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7月17日),于昆山白塘路野马渡广场那儿,外卖骑手陈小军急忙忙把车停下,自电动自行车里头拿出电量快要用光的电池,放进智能换电柜中。3秒钟之后,相邻的仓位弹出一块充满电的磷酸铁锂电池。他把新电池装到车里面,电动自行车马上动力十足——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昆山是全国首个达成电动自行车换电全面落地的城市,其进行的实践探索直接促使了国家层面政策的颁布,7月4日那天,国家消防救援局,以及工信部,再加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以此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该指南充分吸收了昆山“全城换电”模式在实践期间积攒的丰富经验,一块电动自行车电池“换”出了全国经验!
先行先试构建全城换电体系
电动自行车,是居民群众出行时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规模在持续不断地增长,然而,因充电而引发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呈现出了多发且频发的态势。应急管理部开展专项调研所得到的数据表明,我国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源自非法改装电池以及入户充电这两种情况。
昆山,有着超过300万的常住人口,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230万辆,并且每年还会新增约15万辆。怎样去保证电动自行车能够安全充电,同时又能高效充电呢,这是一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情,是在优化社会治理进程当中无法避开的一道“必答题”。
2024年,昆山市政府带头组建市镇两级专项工作组,开启“全城换电”项目,确定住建(城管)部门担当行业主管部门,制订具体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昆山市属国企交发集团作为实施主体,肩负建设、运维、推广之责;其他部门依据职责全面给予专业业务支持,依照“政府+市场”的运营模式,踊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当时的8月,昆山交通发展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综合智慧能源以及绿通换电共同进行合作,展开了“全城换电”的试点工作,从而构建起了一种治理机制,这种机制是“政府主导、国企牵头、央地协同 ”的 。
在项目推进进程当中,我们把居民换电当作核心要点,进而延伸扩展至骑手换电、旅租、换电短租等方面,沿用‘试点 + 全域’模式,于周市镇率先展开试点工作,而后再一步步朝着其他区镇予以推进 。昆山市交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卫东作出介绍,之于具体进行换电柜布设时,优先挑选居民小区、企业工厂、大型商圈、旅游景区、轨交站点等人员较密集区域,然后再全面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实施补盲加密 。
到目前为止,昆山在全市挑选了1211个地点,放置了800个柜子,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便民网络,从根源上杜绝由电动自行车进屋充电所引发的火灾隐患。
“秒级换电”重塑出行体验
昆山首个布设换电设施的地方是野马渡广场换电服务驿站,在此处,记者看到,有一个配有12个电池仓的换电柜,其指示灯颜色能提示仓内电池状态,首次使用时要在“鹿路通”App上绑定账号,还要完成身份认证,点击“智慧换电”就能查询换电柜点位信息以及可用电池数量。
使用期间,无需再度扫码识别,仅需按压一下按键,仓门便会自行打开,极为便利,对于那些无法灵活运用手机的老年人而言也颇具友好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先生如此表述 。
据介绍,昆山所投放的是48伏新国标磷酸铁锂标准化电池,其具备较高的安全稳定性能。和传统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次需耗费五六个小时相比,换电柜只需1分钟便能完成全部操作,真正达成即换即走。
约60公里续航是一块满电电池能达成的,100多个用户能同时使用一个换电站,其效率等同于10个充电车棚。在监管这方面,有关部门研发并应用智慧管理平台,针对智慧储能换电柜开展全天候监控,实时去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预警,并且同步对接政府监管平台,达成全流程追溯。昆山还创新性地推出“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驿站,凭借清洁能源供电来降低运营成本。
“这种便捷服务,不仅能够帮市民节省时间,还能拓展生活半径,并且有助于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供需矛盾。”昆山交发集团下属数科集团的邱晓菁总经理说道,“智慧换电是对电动自行车能源的智慧化升级,借助大数据平台管理换电柜和电池新基建,达成可持续发展,同时促使市民用户体验感提升。”。
未来3年将再建5000个换电柜
之前下班时得去小区“争抢”充电桩,如今能够随时启程,不必担忧车会没电,在周市镇上班的王先生讲,他以前担忧换电价钱高并且电池并非个人拥有,然而实际使用过后发觉充电套餐更加实惠,“并且不用为电池另外支付费用,在削减一次性开支的同时,节约了许多时间成本” 。
推广“全城换电”模式,这一行为不仅给群众带来了便利,而且切实地降低了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或许会引发的安全隐患,还处理了充电点欠缺、电池监管以及污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而推动电动自行车朝着合规方向发展,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及现代化创新升级有所助力。有数据表明,截止到当前这个时间点,昆山出现换电用户接近2万人 。
具备明确目标与路径的《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对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予以规范。去年12月时,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专班把昆山经验当成典型案例朝全国进行推广,昆山经验凭借统一电池标准、数字化监管以及废旧电池回收闭环等一系列举措,给城市交通治理给予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盛卫东表示,这为我们从试点到全域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3年,昆山将建设5000个换电柜,服务60万用户,形成可复制的昆山模式,该模式为“政府主导+央企运营+民生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