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知名烘焙店没有撑过2020年。
12月1日,杭州钱江晚报披露,原先知名的“网红”蛋糕店贝思客被指突然消失——顾客下单后无人送货,打电话也无人回应。在消费站(简称C站)上查看其App时,发现所有商品分类都无法浏览,所有产品也都标明已下线。
“烘焙O2O第一股”的陨落
2016年,贝思客的母公司手乐电商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被称作“烘焙领域O2O模式的标杆企业”。
多家资本加持之下,贝思客加速扩张。
2017年岁末,贝思客的业务已经遍及上海、无锡、苏州、北京、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这种急速扩张的方式导致了经营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根据财务报表,公司持续多年出现亏损,2018年净利润大幅度减少,接近八成。
手乐电商急切寻求出售,选定A股公司麦趣尔作为目标,提出1.34亿元的交易报价。然而,长达一年的并购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手乐电商也决定从新三板市场摘牌。创始人吴滋峰因此遭遇巨额的违约代价,源于当初的业绩承诺未能实现。
疫情的冲击是压垮贝思客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上半年度,手乐电商的总收入达到1.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降幅为3.37%。其净利润为1172.82万元,相较上一年的情况,减少了26.98%。
微博网友早在11月发现贝思客运营异常
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人员透露,手乐电商实质上是个小型企业,擅长向投资方描绘蓝图,并依照出资方意愿实施计划。该企业成立七年便被出售,表明其并未将主要精力用于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
11月23日,贝思客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其负责运营的14座城市里,上海、南京等城市已经公布供应链调整的消息,说明工厂的生产线即将进行改造,而重庆、成都两个城市的相关业务已经停止开展。
难以做大的蛋糕生意
烘焙领域存在诸多特征,制作流程颇为繁复,所需原料及辅助材料种类丰富,生产过程耗时较长,产品保质期有限,配送途中易受损,配方调制环节变化多端,一般非行内人士难以辨别食材优劣。
蛋糕属于烘焙领域中的某一分支,其生产过程比其他产品更为复杂,耗时也更长,同时对于物流运输条件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迅速送达,还要避免震动,并且全程保持冷冻状态,因此多数蛋糕公司的服务区域仅限于本城市;此外,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巨大,企业想要拓展到二三线城市的业务面临不少困难。
蛋糕主要在生日聚会时购买,这类活动不常举行,所以蛋糕的售价通常较高。在一线城市,下午茶是常见的场合,但蛋糕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实体店每年的房租和材料费用持续增加,进一步推高了蛋糕的购买成本。如果在产品质量上出现失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品牌声誉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比蛋糕,茶饮+软欧包是更流行的下午茶搭配
高价位并未使蛋糕获得高端市场认可。好利来于2010年推出高端品牌“黑天鹅”,并宣称提供“劳斯莱斯式专程派送服务”。然而,截至目前,北京、天津、长春等多个地区已有8家黑天鹅门店被取消。在全国范围内,黑天鹅品牌仅在北京、天津、成都、沈阳四地保留6家实体店。长春、石家庄等城市仅存制作与配送功能的相关设施。
当前诸多条件制约,蛋糕市场高度分散,所谓知名连锁蛋糕店,整体市场占比尚不足全国蛋糕行业的百分之十,其余九十个百分点,则由上千家区域小型品牌共同占据。
河北廊坊当地有名的蛋糕品牌
互联网+烘焙,为啥也行不通
有位在烘焙领域工作过的人士在知乎上提过,蛋糕行业新牌子的发展受到门店开销的很大限制。在主要城市,相同位置,个人经营的店要付的房租比加盟店高得多。因此,在之前的十年里,出现了不少像贝思客那样的“互联网+烘焙”公司,这些公司没有设立实体店面,而是在一个城市内建立若干个中央工厂,它们借助纯粹的线上销售和线下配送模式来销售蛋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O2O模式,诺心Le cake以及幸福西饼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企业。
缺少实体店面,降低了管理开销,网络蛋糕公司在价格设定上更有竞争力。以某个品牌为例,其在天猫的专卖店里售卖的蛋糕,每磅价格不会超过200元,而同类产品在好利来则需要239元到269元之间的价位。
十几年辛劳付出之后,网络零售糕点领域却陷入低迷,部分企业甚至开始考虑重返实体店铺经营,背后的缘由究竟是什么?
首先,纯线上的模式无法弥补蛋糕的配送短板。
线上蛋糕制作公司一般借助外卖或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派送,运输服务水准高低不一,在送货速度和包装完好度方面都难以确保。因为缺乏实体店面,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往往投诉无路可走。个别购买者发现,北京地域的幸福西饼甜点派送,实际并非宣传所述的私家车冷藏运输,而是采用电动助力车搭配隔热容器,“单次可递送四五份糕点”。关于运输环节的种种问题,在社交网站上的抱怨内容随处可见。
其次,过度仰仗营销拉动销量。
因为缺少实体店吸引顾客,贝思客、幸福西饼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熊猫不走”,这些品牌都极大部分时间运用网络渠道来拓展市场和进行宣传推广。
贝思客2018年的财务报告指出,在网络营销方面的投入、明星代言活动的开销以及部分区域物流外包的支出,是手乐电商运营成本中的主要构成部分,2019年为了实现盈利目标,贝思客还大幅降低了约两成的技术研究投入;幸福西饼聘请了三位代言人,其广告遍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电梯,宣传文章中直接标明促销活动信息;"熊猫不走"将自身定位为烘焙行业的"海底捞",通过穿着熊猫服装的配送员进行才艺展示来吸引顾客;该品牌的蛋糕产品以价格优势为卖点,平均售价低于其他同类连锁企业,时常推出三到五折的优惠活动,同时还在广州番禺地区采用"扫码关注账号即可获得熊猫礼品"的方式吸引新客户。
幸福西饼在推广上投入颇多
扩大宣传途径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一旦中止宣传活动或者提供优惠,产品销售量就会立刻受到冲击。
“蛋解创意”曾经注意到幸福西饼一款蛋糕在促销阶段的销售量达到了1.2万个,现在这个数字却减少到了十几个。
业内专家认为,这种“熊猫不挪窝”的展示方式虽然挺吸引人,不过很容易被别人模仿,难以构成品牌壁垒。而打造自己的配送网络,对网商食品公司来说,更有助于拓展市场。
线上流量红利枯竭,“软欧+茶饮”潮流带动线下体验回归。
由于外卖平台在2018年进行了规则上的变动,通过网络渠道吸引关注者的费用开始不断攀升。电子商务领域中,蛋糕销售市场在最近两个年份里仅仅出现了两次资金注入的情况,这说明网络发展带来的优势机遇已经基本消失殆尽。
2018年岁末,幸福西饼借助电商营收的提振宣告重返实体市场,计划以新商业模式建立一千家烘焙网点,这些网点主要供应糕点与饮料,其线上平台则侧重销售蛋糕与茶歇,公司早在2016年便已启建首家线下咖啡经营场所。
线上糕点商家的经营困境,源于食客对食材新鲜度、味道品质及健康指数的更高期待。网络甜点铺屡次曝出的制作瑕疵,反而让顾客更倾向于光顾那些厨房环境公开的实体烘焙店。
幸福西饼多次被曝光原材料作假,“并非现做”
此外,新型饮品产业正以强劲势头涉足糕点领域,这种“饮品与糕点结合”的营销方式备受市场关注,成为行业焦点,不论这种商业路径的后续发展怎样,它都标志着糕点消费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以往价格较高的蛋糕购买情境将面临持续缩减。
做烘焙行业不容易,尤其是制作蛋糕更加困难。网络销售无法弥补这个行业的固有缺陷,那些回归实体店的品牌未来发展还看不清楚。蛋糕这种甜食生意,前景如何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