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哈根达斯在中国的首家店铺设立于上海南京路。这家店采用了勃艮第红色的外观设计,品牌名称呈现北欧风格。其定价策略为单球25元,从一开始就明确与经济实惠的市场定位保持距离。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记录,那一年上海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889元。因此,购买一颗单球哈根达斯需要花费接近半天的工资。
哈根达斯运用两种主要方法,将昂贵的价格转化为显著的价值感,以此促使顾客完成购买行为。
起初借助情感联系,一则“倾心于她,便邀她同往哈根达斯”的宣传词,把品尝冰品和温情相聚的特定氛围联合起来,促使购买活动转变为传递情愫的媒介。
接着要建立场景附加值,不再通过便利店、超市等途径销售,而是用独立店面营造简约高档的氛围,让顾客明白购买的不仅是冰品,还有"优质感受",让享用哈根达斯变成地位的标志。
当前中国国内经济迅猛增长,民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上海地区,1990年当地职工的月均薪资仅为229元,不过短短六年间便增长了近四倍,这使得一部分人逐渐开始注重个性化消费。
通用磨坊作为哈根达斯的母公司,其历史财务记录表明,2006至2015年间,哈根达斯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呈现出每年增长23%的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该品牌达到了经营顶峰,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几乎占据了哈根达斯全球总业务的一半份额。哈根达斯的一位负责人曾向外界透露,全球范围内该品牌的线下门店总数约为六七百家,而其中超过四百家都分布在中国境内。
中国冰淇淋行业的发展,既是外国企业利用资金与技术开拓市场的过程,也是冰淇淋从“夏季解暑食品”转变为“寄托情感的象征”的演变史,实现了让消费者认可“冰淇淋能够定价较高”的转变,这为后来的本土企业打造了“树立偶像的典范”,其中钟薛高曾是最接近此模式的国内品牌。
高端冰淇淋成时代的眼泪,童年记忆重占冰柜
根据统计,2024年以销售额排序,中国冰品产业排名靠前的企业有伊利、联合利华和蒙牛;而品牌方面,位列前三的有巧乐兹(伊利品牌)、伊利以及可爱多,这些品牌都以提供平价产品为基本导向。
伊利等本土品牌逐渐崭露头角,这一现象出现在梦龙进入中国市场的次年。
1997年,伊利凭借一款“苦咖啡冰淇淋”迅速获得关注,将目标对准中低端冰淇淋市场。依靠价格上的优势,再加上在乳制品行业多年积累的原料与销售渠道,五六年后便登顶市场首位。
更大的转折点在2022年前后。
二零二一年七月,梦龙遭遇重大危机,起因是产品标准存在差异,国内市场售卖的冰淇淋主要原料为植物油,奶粉含量很低,而海外市场的同类产品则采用牛奶作为基础成分。
梦龙遭遇危机后,众多网民质疑该公司存在差别对待行为。五月份,联合利华中国分公司高管表示此次梦龙风波纯属意外。然而,到了十九日,联合利华却承认梦龙在欧陆地区采用浓缩奶液,而在亚洲市场则使用奶粉原料。
梦龙品牌在中国市场享有价格优势长达二十余年,然而购买者支付的额外费用并未换得相匹配的原料水准,这种情形无疑严重损害了品牌信誉,导致其声誉大幅下滑。
那一年,有留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信息,称美国超市销售的828毫升大桶装哈根达斯,其价格仅为5.99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43元,相比之下,中国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却要卖到108元。
这再次让顾客明白,所谓高档其实暗藏“价格差别对待”,网友们纷纷抱怨“国内顾客像是哈根达斯的自动提款设备”,揭穿了哈根达斯伪简约的表象。
作为本土高端网红代表,钟薛高出圈得快,衰落也猝不及防。
二零一八年,钟薛高突然面世,凭借一款售价六十六元的“厄瓜多尔粉钻”冰品迅速走红,实现了每日卖出两万支的惊人记录。
钟薛高减少了对传统冰柜的依赖,转而借助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来打造热门产品,其包装设计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突出“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健康理念,使得产品成功卖出高端产品的市场定位,某些特定产品的利润率甚至一度超过了路易威登。
二零二二年,一段展示钟薛高无法被烧化的视频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其成分是否合法的广泛质疑。
顾客循着线索察觉,钟薛高标榜的“顶级红提”,其实是散装葡萄干;声称“不掺一滴水”的成分单里,却显著印着水,早先还因夸大宣传多次受到处罚。
许多疑问直指根本,它六十六元的售价并非源自优质材料,而是依靠宣传手段和关注度热炒。因此,“雪糕刺客”的称号固定在钟薛高品牌上,引发了无法抹去的负面效应,其尊贵感再也维持不下去。
消费者的失望,反映在品牌业绩和生存状态上。
2024年全年联合,利华的冰淇淋业务营收达到83亿欧元,增长主要得益于价格上调,这体现出“销量下滑但售价提高”的市场压力。中国曾是联合利华冰淇淋的重要市场之一,但到了2024年,其前五大市场已经变成了美国、土耳其等国家。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是导致其冰淇淋业务全球表现受挫的重要原因。
今年第一季度,联合利华的冰淇淋业务创造了18亿欧元(折合149亿元)的营收,同比提升了2.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基础销售额增长了4.0%,销售量增加了1.8%,产品价格上调了2.2个百分点。价格上涨依然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
哈根达斯的情况更加不利,其母公司通用磨坊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2月23日的三个月)财务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为1.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个百分点。通用磨坊的行政总裁明确表示,哈根达斯在中国的门店顾客数量“大幅度减少了百分之十以上”。
极海品牌观察表明,自2024年起,哈根达斯的店铺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所剩门店不足270家,三、四线城镇已经很难找到它的分店了。
图截自极海品牌监测
近两年,钟薛高探索了多种挽救策略,比如推出售价3.5元的Sa‘saa这类基础款产品,然而,由于品牌形象已形成固定认知,顾客对其平价系列的反响并不热烈,品牌转型过程面临诸多挑战。
后来,创始人林盛开启直播销售红薯,目的是偿还债务,然而工资发放不及时,引致众多员工离职,法人个人消费受限,公司持续传出即将倒闭的风声,最终在自创的消费泡沫中失败。
消费者觉醒,定义高端冰淇淋
联合利华的经营状况不太好,这家公司在2023年7月曾经打算把冰淇淋业务全部卖掉,估计的价钱是150亿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400亿元。
到了2024年3月,联合利华决定不再出售,转而选择“分离 再独立挂牌”,成立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名为“梦龙冰淇淋公司”。
反复权衡,联合利华不愿意转让冰淇淋业务,或者觉得冰淇淋市场还有发展潜力。
中研网统计表明,2024年,我国冰淇淋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越了2000亿元的上限,并且依据市场动向分析,预计到2030年,这一产值预计能增长到2500亿元,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CAGR)大概维持在6.5%。若从人均食用量来比较,中国的年人均消费量仅为3公斤,这个数值明显小于美国的25.8公斤和日本的11公斤。
经历过蜜雪冰城、瑞幸等新兴品牌影响后的顾客,选购商品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迫使那些标榜高端的品牌不得不调整价格体系。比如,伊利旗下“须尽欢”产品从18元调整为10元,梦龙巧克力从15元调整为8元,哈根达斯则借助优惠活动来降低实际售价。
知名品牌的没落,反映出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从前,冰淇淋的功能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它先是用来防暑降温的物品,后来被视为彰显地位的象征,最终演变成社交场合的通行证。如今,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冰淇淋的实际用途,促使经济实惠的产品重新受到青睐。
冰淇淋属于清凉食品,并非高档享受物。一毛钱的冰棍、两毛钱的蜜雪冰城甜筒、三毛钱的巧乐兹,在各个地方广受欢迎。这些商品的价格非常低廉,使得购买者无需过多思考,能够立刻感受到愉悦。
但是,价格降低的势头并不表明昂贵市场的终结,而是人们对于“顶级”的标准变得更为严格,必须要有真正的品质和感受作为后盾,这种流行现象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源自意大利的这种传统手工冰品,主要成分包括牛奶、奶油、当季水果和天然坚果,制作过程中完全不掺水,通过缓慢搅拌和均匀冷却的技术来制作,口感细腻且脂肪含量低,非常符合当下追求健康的饮食潮流。
艾媒咨询的最新资料表明,2024年中国的冰淇淋市场总额达到了1835亿元,其增长速度为10%,已经成功跨越了120亿元大关,这一表现使它成为了高端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增长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