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经过环贸广场,看见那家经营十年的店铺已经歇业了。玻璃门积着厚厚的灰尘,门口有人拍照询问是否已经停运。店员们没有任何回应。通过网上查询得知,上海全部十二家分店都暂停营业了。这家店鼎盛时期,人均消费五十元也需要排队等候,如今突然不见踪影,让我回想起初中时和同学们在这里购买生日蛋糕的情景。
不止这一家店铺遭遇困境。今年面包新语在成都的十一家分店全部停业,法国面包品牌也撤离了北京市场,即便是那种售价仅两元的网红面包店也难以为继。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数个大型品牌宣告倒闭,例如欢牛蛋糕屋在公告中坦承经营不善且开销巨大。更早时候,熊猫品牌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了所有门店,虎头局也宣告破产,就连已经上市的公司克莉丝汀最终也退出了股市。
许多品牌近期表现不佳,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商业成本急剧上升,特别是在大城市,租赁费用涨幅显著;其次,消费者偏好发生了变化,过去凭借形象就能畅销的商品,如今因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饱和;再者,部分企业盲目扩张,导致管理失控,例如郑州某连锁店在经营数月后突然全面停业,官方解释为物流环节出现故障。
部分得以幸存。好利来如今生意异常火爆,其店铺与生产车间相邻,面包每日现制现售,确保口感鲜活。店家还推出跨界合作款,我同事上个月购置了一个与游戏主题联动的蛋糕,即便定价提高许多依然供不应求。泸溪河则专注于传统中式点心,例如麻薯、绿豆糕等,采用手工技艺制作低糖版本,并计划在2025年开设100家分店。
如今即便是卖饮品的铺子也竞争激烈。喜茶推出了烘焙食品和简餐组合,海底捞更是在夜间开设了甜品专门店。有一家名为墨茉点心局的店,其装潢完全采用中国风设计,年轻人去那里拍照发到社交平台的人特别多。
前些日子经过一家新开的社区商店,店主对我说,如今经营烘焙不能单凭网络热度了。要么打造独特产品,比如上海近来涌现许多小店专注传统月饼、苏式点心;要么设在居民区,微利大量销售,售卖刚出炉的面包和饭团。
近日获悉,上海市对从事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泸溪河地区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款项。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品牌选择转型生产健康类商品,或者直接与餐饮行业合作进行产品包装销售。然而无论市场如何演变,当前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极为苛刻,单纯依靠外观吸引人已经难以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