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糕江湖“糕富帅”抢市场,青岛难觅低价“老冰棍”!你还记得“四大金刚”吗?

日期: 2025-09-17 09:05:16|浏览: 2|编号: 1342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最近,记者去往青岛不少超市、商店及小卖部查看,发现冷藏柜中已很难找到售价一两元的冰糕,此类食品的售卖价格大多介于三元至十余元。往昔只需花费一元就能品尝到口感尚可的冰糕,如今即便是五元钱的雪糕也变得十分罕见。在徐州路某家小型售卖点,一位对冰糕情有独钟的八零年代男士坦言,如今冰糕的品类愈发丰富,价格也随之攀升,让他感到难以承受。记者注意到,此处最经济实惠的冰品是东北大板原味冰棍,售价为每支三元人民币。据店内工作人员透露,过去曾售卖过每根两元的传统冰棍,但今年不再进货,现在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是东北大板款式。5元到10元的冰糕数量很可观,几乎占据了冰柜的一半空间。另外,先前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的钟薛高品牌产品,在实体店中依然受到重视,被放置在冰柜非常突出的位置,售价范围在13元到22元之间。

台东某超市内,记者观察到冷柜陈列着大约三十种冷冻甜点,售价区间从三元至三十元不等。盒装款式正在促销,伊利品牌这一款十六元九角一盒,包含五根,单根价格在三块以上,属于经济型产品。销售员补充说明。调查发现,蒙牛、和路雪等知名品牌的冷冻甜点更受购买者青睐,其单价普遍在每根六元到七元之间。

外来品牌受青睐

调查得知,各类商店售卖的冰糕种类繁多,品牌众多。超市、便利店和小卖部都有销售。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的,除了国内知名企业蒙牛、伊利、光明外,还有雀巢、和路雪、八喜等国际品牌。此外,一些地方特色品牌也崭露头角,例如东北大板、中街大果、马迭尔冰棍等。七月份开始,商店每天大概能卖出两百根冰糕,其中蒙牛和伊利的产品能卖出一百根,和路雪与雀巢的能卖六七十根。消费者还是偏爱知名品牌的冰糕,毕竟它们的口味种类比较多。便利店的经营者孙先生向笔者透露,现在国内外著名品牌的冰糕和冰淇淋,几乎占据了本地的冷饮市场。

在新都心及九水东路的若干网红冰糕店中,记者观察到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精心挑选造型别致的冰糕品。这些网红冰糕店里的种类相当丰富,据95后姑娘小刘透露,她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看到的冰糕,店里通常都能找到。其中既有来自国外的知名品牌,也有不少国内新兴的小众品牌,它们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匠心,在口味选择上也常常出人意料。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三只松鼠联名款雪糕、大白兔联名款雪糕、外形如同猫爪的冰雪怪熊掌冰糕、明治白桃乌龙雪糕等,均为年轻人所青睐。这些网红热销雪糕的主要购买者是90后和00后,对他们而言,雪糕的价格并非考虑重点,雪糕的风格、形态、口感更能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十分有趣。

低价雪糕难获利

现在冰棍的定价几乎每一年都有所增加。为什么廉价的冰棍越来越少见?

卖一元钱的冰糕越来越少了,主要因为这样卖不赚钱。首先,这些冰糕的进货成本几乎也是一元,赚头很小,而且销售量又不太高,所以很多店铺就不卖了。一位做冰糕批发生意的冯师傅说,现在制作冰糕的原材料价格都涨了,导致各个品牌的冰糕售价几乎都提高了。另外,由于网上购物变得方便起来,加上自媒体宣传的兴起,国内外各种冰糕品牌都得到了宣传,不过,昂贵的运输费用无疑也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如果只算运营费用,不计算人工开销,从批发商到销售商都要支付高额的电力费用,这样计算下来,售卖价格低的冰糕已经很难盈利了。老冯说明,冰糕贩卖并非暴利生意,比起廉价冰糕,如今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大家都更愿意售卖高价且受欢迎的冰糕,原因是那样能赚取更多收益。

另外,原材料、物流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外,各种网红雪糕、文创雪糕的流行,也提升了整个冰糕市场的价值。

3支文创冰糕解锁岛城IP

今年,国内各处特色文创雪糕迅速走红。黄鹤楼雪糕、青铜面具雪糕、西安兵马俑雪糕等相继声名鹊起,成为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新方式。虽然起步较晚,但青岛不少文创企业也已投身于这场特色雪糕的竞争之中。

青岛文创雪糕的设计模板

“5年高考 3年模拟”冰糕

外观酷似火腿的大冰糕

青岛领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当地的文化创意企业,该公司打算推出三款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创雪糕,并计划在一个月内将它们分发到青岛的各个旅游景点。“五月的风、回澜阁、天主教堂是青岛的代表性景观,我们这次要推出的三款雪糕,将以这三处景点为设计蓝本进行制作。青岛领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观龙表示,五月的风雪糕选用红色,风味偏向西瓜,旨在带给游客更显著的清凉体验;回澜阁雪糕呈现黄色,造型更强调历史的沧桑感和层次感;天主教堂景点是岛城非常受欢迎的婚纱摄影地点,该处雪糕以草莓牛奶为口味,寓意着甜美如初的爱情。

自2016年企业建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研发彰显都市个性的文化衍生品。这次研发可食用的景点特色雪糕,是新探索城市形象标识的方式。期望借此助力城市形象宣传,促使更多人认识青岛,欣赏青岛。王观龙这样表示。

/记者观察 /

“四大金刚”销声匿迹岛城冰糕正欲破圈

记者把很多售卖冰糕的店铺的冷冻设备全都查过了,却一个青岛本地的冰糕牌子都没找到,后来再去考察,才见到顶喜、娃宝这类本地品牌,数量非常少。过去常有中年顾客询问是否售卖‘娃娃头’、‘大白兔’,实际上这类青岛传统风味的冰糕多年前已销声匿迹,尽管有些名称相似,却并非青岛本地生产,如今市民已难以分辨旧日风味,且其市场表现也远逊于大品牌冰糕,便利店老板孙先生如此表示,青岛本土的雪糕品牌正逐渐淡出当地人的关注。

记忆里的“四大金刚”

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带有“青岛特色”的冰糕了,不过那些往昔的风味依旧萦绕在老青岛人的记忆深处。他们回忆说,小时候常常享用“大白兔”和“粒粒橙”这两种冰糕,那时冰糕给人的感觉十分质朴纯粹。最初接触的是糖水冰棍,接着是奶油冰糕,最后最钟爱的是“娃娃头”。所谓“青岛味”冰糕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记者询问市民时了解到,90年代出生的青岛人大多不熟悉这个话题,不过大多数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市民,都能讲述起过去的那个重要群体。

“大白兔”“娃娃头”“双色”以及“夹心”,这四种冰糕曾被视为青岛冷饮界的代表产品。崔大爷,一位曾在湖北路经营小卖部的老人,向笔者透露,在他开设小卖部之前,就跟随家人售卖冰棍。那个时代的冰棍,主要构成材料是水、糖和奶油。当时的糖水冰棍售价为3分钱,奶油冰棍则卖5分钱,品尝起来,主要的感受就是冰凉。崔大爷谈到,在七十年代中期,糖水冰棍和奶油冰棍开始变得常见,然而由于经济状况不佳,这些冰棍对于许多青岛市民而言仍然是一种昂贵的选择,到了七十年代末,市面上出现了奶油冰糕,这种冰糕的奶油味道明显好于普通冰块,因此迅速受到了欢迎。崔大爷表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岛城多数冷饮小作坊由于生产技术无法革新、产品风味落伍而逐渐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美猴王佛桃冷食有限公司制造的双色、夹心、娃娃头、大白兔冰糕,深受青岛人喜爱,被大家亲切称作“四大金刚”。这些产品火爆市场长达十多年,因此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九十年代末,市面上冰糕牌子变得五花八门,像雀巢、和路雪这些洋牌子尤其突出,它们在包装设计和新奇口味上花样百出,慢慢就占据了冰糕行业的主动权。崔大爷说,进入2000年前后,已经很难再买到青岛出品的冰糕了,不过那时候小卖部还是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弄到一些经典口味的冰糕。

2010年以后,青岛当地知名的冰糕制造企业几乎消失殆尽,崔大爷这样说道,如今商店里各种国内外品牌的冰糕琳琅满目,而“四大金刚”那种甜美的口感,如今只能在老青岛人的回忆里寻觅了。

“破圈”需要与时俱进

那家曾经兴盛数十载的青岛冷饮老字号,如今在规模庞大的甜品行业中,已经难以占据一席之地了。是什么原因让它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它们又该如何探寻重振发展的路径呢?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委会秘书长兼青岛市委党校李光全博士指出,青岛本地冷饮企业若想突破困境,就必须适应民众不断演进的精神文化需要。当前,网红类雪糕和具有文化元素的雪糕层出不穷,众多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将冰糕产品与文化内涵相融合,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商品,从而吸引了众多国内顾客。这种经营理念和策略,值得青岛本地的冷饮企业深入思考、积极学习,并尽快采取行动。李光全谈了看法。再说,当地冰品公司须仔细研究购买者的意向和偏爱,据此来开拓,开发更多别具一格的商品,不停追求进步,切莫只顾守旧。营销和发售手段同样关键,老牌企业整个组织要更新观念,掌握创新的宣导模式,在恰当的节点进行产品发售,打响企业知名度。李光全补充说明。

蓝先生,一位冷饮行业的专家,提出青岛本地的冷饮公司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青岛的冷饮公司应该从青岛居民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偏爱的口味,把握岛城消费者追求传统风味的心理,开发出品质上乘且充满人情味的产品。蓝先生谈到,本地公司需要回顾以往的挫折教训,从中吸取经验,致力于打造优质且具特色的产品,促使青岛的冰糕牌子重焕生机。

/人物故事 /

小小冰品店打造冰糕世界

胳膊比它细的“沙皇蜜肠”、带牙膏风味的八喜筒、像真桃子似的“蜜桃心”,在九水路的徐记冷饮店,所有抖音和小红书曝光过的网红冷饮,这里都有。“从网络流行冷饮到儿时口味的冷饮,我这里全都有。”90后店主张永妹肯定地表示。

记者观察到,张永妹开设的冷饮店虽然规模不大,但货品繁多。店内设有十几个冷藏箱,自去年店铺启用至今,已经售出超过一千三百种冷冻甜点,目前陈列的各类冷冻甜点仍有一千多种。青岛居民可以在此品尝到国内外各式冷冻甜点,外地游客也能找到自己家乡的特色冷冻食品。经张永妹引荐,记者发现,此处陈列有源自河南的传统风味天冰系列,也有东北地区的标志性大包装哈尔滨冰糕,以及中央大街、马迭尔等知名品牌的冰棍,并且还引进了日本、韩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畅销产品。每天进货数量达到七八十箱,折合约两千根。目前每日都会进行补货,每周大约增加三种新品。张永妹的店铺里,冰糕的更新频率相当迅速。

张永妹在开冰品店之前,曾经在一所幼儿园工作。她自己坦言,之所以决定开冰品店,主要是因为她个人特别喜欢吃冰糕。她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家里就开有小型零售店,因此她比同龄的孩子有更多机会品尝冰糕,可以说是一直吃着冰糕长大的,时至今日,她对冰糕的喜爱依然不减。张永妹补充道,去年她遇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促使她最终下定决心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冰品店。去年冬天我到深圳,看到那里有很多新潮的冷饮店,售卖各种流行的网红冷点,让我深受启发。我内心一直渴望能经营一家这样的冷饮店。回到青岛后,从寻找铺面、签订协议、联系货源,张永妹仅用三四天就把小店开张了。

这家网红冰糕铺子自从开张以来,就收获了大量喜爱冰糕的顾客光顾。张永妹做过统计,工作日每天大概有二百人光临,到了周末,客流量会增加到每天大约三百人。顾客的消费习惯各不相同,有的人一次能买两三打冰糕,也有的人只买一支。在这里买一支冰糕,价格也相当优惠,算是买多多的优惠价。这种一支起批的售卖方式,让张永妹和许多经常来买网红冰糕的老顾客建立了联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