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看中国·第二季·美食篇|寻味郑州:千年古都的舌尖盛宴

日期: 2025-10-23 07:05:46|浏览: 2|编号: 16053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一把筷子,一碗饭,都蕴含着山河的韵味。黄河,这条奔腾了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之河,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更赋予了黄河流域独有的饮食传统。

二七塔的钟声宣告着沉寂三千年的烟火秘术苏醒,郑州,这座在黄河水波中孕育、于商都遗迹上兴起的中华古城,正以味蕾为线索,撰写着一部连接古远的饮食篇章。

从清晨胡辣汤的浓郁气息到深夜夜市的璀璨灯火,从传统手艺的代代相传到多元饮食的精彩碰撞,郑州用宽广胸怀,把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揉进每样美味,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河南饮食文化。

非遗传承:老字号里的郑州味道

一个城市,一道面条。汤面,作为黄河“扇轴”郑州的地方饮食标志,不仅显现出当下热闹非凡、生气勃勃的市井景象,也弥漫着数千年间母亲河滋养形成的饮食文化。

程维田/图

说到郑州烩面,合记烩面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存在。刚进店门,羊汤的香气就十分明显,闻着就让人肚子饿了。据了解,合记烩面精选优质羊肉和羊骨,经过多次清洗后才放入锅中,同时使用二十多种天然香料来烹煮肉类和熬制汤汁,把面粉与盐、水混合后仔细揉捏,形成有弹性的面团,然后逐个擀成面皮,再把面皮拉成细条状下锅,用烩的方式煮熟,在制作过程中一直遵循先清洗后烹煮、每碗单独操作的原则,以此保证每一份烩面的味道和口感。

先小口喝一口汤,味道非常丰富,口感咸鲜。再夹一筷子面,面条很有嚼劲,软硬程度恰到好处。肚子饿的时候吃一碗,立刻就感觉很有胃口,呼噜噜吃完后,面条和汤水全被喝光,浑身都是汗,心情无比舒畅。

这么多年,合记烩面始终如一,保持着传统风味,我每隔两日就要光顾一次。70多岁的张大爷是这里的常客。对老郑州人而言,品尝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深厚的情感寄托,毫不虚言,这碗面将郑州人的细腻情感完美融合。

合记烩面自1950年开张至今,赢得了众多荣誉。2011年,商务部将合记评定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2021年,合记作为郑州烩面的代表,被录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没有任何难题是一份烩面就能化解的,假如仍旧存在,那么来两份吧。享用完这顿合记烩面,依照咱河南的讲法:这才能称得上是过瘾呢!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合记烩面齐名的郑州“老三记”还包括葛记焖饼和蔡记蒸饺。葛记焖饼采用特制坛子肉焖制饼丝,肉香和面香完美结合,给几代郑州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味印象。蔡记蒸饺以松针为垫蒸制,饺子皮薄馅料鲜嫩,汤汁饱满,这项百年技艺一直传承至今,被称作“蒸饺中的精品”。

马健/图

胡辣汤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逍遥镇胡辣汤的制作方法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汤味道辛辣浓郁,与油馍头或者水煎包一起食用,是郑州市民早上提神醒脑的必备食品。

这些佳肴的诞生都得益于黄河的恩赐,黄河不仅让这片土地拥有丰饶的土壤,还创造了多样的食材和别具一格的烹饪方法,促使郑州的饮食文化能够持续流传至今。

市井烟火:美食街区的江湖魅力

饮食文化区域,因为夜市和美食聚集地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生动。那些灯火辉煌、充满热闹氛围的美食区域,犹如黄河边上众多闪亮的宝珠,展示着光辉的烹饪传统。

健康路夜市(资料图)李新华/图

健康路夜市享有“郑州夜市中的领军地位”,数公里长的街道两旁,烧烤摊、烤面筋摊、涮牛肚摊密集分布,热闹氛围与生活气息相互融合,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深夜用餐的热门去处。

天色已晚、路灯渐亮。健康路夜市在黑夜中显得异常繁忙、人流如织。街道两旁分布着数百个售卖点,里面陈列着服装、鞋帽、玩具、点心、日常物件等各式商品,引来众多居民驻足挑选;各种烧烤、油炸小吃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香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整个区域充满生活气息。

马健/图

天气转暖了,傍晚下班后,和两三个朋友一同外出活动,品尝美食、记录瞬间,每条商业街都人潮涌动,比日间更加喧嚣。左手拿着一杯饮品,右手拿着一串小吃的小陈,看起来非常自在舒适。

今年春节过后,这家烤苕皮店客流量持续旺盛,平日里每天能卖出三四个百单,到了周末销量更是激增至五百单!店铺门前常常挤满了等待的顾客,一位店员表示,晚上七点之后顾客数量显著上升,若是不早来,就必须耐心排队才能购买。

德化街(资料图) 李新华/图

离健康路夜市好几公里远的地方,德化街也灯火通明、摩肩接踵。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街,不仅汇集了热干面、烤面筋等各地流行的小吃,还保存着本地特色的老牌食品,让传统风味与时代潮流在此交汇。烤得焦香的猪蹄散发着诱人香气,酸甜开胃的柠檬鸡爪让人垂涎欲滴……街道两侧,数十家小吃摊点依次分布,浓郁的味道扑面而来,常常吸引着居民和旅行者驻足试吃,感受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马健/图

郑州的夜生活丰富多彩,汝河路夜市、农科路酒吧美食街等地方,通过多种经营方式,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要,既有平民化的简餐,也有精致的料理,让这座城市的夜晚充满了烟火气,不会因为天黑而结束。

“豫”时俱进:豫菜的破圈与新生

没有鱼就没有宴席,没有鲤鱼就没有正式的宴席。黄河有个说法,它的头部像铜一样坚硬,尾部像铁一样坚固,腰部却像豆腐一样柔软。郑州正好处在黄河的腰部位置。黄河流到这个地方,地势变得又平坦又开阔,水深也恰到好处,非常利于鲤鱼生长。

程维田/图

在郑州的每条街道和每个小巷里,规模较大的中餐馆,黄河大鲤鱼都是不可或缺的招牌菜式。以阿五黄河大鲤鱼为代表的餐饮公司,将红烧黄河大鲤鱼发展成了郑州饮食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餐厅以黄河和鲤鱼为主题,把鲤鱼的历史和黄河的特色与经营结合在一起,企业创始人樊胜武谈到,他梦想建立一座“豫菜展示馆”,让顾客能够深入体验豫菜的魅力。

郑州的饮食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正以包容的态度接纳新鲜事物。河南菜的核心是讲究“五味的平衡、品质的适宜”的烹饪方法,这一思想在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例如阿庄新豫菜通过“继承+创新+结合”的菜品设计,推出了“信阳黑猪肉烤肉”等融合型河南菜,延续了河南菜“博采众长”的文化特质。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河南菜的对外拓展和吸收借鉴。许多烹饪行业人员努力进行文化革新,塑造与众不同的河南菜品牌形象,促使河南菜传播到全国范围及海外地区。

郑州市现有餐饮经营场所八万三千四百余家,今年计划开展美食庆典及相关项目,采取吸引外部参与与拓展外部交流并行的策略,促进本地饮食文化的创新与整合,着力塑造餐饮行业标志性形象,注重厨师手艺的延续与发展,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斌对此说明。

2025年4月将举办的“中马美食品鉴会”,是豫菜走向国际的一个生动体现。这次品鉴会将豫菜与马来西亚美食相融合,推出了大马煲仔中的鲍翅、砂拉越辣椒蟹、槟城白咖喱烩面、红烧黄河鲤鱼、开封蟹黄灌汤包等创新菜肴,既有家乡风味的传统韵味,也有异域风情的独特创新,中原饮食文化正以包容的态度迈向全球。

创新并非仅限于味蕾体验。郑州首家以豫文化为主题的餐厅“中和豫宴”,同时呈现传统豫剧和正宗豫菜,顾客在进餐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全方位享受;城墙根下的茶馆也将豫剧表演和茶道艺术融入就餐环境,为食客创造了独特的感受,这种“既能品尝又能观赏还能领悟”的深度体验,使豫菜从简单的饮食转变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郑州的饮食特色鲜明地体现了黄河的影响。黄河的哺育下,郑州的美食仿佛一部不断演绎的历史,既蕴含着中原地区悠久饮食传统的深刻内涵,又在新的消费趋势中迸发出创新的活力。从坚持传统到勇于突破,从正宗河南菜到创新河南菜,郑州正以包容的心态,将传统烹饪手法和现代口味需求有机结合,开创着河南菜振兴的新局面。

河南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郑州是一座面向全球开放的城市,该市持续向来自各国的客人展示其独特的饮食文化,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邓胜利曾对此作出过说明。

来源:正观新闻记者 金鑫 肖理心/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