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资讯8月21日发布(记者 孙煜)"多乐之日"在郑州的店铺近期传出停业风声。该品牌门店出现关闭状况。顾客反映储值卡无法兑付。
一些顾客向蓝鲸新闻报道,多乐之日郑州各分店纷纷停业,近期曾突然在一夜之间撤离,现在郑州所有的多乐之日店铺都已歇业,停业缘由尚未公布,先前储值的会员卡无法退还。蓝鲸新闻获知,多乐之日品牌在河南郑州的代理商是“河南思迈盛实业有限公司”,眼下,多乐之日总部与河南思迈盛正在进行磋商。
据接近多乐之日品牌方的人员向蓝鲸新闻表示,多乐之日店铺正在不断增设,在此期间,部分加盟店未能适应市场步伐是意料之中的情况,多乐之日品牌的储值卡发行和消费都符合法规要求,目前个别店铺存在违反品牌管理要求的行为,品牌方同样留意相关问题的后续解决。
多乐之日郑州门店全部关闭
多乐之日郑州分店提前歇业的情况并非偶然。有顾客向蓝鲸新闻报道,之前就不断有店铺停运的风声,面包的产量明显下降,而办理会员卡的顾客购物时必须等候,蛋糕的预订周期延长到了三十天左右
多乐之日郑州一些分店歇业后,张贴了“善意告知”,说明店铺不再售卖,多乐之日会员顾客需联系服务人员处理相关事宜。顾客们反映:“客服电话完全无法接通,根本无法办理退款。”
多乐之日郑州丹尼斯六地店8月3日贴出告示
郑州多乐之日的储值卡能否在其他城市的店铺通用?有顾客告知蓝鲸新闻:并非所有代理商都通用,这张储值卡有限制。根据顾客提供的卡面信息,清楚写着“仅限于河南省内的店铺使用”。记者联系了多乐之日上海的分店,对方表示可以协助核实卡号,若系统中有记录,则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
天眼查的数据表明,多乐之日这个品牌是由多乐之日(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根据其股权分布情况,毕恩熙(浙江)食品有限公司掌握了90%的股份,而毕恩熙食品(香港)有限公司则持有剩余的10%。
多乐之日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
多乐之日属于韩国希杰集团,该公司经营咖啡烘焙业务,1997年,这家品牌的第一个店铺在韩国建立,2005年,它来到中国,首个店铺设立在北京五道口,2015年,它的店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根据多乐之日的官方网站信息,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经营了1600多家店铺,分布的地区包括韩国、美国、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
2019年,厚生投资这家私募投资公司,其目标聚焦于消费领域,宣布已经与CJ签署了相关文件,目的是取得对多乐之日旗下咖啡烘焙连锁品牌在中国大陆业务的全盘控制权,这项投资将覆盖多乐之日在中国大陆所有的工厂和店铺,同时也会负责多乐之日品牌在这片区域内的研发、制造以及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活动。
获得多乐之日中国内地业务经营授权后,厚生投资聘请李海涛负责管理事务。根据公开信息,李海涛在华润任职达十六年,期间主管过太平洋咖啡的运营事务。天眼查信息表明,李海涛是多乐之日(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多乐之日最近开始提供外卖服务,同时建立了会员制度,加盟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区域合作变成了个人合作,这一变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窄门餐眼发布的信息,多乐之日目前在中国大陆经营着234家店铺,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就占据了138家,这个数字几乎达到了店铺总量的六成。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民众每年平均购置的烘焙类食品大概为七公斤,这个数值明显小于欧美等地区的水平,不过近些年来,国内烘焙产业整体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根据头豹研究院所发布的调研文献,过去数年间,每年在中国登记注册的烘焙相关企业数目都超过了两万家。从2019年至2023年,我国烘焙类非正餐食品的市场体量从两千四百九十六亿元增长到了三千四百五十四亿元。从2024年到2028年,市场体量预计将逐步扩大,从3734亿元增长至5214亿元。
烘焙行业前景如何?前上海烘焙协会负责人罗田安向蓝鲸新闻表示,目前烘焙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企业方面要注重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需要加强创新研发工作,并且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