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值中秋佳节。圆月高悬,民众依照惯例观赏明月、品食月饼。每逢佳节前夕,从事月饼券倒卖业务的商贩往往最为繁忙。然而今年中秋出现不同状况,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今年从事月饼券回收的商贩以及出售月饼券的市民数量均不多,商贩更是明确表示月饼券需求疲软,“购买月饼券的顾客持续减少,赠送月饼券的人也日渐稀少”。与月饼券不同,黄牛今年把目光投向了大闸蟹券,例如在北京市场上,黄牛以半价购入,再以八折售出,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
月饼券的式微由来已久。中央几年前推行“八项规定”以来,月饼作为礼品的普及程度显著下降,国有企业及政府部门几乎不再订购月饼,部分地区高档酒店的月饼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超过半数。市场容量萎缩,生产商相应削减了产量,特别是月饼券的发行量,导致市场上流通的月饼券数量减少,倒卖月饼券的商家业务随之清淡。
现在生意萧条,许多票贩子都留恋从前“无本牟利”、获利丰厚的时光。月饼票的流转,原本就颇为古怪。过去食品厂发行月饼票,按每张100元核算,票贩子以50元购入,转手以60元卖给他人,接着厂家再从买方手中回收,票贩子和买方各赚10元,厂家未生产商品却净赚30元。如果发放一千份月饼凭证,厂商就能获利三万元,那么受损的是哪些人呢?自然是购买月饼凭证的机构,要是这些机构是私营企业或外资公司,倒也罢了,因为花的都是企业主的钱;但要是这些机构是国有企业,原本属于职工福利的月饼凭证,就变成了黄牛市场上的交易品、炒作对象,这样就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近期市面上屡见一些定价极其离谱的“天价月饼”与“奢华月饼”,其中暗藏的诸多利益纠葛,光是思及便令人心有余悸。
另一方面,中秋月饼逐渐恢复传统形态,这既是行政引导的结果,也反映了人们看法的转变,这一点商贩们早已洞悉。由于饮食健康意识日益增强,那些糖分和热量过高的月饼(特别是广式月饼),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自家食用尚可,但如今馈赠礼物更注重保健,若拿不健康的食品相赠,似乎不太合适(不合潮流)?如此,为何月饼券滞销而大闸蟹券好卖,就自然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