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入14亿的网红蛋糕,破产了

日期: 2025-09-13 17:10:38|浏览: 9|编号: 13162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说到网络流行品牌,它们不仅擅长带动潮流和引发讨论,还常常意味着容易迅速走红又迅速消退。以那个被称为“时代象征”的糕点店克莉丝汀为例,它的热度往往转瞬即逝。

最近,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公布消息,指出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同时其资产也不足以支付所有债务,因此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3月12日颁布了(2025)沪03破187号民事裁定书,决定接受克莉丝汀的破产清算申请,现在正向社会公众征集相关财产信息。

罗田安作为公司的发起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流露真情实感,常用诸如“辜负了顾客、渠道商、全体职员”之类的言辞抒发感受。公司经历了两年前的全面停业,再到今年四月初期对外宣布启动破产程序,曾经被誉为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的克莉丝汀,终于卸下了“烘焙领域领头羊”的昔日光环,踏上了衰败之路。

“这是一个有救的企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克莉丝汀拥有32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创始人罗田安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他亲手推动品牌经历了“岌岌可危-绝处逢生-走向衰败”的完整演变过程。

罗田安是一位来自中国台岛的企业家,最初通过在台岛销售牛仔裤积累了财富,三十岁便达成了财务独立,据称当时他担任十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其投资活动涉及十余个不同领域,但一场经济危机使其资产急剧减少,据报道有数十亿资金无法周转,罗田安最终宣告台岛业务失败。

克莉丝汀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应运而生。1993年,罗田安为两家上海合资公司注资,联合创办了克莉丝汀,它是首批接受外资投资的中式烘焙品牌之一。创办之初,克莉丝汀的总投入达到150万美元,两家上海企业各持有20%的股份,而罗田安的公司则占股60%,是企业的控股股东。

罗田安最初并非克莉丝汀的负责人,他只是以出资人的角色参与了品牌的创立过程,直到1999年,克莉丝汀因为亏损巨大面临存亡危机,当时公司仅有17家分店,并且有两家国有企业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糖烟酒公司决定退出投资,罗田安当机立断,通过购买这两家上海企业的股份,实现了对克莉丝汀的全资掌控,并接任了总经理的职位。

罗田安曾如此评价克莉丝汀,说那家公司尚有可挽救之处,未来必定前景光明。

罗田安成为管理者后行事坚决,利用大量投资来增加克莉丝汀的产业规模。他首先兼并了上海吉元德食品公司,接着在2005年买下了双红面包品牌,并设立了第三家核心制造基地。2007年,他引入了一家日本株式会社,向克莉丝汀注资2.2亿元。在此期间,克莉丝汀也取得了丹比艺术蛋糕的控制权。

2007年,头发花白的罗田安精神矍铄,他登上了《福布斯》中文版的封面,该杂志将他评为年度创业人物,评语称其“勇于冒险和富有激情,因此当选为年度创业人物”。

2008年,克莉丝汀每日能制作上万个装饰蛋糕,数十万个面包则分配给六百家店铺,到晚上八点时几乎售罄。有传闻称,在业务鼎盛期,上海有百分之十四的市民是克莉丝汀的常客,这家店的产品成为长三角上班族早餐时的常见选择。

克莉丝汀的巅峰时期出现在2012年正式挂牌交易之时,在其官方网站的“发展大事记”部分,最新记录也停留在那一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被誉为“烘焙业首家上市公司”的克莉丝汀,该年度的营业额达到13.88亿元,企业总价值一度超过200亿港元。

罗田安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里都表示过对克莉丝汀的信心满满,他强调公司从不吝啬在原料上的投入,例如选用新西兰的奶油和法国的巧克力,即便代价昂贵也要确保产品的品质,他认为顾客能够分辨出其中的不同。

靠卖楼卖房偿还债务

克莉丝汀的门店数量最多时达到全国1052家,不过其发展势头在公开募股的下一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2012年克莉丝汀经营状况由好变差,到2022年上半年店铺数量减少至两百余家,同年七月被披露因管理混乱致使几乎全部网点暂停服务,外界流传该品牌存在“未能支付租赁费用、员工薪酬”等问题,未处理的预付卡金额高达两亿五千万元。两个月后,克莉丝汀的官方信息平台停止发布内容。十二月份,由于存在贷款未偿还以及资金周转困难,金额大约为五千七百万元,该企业的银行账户遭到冻结处理,其所有经营网点均暂停营业活动。

二零二三年三月,克莉丝汀公布通告,指出自身遭遇资金链断裂,因而被供应方提起了法律诉讼,其公司银行账户也因而被查封冻结。彼时,克莉丝汀通过出售位于上海的两块不动产,试图用于清偿所拖欠的租赁费用以及员工的报酬,但这些行动并未使公司出现任何转机。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克莉丝汀失去了公开交易的资格。罗田安多次公开发表言论,表达强烈愿望,希望建立机制追讨被公司内部人员侵占的财产,或者通过实施破产程序进行企业重整,以此避免克莉丝汀从商业活动中消失。

回顾克莉丝汀的发展历程,许多行业研究人士指出,该品牌的衰落根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权力争夺。情况确实如此,自从公司公开上市以来,罗田安和董事会之间的冲突便逐渐显现,公司内部管理层面出现严重分歧,公开的权力斗争几乎成为克莉丝汀的惯例,罗田安曾经明确表示“基金追求短期利益,公司的长远规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罗田安声称,自从“2012年公司公开募股以来,内部风气败坏,无人用心管理”,并且“股东们无休止地追问各种投资计划,一旦产生分歧,就互相攻击”。相反,其他董事会成员则指责罗田安是个“满口谎言的骗子”。

二零一七年,某次股东集会上,罗田安遭到资本方集体撤职,缘由是“决策激进造成损失”。

二零二四年六月企业内部纠纷持续恶化,罗田安表示已向香港警方正式举报,对克莉丝汀经营者的账目状况提出质疑,倘若相关单位通过深入查办,确实促成克莉丝汀实施破产重组,他十分期盼能吸引到既具备实力又真心愿意振兴克莉丝汀的接手者。

二零二零年五月,罗田安再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实名控诉材料,指控执行董事朱永宁运用不正当途径获取股份与表决权,公司自公开上市以来因内部持续纷争而陷入困境,朱永宁则回应罗田安缺乏诚信且全部言论均为虚假。

现在看来克莉丝汀重现生机的希望确实存在,罗田安依然抱着积极心态,盼望克莉丝汀能借助破产重整程序拿回被侵吞的财产,同时希望有合适的公司愿意收购这个品牌。

各界普遍认为克莉丝汀的衰败象征着一类传统面包店的消亡,然而这条领域的整体情形更加凄凉。数年前,烘焙行业曾是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竞相追逐的焦点,每次融资都动辄涉及上亿资金,“本土特色”、“中国风烘焙”成为众多品牌宣传的核心概念。

也许克莉丝汀的倒闭算是某个时期的缩影,但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公众商标的陨落,或许仅是烘焙领域的一个序章而已。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