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界的“镰刀”从未停止过收割。
最近“江西一位女性辞职,开办仅售2元面包的店铺:单日营收80元,动用15万积蓄,半月后停业”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平常餐饮店赔钱关门的消息屡见不鲜,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这次的闭店过程,从启业到歇业仅仅持续了半月,导致十五万本金全部亏损的消息,确实让人感到十分震惊。
这个名为2元面包店的新计划,初次接触时便觉得前景广阔。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节俭的风气,售价仅2元的面包便成了烘焙领域的平价代表,类似于广受欢迎的饮品品牌。这样的定价策略,使得该店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计会吸引大量顾客,形成购买热潮。
可为什么日营业额只有80元,短短15天就开不下去了?
难道这又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收割”闹剧?
开设一家店铺所需花费不足五万元,月收入便可达到五位数,仅需半年的经营时间即可赚取全部投资回报,这样的宣传吸引了许多人认为自己找到了致富的捷径,他们不去调研市场状况也不去品尝面包的口感,就急急忙忙地盲目开店。
根据凤凰周刊披露的信息,2023年至2025年期间,售卖2元面包的店铺以每年超过4300家的速度持续增设,其中济南地区就新增了300余家,长沙、南宁等城市每个城市的门店数量也超过了百个。
但是,跟那股纷纷开店的狂热景象完全不同,许多网站报道了“便宜面包铺接连经营不善”的消息。
江西的夏女士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倒闭潮。
今年五月,她顶住家人阻力,坚决离开上海,回到南昌老家,创办了一家售卖两元面包的店铺。
那个时刻夏女士正浏览短视频,遇见了一位经营两元面包店的网络名人,这个人声称这种面包店能实现“百分之八十的利润率”,并且承诺在开店期间提供全程指导,同时指出许多学员都已经获得了收益,这些话让她感到非常兴奋。
于是夏女士支付了加盟费2万,设备押金5万和装修费7万。
但是正式营业之后才察觉,所谓的核心物料和秘制秘方其实只是现成的冷冻食品,而许诺的全程扶持也仅仅是一份开店指南。
开张那日,光顾的客人总共七个,糟糕的时候一天只进账四十块钱。她着力于网络上的集体购买,对方却勒令她把营业收入汇进那位网络红人的账户,更让她恼火的是,要等六十天之后,人家才会把钱转给她。
情况愈发糟糕,没过多久,她的铺面左右又冒出两家卖两块钱一个面包的店,只过了十五天,夏女士的面包铺就只好停业,她甚至还拖欠着工人们两万元的报酬。
或许有人会认为,由于二三线都市的购买力有限,若是在核心都会地带开店,收益可能会更加丰厚。
2023年6月,一家只卖2元面包的店铺在济南火车站附近开业,凭借极低的售价、丰富的品种、每日销量破千个,以及最高不过5元的消费限额,很快在许多中小城市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零二四年,在北京、福州、西安这些核心区域,社区以及学校附近,涌现出许多售卖两元面包的店铺。
从2025年起,一线城市的影响力,也无法阻止众多两元面包铺接连停业的结局。
广州有位经营者坦言,起初每日销售额达1900余元,随后锐减至数百元,每天能获取200元利润已属难得,然而租赁成本高达十几万元,仅支撑一个月便宣告停业。
2元面包店的经营遭遇挫折,根本症结在于过分注重廉价销售策略,这种做法虽然能招徕顾客,却大幅削减了盈利能力,最终给经营者带来了严峻挑战。
餐饮领域竞争已经异常激烈,如果仅靠不断降低价格来竞争,很难逃脱停业的结果。
很多2元面包店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为什么最后却难以为继?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里,实现高销量是核心要素,因此商店的地理位置必须放置在客流量密集的区域。
然而,商圈租金不便宜,给店铺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
据部分商贩估算,若一个面包的物料费用为0.58元,减去场地费用和员工开销,每天至少要卖出600个面包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在主要都市,此类收入水平常难以企及,何况是普通城市或乡镇地区,最终结局是低成本无法补偿昂贵的场地费用。
决定两元烘焙店能否持续经营的条件,除了开销之外,还涉及咱们国家传统上形成的日常做法。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过中国人早上吃的还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这些老味道,面包并不是每天早上都必须吃的。
根据2024年艾媒咨询所发布的信息,在中国,每周至少会购买一次烘焙食品的人群比例达到了90.6%。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每天都会购买烘焙食品的群体比例却只有2.0%。
另外出于严格把持物料开销,2元面包铺在原材料方面尽量压缩,品质方面也十分马虎,比如用玉米油顶替黄油或花生油,糖的分量削减两成改用糖浆,馅料减量四分之一
出现了“乳脂香气逐渐减弱”“豆沙分量慢慢减少”“面点变得干涩发硬”等现象,许多顾客反映“尝过后便不愿再次购买”。
餐饮业者必须注重顾客再次光顾的比率,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状态。如果只顾招揽新客,不重视老顾客的回头,就好比往破缸里倒水,最后只会剩下空缸。
此外,所有参与价格竞争的做法都面临两大严峻缺陷,其一产品缺乏特色,其二技术缺乏门槛。
从事两块钱面包售卖业务的人当中,许多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烘焙教育,缺少丰富多样的革新技巧,同样也研发不出特别私有的秘方。
许多面包产品主要采用原味、椰蓉、肉松、豆沙等传统内馅,造型普遍为圆形,仓库中存放的种类一般不超过十二种。
许多商家对产品的改进仅仅停留在更换内馅,常常数月都未能推出新设计,导致顾客渐渐不再感到新奇,最终造成用户离开。
缺少技术障碍,使得开设同类店铺变得容易,周边同业间的角逐因此变得更加白热化,进而使经营状况更加艰难。
这家两块钱的面包铺表面上看投入不大、赚钱快,好像能让人迅速发家致富,其实只会加剧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大量店铺昙花一现般消失。
两元面包的产生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消费水平下滑背景下,针对市场的一次精准把握。
近些年,白糖价格由每吨5400元攀升至6700元,黄油价格因此翻倍,普通面包价格持续上涨,并催生了众多“面包刺客”。
不少购买者表示,面包的定价让他们难以负担,价格超出预算的部分让他们感到不满。而那些售价达到三十元以上的网络面包,则让许多顾客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诸如,称作“面包界香榭丽舍”的银座仁志川价格达到98元/个,依靠昂贵面包迅速成名,由于商品没有不断改进,价格始终维持高位,一年后因为顾客数量急剧下降陷入经营危机。
当前形势下,两元、三元的面包突然出现,它们无需过分花哨的外形和附加功能,本质上是基础款面包即可。正是这种对高价市场的精准冲击,才促成了两元面包店的创立。
确实,并非所有售卖两元面包的店铺都经营不善,有经营者凭借自身努力使它们获得了成功。
2024年5月,山东淄博的刘硕开办了一家2元面包铺,日赚最高达4000元,他成功的诀窍在于坚持手工制作面包,并且现场烘烤售卖,严格把控品质,另外提供18种不同风味的面包。
他并未正式合作,而是通过社交渠道吸引关注,并选择在知名商业街区开设店铺。
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2元面包店真的能盈利吗?
可以做到的,但获取利润的核心途径并非经营面包铺,而是向初入行的创业者提供课程和加盟机会从中获利。
当前,一些面包店品牌在网上比较出名,例如“苏昧”“羿南”“轻森”“爆囧”,它们作为加盟项目,收取的费用从1万元到4.98万元之间有所区别。
加盟费包含培训费用、设备费用和后期的新品更新等服务。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总部的后续产品升级仅限于内馅的调整,缺乏对门店的推广活动,并且相关原料必须从公司处采购。
此外“卖课”的费用是9800元/人,教学时间在2~3天。
众多生产商透露:若市面充斥着廉价商铺,他们也能获利,届时便可选择撤离。
许多新入行的创业者之所以容易吃亏,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渴望摆脱工作环境中的种种矛盾。
近些日子,网络平台充斥着诸如“白衣天使转行经营两元烘焙摊,日进超三千”“两个孩子的母亲弃工创业,经营两元烘焙馆月赚数万”之类的视频信息,把开创事业描绘成“小本经营就能翻身”,让许多人幻想依靠这个门路可以离开工作岗位,实现经济独立。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创业的风险,尤其是跨行创业。
这种低成本、低门槛的微型创业形式,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潜藏着重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容易被察觉。
失业浪潮尚未平息,求职困境依旧存在,投身商业经营变成部分人的选择,然而,倾家荡产的情况屡见不鲜。
2025年的创业氛围,比起“勇于探索”“敢于冒险”更关键的是“懂得规避”。毕竟,常人无法赚到超出自身理解范围的钱,因此进行投资和创业活动必须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