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说法:一块来自云南元江县的大约7克拉的红宝石,经过加工变成3克拉的切面宝石,被泰国一家有名的鉴定机构判定为“缅甸未加热的鸽血红”。这难道意味着元江红宝石的品质,可以和世界顶级的“鸽血红”红宝石相媲美吗?
为了弄清真相,我们联系了元江县啥苦村的村民代表,随后驾车前往红宝石矿区进行实地考察。
元江县位于高原地带,涵盖了五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行驶过程中车外紫外线强度持续增强,温度不断攀升,没过多久就转为降雨。可以推测,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与气候环境,造就了那鲜艳欲滴的宝石。
1.修路和泰商寻觅出红宝石原生矿
在山脚,我们改乘了村民组长驾驶的越野车,前往矿区。凑巧的是,2019年这里修了通往啥苦村的柏油路,因为修路时凿开的山岩,让越来越多的红宝石从坚硬的白色大理岩中显露出来。其中有一个地方,就是组长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公路边的原生矿。我们去的当天,村民们也有收获,我也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珠宝原石的开采过程。通过实地考察,这里出露的红宝石颗粒较大、颜色呈现深玫瑰红。
我们沿着道路来到那个偏僻村落,村中负责人引领我们前往红宝石矿藏,该处曾是泰国客商进行挖掘的场所,也是元江红宝石唯一一次小范围的机械化开采,构成我们的探访第二地点——泰商最初开采的矿脉,照片正中的那块红宝石原石重达十六克,由当地村民发现,于二零一零年以九万八千元人民币售予泰国商人
2.下雨天收获的红宝石次生矿
自家田埂上居然能发现宝石。沿着矿线的延伸方向,我们经过了一片玉米种植区,前方呈现出一座高高的土堆。因为每逢雨季来临,山上那些不易察觉、品质上乘的红宝石会被雨水冲刷到这里,“大家都会聚集过来,在沙质土壤里搜寻宝石”村长讲道。日积月累,原先的玉米田逐渐演变成了元江红宝石的又一沉积地。当前树立了警示标志,内容为矿产归国家所有,私自挖掘属于违法行为,珠宝虽然价值很高,但人的生命更为重要,因此村民们开始自觉控制行为,此处为我们的第三处考察点,即土坡次生矿。
3.村民珍藏的宝贝
如果没有这个地区发现红宝石矿藏,所有村民都会从事玉米和水果的种植工作,维持普通的生活状态。红宝石的发现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来源。他们不仅开始研究各种矿物的特性,还初步学会了基础的开采和加工方法。通过村领导的介绍,了解到每家每户都保存着不少初步打磨的宝石原料,其中也包含一些品质优良的红宝石,这确实是国家边境地带的珍贵资源。
元江红宝石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产出的高品质红宝石确实可以和缅甸抹谷红宝石相媲美。如果未来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开采方案,把优质的红宝石与世界著名产地的红宝石在颜色、净度、成因等方面进行仔细鉴别,将我国珍贵的矿产资源充分加以利用,那么西南边疆的红宝石也将能够展现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