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味道 II」大列巴:哈尔滨最个性的俄式美食

日期: 2025-09-12 21:10:43|浏览: 4|编号: 1310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大列巴最初源自俄国,传入哈尔滨后,在这座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城市安家落户,逐渐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食品。

秋林大列巴第五代传承人崔积胜谈到,一百多年以前,伴随中东铁路的建设,许多俄罗斯人迁入哈尔滨,大列巴也由此传入当地。1900年,俄罗斯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在哈尔滨创办了秋林洋行分行,同时开设了面包坊等食品加工厂,主要制作俄罗斯人偏爱的传统面食,例如大列巴。

“列巴”源自俄语,意指面包,而大列巴则专指大型面包。这种面包的尺寸,比半个篮球的直径还要大,其内部组织也比一般面包更为饱满,作为地方特产赠送给他人,充分体现了赠送者深厚的情谊和丰厚的礼物。制作大列巴需要复杂流程,开始时将白面粉和全麦粉与盐混合搅拌,接着面团要经历三次发酵,然后加入啤酒花,使用特有的硬木,包括椴木和柞木等来烘烤,整个过程中必须用明火,需要持续将面团送入炙热的炉膛。烤好的大列巴,外壳又韧又耐咬,里面却松软绵密,融合了麦香、酒香、咸香、果木香和乳酸香这几种风味,存放期较长,夏天大约能放七日上下,冬天则能存放二十日左右。

现场观看大列巴制作过程非常有趣:当师傅们把尚有余温的面团,小心地放进通红的炭火炉中,四周马上弥漫着令人陶醉的香味。在沁人心脾的香气里,崔积胜阐述了他对大列巴制作手艺的执着和坚持。

崔积胜谈到,哈尔滨最具特色的物产是大列巴,这种食品拥有118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作哈尔滨地方风味中的顶尖之作。他回忆起自己学习制作手艺的过程,必须将面团反复置入炙热的炉膛之中,由于初期操作生疏,双手时常被火焰烫伤。他十分珍视这门手艺,同时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培养对传统工艺的钻研热情,使这项制作技艺能够持续传承下去。

他对于饮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制作食物必须坚守本心,不能耍小聪明。以普通民众为重,是匠人对这门行业的最高敬意。品尝“大列巴”和享用普通面包的感受并不相同。不要单独一块食用,建议切成薄片,在微波炉中加热,然后涂上果酱,加入奶酪,或者涂抹黄油、鱼籽酱,配上火腿、香肠片,像三明治那样享用,若有热牛奶、咖啡或红菜汤作为搭配,口感会更为地道。

大列巴的口感并不偏甜,它具备很丰富的营养,能够提供多种风味,而且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吃起来也很方便,所以哈尔滨的居民们非常喜欢吃它。对于哈尔滨人来说,这种面包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标志,蕴含着当地的文化,并且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它的成长过程。

当三道地方风味集中出现在同一张餐桌时,您肯定被视为尊贵的客人,因为在哈尔滨人看来,将最具特色的本地佳肴呈现在客人面前,是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最深的敬意和款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