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呈现生机,各种花卉争相开放,竞相展现美丽姿态。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之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又面临了“国字头”证书取消所带来的冲击,承受了极其艰难的磨砺和考验,最终迎来了充满活力的复苏时刻。
2020年青岛市人社局发布的青岛市各区市职业培训机构清单表明,青岛市职业培训机构总计125家,其中民办性质的机构有113家,企业举办的机构有1家,社会团体举办的机构有1家,政府举办的机构有10家。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跟公办的比,规模通常不大,资金也不充裕,师资方面也有短板,多数机构主要靠承担政府的培训任务来赚钱,有些经营很久、经验足、名气大的,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开发商业课程等方式搞市场化经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能促进机构更好地运转,也能让它们长远发展。
困境中的扶持
青岛泉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2005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持续向现代家庭服务业培养了大量技术精湛的人才。到2020年年底,学校共举办了超过两万五千名学员的就业技能培训,为五千多名新员工提供了岗前指导,培训了两千多名建档立卡人员,帮助了八百多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安排了三千多名学员实现就业。
在困难频发的2020年,经营多年的知名学校也面临困境。去年正常工作仅4个月,造成重大损失,往年收入大约在200至300万元之间,而去年却只有100多万元,青岛泉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徐振泷这样说明。该校地处市南区核心位置,每年仅房租费用就高达60万元以上。学校为抗击疫情,增加资源,创建了“泉林培训大师”微信平台,供学员远程学习,无需外出,即可掌握专业技能,改进了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很新颖,自运行以来,已培训超过一千五百人,是青岛地区最早开展网络教学的私立职业培训机构。
经记者了解,青岛当地近些年来陆续公布了《关于实施终身职业能力教育若干事项的指引》《青岛市职业能力提升计划(2019至2021年)》《关于改进城乡居民职业培训补助措施的意见》,健全了就业能力培养、就业准备期教育、新入职员工岗位能力培养、以工代训等补助机制。
青岛市各项补助措施几乎惠及所有人群,凡是到学校接受培训的都可以领取政府发放的补贴,这既提升了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又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进项。徐振泷谈到,近些年青岛市还进一步增强了家政服务行业培训机构的支持,该校作为首批获得市级家政职业培训示范点认定,领取了三十万元人民币的专项奖励。“这对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补贴。”
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是青岛地区最早成立的育婴师培训机构,以培养育婴员和保健按摩师为主要业务方向。学校自2003年创办以来,坚持严谨的教学标准,汇聚优秀师资力量,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体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凭借这些优势,学校为青岛地区培养了超过四万名育婴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过去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位于新世界办公时,每年需支付18万元房屋费用,迁至青岛市家庭服务业广场后,每年租金降至8万元,此外还可以免费使用公共区域内的教室,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孙希玲对此进行了说明。
由于疫情关系,学校到2020年8月才恢复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群体中60至70%是待业人员,因此机构着重推广那些可以申请培训补贴的特定技能,这是孙希玲所说的,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她们实施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微课堂”和“直播”等形式,通过视频进行的技能教学,其成效会面临一定限制,线上课程主要围绕理论知识展开。学校尝试推行了“双师”教学方案,上半部分由各地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授课,下半部分则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亲临现场提供辅导,目前基本上构成了疫情过后的常规化教学方式。
记者获知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参与了青岛市首批市级家庭服务诚信机构的评选活动,成功当选为青岛市家庭服务诚信机构,并获得了五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资金;在“青岛市家庭服务明星”首批五十名当选者中,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有十二人获得了这一荣誉。
“自救”行动
自2020年1月开始,仅有消防员、安检员等七个与公共安全、个人健康等关联紧密的职业类别依照法规转为准入式职业资格,其余具备水平评估性质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则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内全部移除,今后不再由政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进行认证和发放证书。
当前处境十分艰难,许多职业培训机构想尽了一切办法,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这类培训组织体量有限,提供制造业相关教育不仅需要充足空间,还需购置专用器材,这对非公立单位而言是巨大开销,所以青岛多数此类组织的教学项目多集中于当代商业领域。统计发现,提供茶艺师、西式面点师、育婴员、保育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美容师等服务业培训的机构超过九成,这类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庞大,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青岛市政府把原先那种普通技能学习活动,换成了专门针对某个职业的技能训练,并且设立了专项职业能力学习补助,举例来说,像做面点师的话,会具体学习做花式馒头、装饰蛋糕这类技术,这样一来,每个学员可以获得800元的政府资助,徐振泷这样说明。泉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起先主要承担政府的培训任务,如今学校在培训方面加速转型,着力推进与企业合作办学,旨在为学员安排专门的就业指导。
学校已联合五十余家公司开设母婴教育项目,并与众多酒家饭店合作举办厨艺教育课程,学员完成学习后可获得就业推荐,确保其掌握实用技能并学以致用。仅靠政府资助,单个机构难以实现显著发展,徐振泷表示,未来将重点发展市场化就业教育,设计涵盖生活艺术等多元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部分私立教学机构在执行公共采购任务的同时,持续开发自身的营利性业务,通过提供特色化教学或对教育领域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此提升自身的行业优势。
从2020年起,有76项涉及水平评估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不再保留。今年我们新添了6种专项职业能力学习项目,具体有母婴生活照护、家庭烹饪、面包制作、特色馒头加工、家庭卫生维护和茶叶制作,这些项目同样可以申请培训资助。孙希玲谈到,不过此类课程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院校着手扩充教学计划,持续研制和改进小儿推拿、催乳指导、空间规划、产后调理等经营性内容,今后亦会增设职业导师、婴儿看护、长者照护、调制饮品、植物培育等前沿性教学方向。
实际上,这并不是民办培训机构遭遇的首次“危机”。孙希玲至今依然清楚记得,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该通知中并未包含“母婴护理师”这一职业,这象征着母婴护理师证书正式失效;2017年,国家又取消了“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审批,这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不能局限于当年或次年的教学安排,必须关注新兴职业的未来趋势。通过参与各地研讨会和行业互动,持续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依据社会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这是孙希玲的见解。
政策转变和衔接
二零一九年八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改进技能人才考核评估制度的建议》,推动社会团体、商业机构以及公司、学校等作为社会培训评估组织,开展技能考核服务,这表明职业技能人才考核评估将从过去的“职业资格体系”转为“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并且“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也将从职业技能鉴定所迁移到公司自行评估、技术学校学生考核和社会培训评估。
自2013年起,国家层面将削减职业资格的审批与认定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主导实施,逐步分七个批次废除了四百三十四项职业资格,这一数量占该部门原有设定的职业资格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比例极高,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公众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的官方清单,并采用目录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二零二零年七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就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清单相关事项进行公告,其中涉及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清单内的七十六项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以及一百八十五个职业,将分两个阶段予以移除。青岛市人社局职业能力鉴定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由于职业资格改革不断推进,技能人员的职业资格数量显著降低,职业资格评定作为技能人才评估的主要途径,已经无法适应技能劳动者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改进技能人才评估体系,设立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同时确保其与职业资格体系的平稳对接。
青岛依据山东省的安排,于2020年5月启动了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的选拔工作,职业能力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明,现阶段该中心一共收到了60个申请主体,涵盖64个职业类别,分为电工电子、家政服务、酒店管理、农业园艺、机械制造、建设运输、综合等七个类别。据了解,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已经公布了第一批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的名单,青岛市技师学院作为首批获得许可的单位,能够向社会提供《中式面点师》《电工》《钳工》这三个职业(工种)(初级、中级、高级)的资格评定服务。
记者获知,各类机构包括公司、相关团体、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私立职业培训机构等都有资格申请成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企业若想申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需先获得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格,而相关团体申请此类试点时,则应确保其会员单位中有符合要求且能执行评价任务的单位。
然而,部分私立教育机构的主管对社会培训评估水准存有疑虑,他们表示:过去学员的考试由官方机构负责监督,现在则改由外部机构执行,能否确保考核的可靠性?期待政府方面能提升对社会培训评估团体的筛选标准,并加强监管工作,以便学员能够真正收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