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50分钟!又近一步

日期: 2025-09-14 16:07:35|浏览: 0|编号: 13231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川渝铁路,承载着当地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只需购得卧铺车票,头天夜间便从菜园坝或荷花池出发,沿途观赏璀璨夜色,每幕景象都令人感到新鲜。途中可品尝自带零食,小酌几杯薄酒,旅途中的睡眠也变得格外安稳。翌日清晨,崭新的城市景象便映入视线。

哪个重庆人没有几个成都亲戚?哪个成都人没有几个重庆朋友?

这条铁路是中国在1949年之后建成的首条铁路线,它连接着四川和重庆两地,维系着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血脉联系。

以前,成渝之间三百里路途并非顺畅,常常需要耗费三五个日子。现在,乘坐动车只需两小时,再乘坐高铁则在一百多分钟内,未来或许只需五十分钟……刚才还在沙坪坝品尝火锅,转眼就抵达锦江畔观赏夜色,“圈内”的成渝,行进速度越来越迅猛。

这300多公里的路途

是否也有你的乡愁?

今天

跟小布丁一起去探索

这段独属于川渝人民的记忆

01

最早的“成渝高速”

始于秦汉/成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成渝古道南道-东大路 图:四川文旅厅

成渝古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唐宋年间逐渐形成规模,到了明清时代迎来了它的繁荣期。明清之际,成渝古道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沿途的驿站承担起传递紧急信息、官方文书以及各类物资的重要任务。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当时四川境内设有驿站144个,数量居全国首位。通过这条古道的加急文书,即使路程长达六百里,也能在一天之内送达目的地。官道旁,设有供公差和信使停留的驿馆,同时附近也聚集了卖茶水的店、卖酒的地方和各式商店。

成渝古道从成都出发,以锦官驿为起点,抵达简阳后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南线朝东南延伸,穿越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再经过内江市资中县、市中区、东兴区,最后到达隆昌市,这条路线是成渝两地之间最主要的官方驿道,也被称作最早的“成渝高速”,总长超过一千公里;北线则是较为偏僻的小路,从龙泉驿向东行走,沿途经过安岳、铜梁、璧山等地,最终抵达重庆,全程大约八百公里,但路途中要不断穿越山脉,且山道狭窄难行。

重庆地处四川成都以东位置,因此南向通道称作“东大路”,兼具政务往来与商贸流通功能;北向通道则鲜为人知名为“东小路”,却是巴蜀文化互动的关键场所。这两条道路不论名称如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仿佛两条桥梁,沟通了重庆与成都这两个西南核心区域,肩负起两地经济往来与文化进步的重要使命。

1933年,“川黔公路”完全建成。1952年,“川黔铁路”完全建成,马蹄印的青石板古驿道最终消失在岁月深处。

02

大者为“驿”,小者称“铺”

如今仍保留在地名中

重庆东水门大桥 重庆城市影像师 张坤琨摄

这条古道沿途分布着大量传递信息的站点,每日人来人往,十分喧嚣。明朝末年,整个四川省设有两百多个这样的机构,规模大的叫做驿所,规模小的称为铺点。到了康熙朝时期,官府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进,在四川地区增设了许多新的站点,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与此相关的地名,比如阳安驿、邮亭铺、来凤驿等等。

成渝古道从成都向东进入重庆的起始地是锦官驿,那里临近码头,未到夜晚,周边的街巷就挂满了灯火。由于常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歇脚,尽管道路不算宽阔,但店铺遍布,酒馆、茶社、旅店等十分兴盛。街道上空旷的地方,许多小摊贩正对着刚上岸的陌生客商大声吆喝。行人摩肩接踵,车马往来不断,放眼望去,处处都展现出热闹的市井景象。

这是清代设立的锦官驿。这条古道在漫长岁月中,曾让骡马队、疾驰的骏马、乘坐轿子的人以及抬着滑竿的仆从络绎不绝。年深日久,马蹄的嘈杂声慢慢消散,不过崭新的通道依然沿着它的轨迹延伸。

重庆的许多地名,都还保留着古代驿站的印记。白市驿,就是成渝古道上的一处关键驿站。那个时期,成都作为省会城市,通往重庆的主干驿道被称作东大道。

从成都出发,穿过龙泉驿,越过龙泉山,抵达简阳,接着经过内江、永川,来到璧山的来凤驿,然后翻越缙云山,到达白市驿,再翻越歌乐山,最终抵达石桥铺,进入重庆市区。《渝中区消失地名录》的撰写者李正权,是重庆知名地名文化研究者,他谈到,白市驿与重庆相距三十余公里,这个距离恰好是驿夫徒步走一天的路程,因此,往来的驿夫和客商都必须在白市驿落脚,这种情况促使白市驿逐渐兴盛起来。

03

水陆交汇知鱼美

内江甘蔗抿抿甜

璧山来凤鱼(资料图) 璧山区委宣传部

一条古路,连接了西部与东部两个重要城市,路边的佳肴,安抚了长途跋涉的赶路人。

川菜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吸收了巴蜀地区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技艺,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重庆菜是在川菜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分支,外界通常称之为“渝派川菜”,有时也被称作“重庆民间菜”。

四川和重庆一带的人们向来喜爱品尝新鲜的食材。在成渝古道上,有不少地处江河与陆路交汇点的旅店,那里鱼类资源较为丰富,相关的鱼肴也十分多样。比如内江市区的南津驿以及椑木镇所在的区域临近沱江,鲶鱼出产颇丰,因而以“资中球溪鲶鱼”闻名,资中县内的文庙照壁上还能看到鲶鱼的造型图案。

以鱼闻名的当地佳肴,有来自成渝古道上凤驿的来凤鱼,以及邮亭镇的邮亭鲫鱼。根据《来凤街道志》所述,来凤鱼兴起于清康熙时期,其特色在于香辣而肉质鲜嫩。此后,江浙菜系与川渝菜系的融合,使得来凤鱼的风味更加丰富多样,这与四川地区融合传统文化与移民习俗的背景相吻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