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粽子市场已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今年是实施食品和化妆品包装限制国家标准修订版后的首个端午。依据规定,粽子包装不得与其他价值远超的产品混放。然而,据本地媒体披露,部分商家并未遵守粽子的“减负”要求,888元、980元的粽子礼盒屡见不鲜,一个海参鱼翅粽价格更超过百元,数量可观。
资料图 新华社发(王辉富 摄)
过端午时食用粽子,向亲友赠送粽子,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如今的所谓高档粽子,选用难得的食材,搭配考究的礼品盒,凭借提升品味和奢华程度,已经无法吸引一般顾客的目光。一些商家不顾国家法规,让更昂贵的材料推高粽子成本,人为制造高端粽子的稀罕感,最终抬高销售价格。这种做法不仅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和“天价月饼”一样,“天价粽子”无非是炫耀和送礼的载体。
经过长时间治理,那些动辄价值连城、内含无数珍宝的巨型粽子已不多见,但每逢端午,高价粽子依然存在,这说明仍有部分人热衷于购买高级礼品盒,仿佛这些盒子有种特殊吸引力:只有借助它们,才能表达足够诚意,才能容纳某些不便明说的“情谊”。
传统粽子通常选用糯米、肉类、豆沙、红枣等作为核心成分,制作方式并不复杂,但风味却十分突出。在粽子中加入一些高档食材也并非不可接受,这样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然而,部分商家推出鲍鱼粽子、海参粽子,甚至将茶叶和红酒放入礼盒中,这种行为实则是借机炒作以获取暴利,更是利用了送礼市场的畸形现象,从而赚取不正当的财富。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但绝不能被商业利用。市面上动辄上千元的粽子,即便内含鲍鱼、海参,其品质也未必符合大众口味,更不用说那些标价高昂的礼盒往往名不副实,既是对节日传统的歪曲,也容易让购买者产生抵触情绪。对于那些还在销售杂乱无章粽子、鼓吹送礼风气的商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注,明确表明立场不容许违规行为,促使粽子回归其本真滋味,以简洁包装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