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个时期,要是哪条街新开了家85度C,那可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2007年这家店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年轻人手里拿着它家的海盐奶绿,觉得比去星巴克还要有派头。谁也未曾预料到,曾经需要排上半小时队的“明星店铺”,如今却接连关门大吉,就连在杭州经营了十多年的老店也悄然取下了招牌?这让人不禁思考:我们那些年珍藏的青春回忆,为何会这样轻易消失无踪?
谈起85度C,这家店早先确实声名显赫。它于2003年开张,凭借“品质上乘且价格适中”的经营理念迅速崛起。鼎盛时期,公司年收入高达88亿元,分店遍布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甚至称其为“星巴克最感头疼的竞争者”。其成功的核心在于,选址总是紧挨着星巴克门店,但售价却低廉许多,而且店里的面包都是即时烘焙的。这种紧贴身的方式使它在2010年附近迅速受到城市青年们的喜爱。
好花不会常开。近些年,烘焙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网红产品不断涌现,刚流行黄油年糕,转眼又流行玉米挞,追赶潮流都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超市烘焙和9.9元工厂店强势崛起,凭借超低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茶颜悦色、海底捞这些原本不相关的品牌也纷纷加入战局,让整个烘焙市场变得异常混乱。
85度C并非没有尝试过创新。它也参与过推出核桃马里奥的活动,也尝试过制作黄油年糕,但遗憾的是总是落后一步。更糟糕的是,前些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立场争议,彻底让老顾客失望透顶。这种情况正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一落千丈。
事实上不仅限于85度C,所有烘焙行业都在遭遇重大变革。2025年前半段,面包新语终止了经营,欢牛蛋糕屋宣告破产,即便是法国那家备受推崇的品牌也黯然退出北京市场。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25年7月,业内停业店铺数量竟然超过了新开设的门店数量,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些老字号遇到的麻烦,说到底就是处在个两难境地,上比不过那些专卖店,下比不上大卖场。还有那十年没变的门面,一成不变的菜品,让年轻顾客进去就仿佛回到十年前。内部经营也乱糟糟,发展太快让加盟店水平良莠不齐,最后把自己的好名声给毁了。
此刻伫立在那些即将停业的铺面前,目送着建设者们取下熟悉的标识牌,内心百感交集。这些伴随我们共同成长的标志,真的要彻底消失在视线里了吗?大概正如商界人士常说的那样:当潮流淘汰你时,连一句告别都不会留下。
但是,店铺关闭的浪潮未必没有益处。这好比淘洗沙砾,筛掉的乃是虚浮和虚假,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烘焙行业的明天,终究会由那些专心打磨品质、把握时代脉搏,并且真心服务顾客的企业所占据。只是不清楚,当新一轮的烘焙风潮涌现之际,我们又将因为何种新奇的风味而感到兴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