户,就读于享有盛誉的烹饪学府——法国蓝带国际学校的分部,目前他的一项工作内容是,与台湾地区的面包专家吴克己搭档,带领神户的烘焙爱好者团体,前往日本钻研烘焙技艺。
面包在国内价格居高不下,RORO坦言:原料成本高是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众对面包的品味要求日益提升,能够提供符合期待的面包店却相对匮乏,市场层面的竞争也未达到充分程度。
日语烘焙翻译RORO。(图/受访者供图)
日本烘焙产业的开端时间比中国内地早二十余年,众多本土面包匠人也因此得以成长。除了那些知名的连锁面包企业,日本的社区面包铺也散布在都市的各个角落。
同等级别的糕点,在广州的面包铺里售价介于25元和30元之间,而在日本神户只需3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5元。神户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几乎是广州人均生产总值的两倍。权衡两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差距,国内主要城市的烘焙类食品就显得尤为贵重。
在神户那些很受欢迎的面包铺子,一个面包只要十来元人民币。(图/@大泡菜)
日本银座仁志川生吐司品牌,即将在国内增设第二家门店。今年四月,该品牌在上海的首家店铺以每条98元的生吐司,刷新了上海吐司的价位纪录。购买高峰期,顾客排队时间长达六个小时,取货码甚至被黄牛炒到300元。据RORO透露,这家网红面包店在日本知名度并不突出,因为当地优质面包房众多,所以来到中国后,多少带有宣传的意味。
近些年,许多中国人专程前往上海“纽约贝果博物馆”体验,购买贝果往往需要排队两小时以上;韩国品牌B&C的一个包装袋也能吸引众多路人称赞。针对受欢迎的线上烘焙店铺,人们需要依据早晚的出产时刻设定提醒,准时上线抢购。然而,无论是排队等候、限量发售还是请人代买,某些烘焙品牌的特别做法,终究无法摆脱网络宣传的影响。
年轻人购买面包,除了出于对面包本身的喜爱,还蕴含着他们未曾意识到的浪漫情愫,这种情愫难以用市场价值来衡量,属于一种文化附加值。咖啡馆里品尝咖啡搭配可颂,仿佛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态度,适合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然而我们享用葱油饼和馒头时,似乎就不具备这样的分享价值了。RORO觉得,这种消费心态与过去人们排队购买喜茶时的心理状态颇为相似。
今年到目前为止,RORO和合作方已经安排了三次海外面包学习活动,他们带领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学员飞往日本神户,向世界面包大师谷口佳典学习制作面包的技术,并且参观了当地有名的面包店,向经验丰富的店主请教店铺管理的经验。
谷口佳典老师,和来自大陆、台湾及香港的学生们,在神户的烘焙学习活动中,共同参与了课堂互动。(图/受访者供图)
根据RORO的认知,面包制作是一种非常注重个人素养的烹饪技艺。西川功晃这位出版过许多烘焙书籍的专家,在创造新式面包时,会关注人口老龄化现象,确保牙齿功能不佳的长者也能品尝到谷物香气的食品。
谷口佳典是国际面包大赛的顶尖选手,他为了角逐该项赛事,一个月前便着手准备所需材料,在竞赛现场将精心构思的面包作品命名为“甜蜜的守护者”,这位面包师也常常前往世界各地,教授面包制作技艺,并且热心传播他对面包艺术的见解。
基础烘烤手法迅速掌握,但创作层面的审美意趣和内在修养必须经过长久涉猎才能形成。相同本真的食材,经过不同面包匠的加工,会产生各异的食用感受,并且能够寄予不同的愉悦体验。
谷口佳典在2021年du Pain赛事上构思的艺术面包作品,相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多年市场培育加上面包从业者的不懈奋斗,日本大众将购买面包视作日常习惯,不再热衷追逐网络流行店铺,反而更偏爱常去家附近的面包房,RORO表示这种现象类似于广州人钟情早茶,武汉人依赖热干面,人们最常光顾的还是离家近的店铺。
不费力买到的面包, 才算好面包
国内独立面包店逐渐兴起,其中不乏资本打造的名店,但自主经营的小店也多了起来,形成一股潮流。以广州五羊邨地铁站为中心,周边半公里内,就有不少特色面包房,比如以法式面包见长的朴门,以日式点心著称的天井,以及主打碱水包的店铺等等。
好吃的面包不仅走进一线城市的社区角落,而且走得更远更广。
广州的面包店数量众多,但潮州地区尚属空白!我们计划将面包融入当地特色,使其成为潮州人早餐的新选项,类似“肠粉粿条”。G姑娘和S先生目前在潮州开设社区面包店,品牌名为“個包”。
G姑娘和S先生的個包门店。(图/G姑娘)
他们夫妻二人原本从事绘画行业。在日本留学期间,S先生几乎完全沉迷于烘焙领域。回国后的第一年,他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整日留在广州的出租房内,丈夫负责制作面包,妻子则进行摆盘和摄影。即便无法外出,他们也营造出充满麦香的居家生活氛围。
G姑娘看着丈夫专心揉面的神情,忽然产生一个念头:你可以试着制作面包。等到疫情情况好转,他们带着亲手烤制的面包,前往广州商场的集市进行售卖。由于商品受到广泛好评,他们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开设实体店铺。
二零二零年圣诞时段的广州市集里,G姑娘和S先生的面包售卖点。(图/G姑娘)
潮州分店开张至今两年间,G姑娘发现本地嗜食面包者数量超出原先估计,对风味的偏好也变得五花八门。过去潮州民众偏爱质地蓬松、甜度较高的面点,而今不少顾客会特意挑选口感更有韧劲的欧式面包、水槽面包以及酸面包等品种。
看见有位年轻的父亲给小家伙买西式糕点,G姑娘感到好奇询问:“担心糕点太坚硬,小家伙会嚼不动吗?”对方解释说:“口感有韧劲的糕点含糖量较低,可以当作小家伙的天然牙胶。”
然而,创办一家面包店并非如梦似幻。店铺开业三个月内,邻近位置就新开了一家面包店。这个狭小的区域,竟然迅速出现竞争者,但我们依然决心保持本心,专注于自身的品质。
G姑娘向当地居民介绍新鲜出炉的烘焙品,同时留意着孩子们逐渐变化的模样。清晨时分,母亲们推着婴儿车前来享用面包作为早餐,傍晚四五点钟,学生们则结伴来购买面包。为了方便社区里的小宝宝,店家特意在店内放置了专用座椅。
每周末都去商店跟母亲享用早点的那个名叫面包弟弟的小男孩。(图/面包弟弟的母亲)
夫妻俩不仅要在社区内开设店铺,还决心在此安家落户。他们的新居就购置在面包店所在的那个社区,有望今年岁末搬入。近来G姑娘身怀有孕,那些常来店里购买面包的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将玩具赠予腹中的小生命。这些日常交往中的细微之处,使G姑娘逐渐勾勒出“一家理想社区店”的轮廓。
物美价廉的咖啡堪称“异域人的牛奶”,一杯下肚精神百倍。类似地,烘焙食品不该被网络红人左右,不必摆在价格高昂的货架上,反而要融入寻常日子。若行经面包铺,不妨闻到刚出炉的糕点芬芳,拣选一两件可口的食物,和家人朋友一同享用,细细品味那些简单易得的快乐时光。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艾媒咨询
2.2022年上海面包年度榜单,来了,企鹅吃喝指南
3.谁没有长着一颗“面包脑袋”呢?,睿格
4.到上海进货面包,年轻人的新时尚,赢商云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