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一场名为“社区商业点亮美好生活”的2021中国成都社区商业发展大会召开。大会期间,《成都城市社区商业规划导则》(简称为导则)首次面向外界展示。《导则》旨在引导老旧社区、新兴社区以及产业社区的商业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实施差异化强化策略,目的是使成都的社区商业成为展现公园城市之美的重要窗口、构成国际消费中心的鲜活单元、兼具生活气息与潮流风尚的市井风情画。
具体而言,过时的居住区域依据《导则》进行社区商业的改进,依据居民的现实需要和社区的微小改造,增强服务种类和场所的等级,避免城市中心区域衰落,要着重保护有特色的店铺,增加以家庭和儿童为主、不同领域的餐饮体验等类型,同时安排全天候的商店、智能派送等创新的类型。
这个新型社区依据《导则》里各种规划标准和建设方向,形成了十五分钟生活服务网络,有助于新区吸引人群、迅速发展。重点增加了基础型便民服务项目,引进了新鲜食品店和医药连锁店,还增添了婴儿看护中心、家居用品超市、综合健身场所等新类型商业,以此创造社交场所。
该产业社区依据《导则》规范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紧密结合主要产业分支的独特性以及从业者个性化需要,主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以实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协同进步。着重满足职业人士的出行、工作交往等要求,诸如提供自动咖啡服务、专业餐饮、公务用车租赁、宣传推广等服务项目。
《导则》旨在对社区商业进行宏观调控,打造覆盖所有年龄段、全天候、具有创新性的多种经营模式,在资源配置上强调高度匹配与丰富多样。
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导则》提出,要依据社区人口构成特点,科学规划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社区针对儿童需求,增设幼童看护、儿童活动场所等服务,旨在满足儿童日常照料与教育培养;社区针对老年群体,配置家庭上门探视、白天看护中心、功能恢复训练等项目,既丰富老年人服务选择,又确保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老人的基本生活,进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准,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受。
《导则》在适应全天候消费需求方面表明,要增强早晨购物活动,集中发展社区周末商业,培育社区夜间消费。《导则》鼓励社区小卖部完善早餐供应功能,增设成都本地特色早点铺,同时引入清晨健身场所等晨间休闲业态。《导则》还推动引入深夜阅读空间、夜间运动场馆等特色商业,增设夜间博物馆、夜间演出场所、夜间运动场地等消费项目。周末时段将增添社交场所,诸如文化聚会点、宠物休闲空间等,以此丰富休闲活动选择。
打造富有美感的社区商业,《导则》提出,需借助统一和谐的外观色调、精心装饰的临街部分,改善街道视觉效果、增强都市整体水平。其中,《导则》强调禁止出现不协调的建筑造型,同时针对社区商业门面招牌制定了七项限制要求,例如禁止安装卷帘门、禁止广泛使用高饱和度与高亮度的色彩。
打造富有文化吸引力的社区商业,《导则》建议,要凸显社区的历史文化积淀,设置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装饰,以此建立能够提升居民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社区品牌形象,将美学设计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创造出兼具社区美感的公共空间,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公共环境,举办富有情感的社区活动。
打造全面智能互联的社区服务网络,指导方针提出,需要在社区服务网络中融入先进技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增强居民购物感受,释放社区服务网络的发展活力。着力建设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智能运作管理体系,完善智能化的基础设备,支持社区服务网络的发展。
另外,关于创新管理的执行,《导则》建议建立“国家推动+公司主导+市场化操作”的机制,打造协同效应,聘请专业执行单位或组织,增强社区商业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