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0月12日发布消息(由实习生凌雅娴和记者张可共同报道)月牙湖地处南京市东南城区,西侧紧邻古城墙,北侧倚靠钟山,南侧连通秦淮河,它既是明城墙的环绕水道,又因轮廓酷似弯月而得名,是城市东南区域的关键性景点、文化传承地以及生态平衡区,与数年前状况对比,现在的月牙湖已经转变为“水底密林”,湖底水生植物清晰可辨,河岸地带生机勃勃,已经发展成为全市范围内的标杆性样板。
雨污分流 污水不下月牙湖
月牙湖被道路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水域面积达到49.7公顷,其作用不仅在于服务周边的明御河、内秦淮河等水域,还肩负着处理洪涝和调节水量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要满足附近居民亲近水边、休闲娱乐的需求。住在附近的张女士表示,在整治工程开展之前,这个湖泊的堤岸状况很差,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水体浑浊且散发恶臭,由于地处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居民对此反映的问题十分集中。
为了成功实施月牙湖的整体治理工程,秦淮区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多番的商讨,依据水道的具体状况,拟定了一套治理计划,该计划包含新建街巷污水次干管共7段,以及为80个片区增设排水设施。据消息,秦淮区在2016年上半年度便开始了该流域的雨水和污水分离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处理了邻近的八十个居民区的雨水和污水分离,新建区域的所有实体设施现已全部建成,保证污水不会流入下月牙湖。
重建生态系统 打造水下森林
从岸边绕行一周,能够看见河水清亮透明,水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每一根都分明。生态改善是月牙湖治理的关键和特色,为了持续维护水质,清水塘治理没有继续使用过去那种只清理淤泥的方法,而是运用了更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秦淮区城市管理部门(水务)的徐连奎副主管说明,湖里的水下植物是2017年6月栽种的,另外还投放了鱼、螺丝以及吃藻类的昆虫,以此构成生物体系。水生植物在生长时,会利用部分污染物来获取养分,以此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借助水生生物的生态治理,可以达成水体自身的净化效果。促使河流回归原本的自然生态状态。
此外,需要继续增强河长的职责,加强对月牙湖的监测,实施分区负责制,明确各自任务,开展全面的河段维护工作,严密控制排污活动,集中整治了月牙湖附近夜上海、真知味等非法排污现象。经过生态治理的月牙湖,正慢慢形成稳固的生态体系,慢慢实现河面洁净、河岸翠绿、景色宜人的目标。
智慧水务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秦淮区智慧水务项目当前主要运用自动监测装置,对水体质量进行持续性的动态管理,确保其符合标准。日常维护与设备升级改造,旨在将月牙湖的水质维持在三级或四级水的标准。记者前往月牙湖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发现设备依靠太阳能运作,将水温等数据实时传回中心系统。此外,月牙湖上用于清除水草的船只均配备定位功能,中心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其作业状态。
秦淮区的水务局是在2016年2月建立的,当时制定了为期五年的发展蓝图,去年年底,已有63条河流成功清除了污染问题,不再散发恶臭气味。今后的河道维护工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并运用数字化手段。这种成功经验,未来将推广到其他河流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和治理,持续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