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评论员 戚耀琪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早些时候认为购买奶茶属于一种“铺张花费”,动辄一杯茶里添点奶加点果就要二十多元,如今看来价格似乎有所降低。现在仅需十几元就能购得一杯,遇上打折促销,有时甚至只需几块钱。不知不觉中,“十元以内”已经转变为众多新兴饮品店家竞争的核心地带。
2015年以后,国内奶茶市场开辟了新的竞争领域,不再局限于咖啡和茶。与珍珠奶茶等传统饮品不同,新兴的时尚茶饮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这种饮品区别于单调的瓶装饮料,现场制作过程香气四溢,命名富有创意,外观精致。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消费环境,都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鲜感和趣味性的消费偏好。由此,奈雪与喜茶这类品牌率先明确了整体价位,促使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后续品牌依照定位各自定位,并逐步成长起来。
但是,这些全然是从策略层面上的深思熟虑。于顾客而言,注重的就是眼中所见,口中所饮,不论称作何种流行,何处人头攒动何处便排,只要看着中意就能付钱。所谓对品牌的信奉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有也难以持久。根本在于茶饮行业新人不断涌现,数量极多。这条步行街道上,售卖饮品的小店遍布各个部位,从上到下都能找到;顾客们因为尝试新奇口味,经常更换常去的店铺,这种情况是意料之中的。
对于企业而言,着力招揽合作商,借助网络平台聚集人气,在商业区提升知名度至关重要。这如同滚雪球效应,必须持续推进,稍有懈怠便会消融。当经营体量扩大之后,即便实体店暂时无盈利,公司依然能够从加盟金、品牌使用许可、店面设计、设施购置以及物料供应等方面获取收益。倘若合作商具备雄厚资本,同样可以获得可观回报。在品牌方着手增加利润率之前,资金雄厚的合作商早已将生意兴隆的门面卖掉,转而投身于其他新型奶茶品牌。
在经济形势吃紧的状况下,加盟店的发展阶段会显得格外漫长。即便选址优越,客流量旺盛,也难以避免出现亏损的情况,因此确保顾客数量的权宜之计就只有降价了。降价并非全面压缩商品价格,而是通过提供特价商品来吸引对价格比较在意的人,以此促进高价值消费。减低成本是降价的基础,要减低成本就必须减少原料使用和缩短工作时间,某个地方少用五克,另一个地方提高两度,购买者可能不会察觉。
有些人可能会忧虑,售价减去三十元会损害三十元价位的高端感,招徕的是某些追求廉价的顾客了。关键在于,购买昂贵商品的顾客能否享有更突出的优待和感受。这些优待包括累积积分,又或者能够优先得到舒适、安静且适合拍照的场所。茶饮品牌在这方面可以拓展思路。是否会对航空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害,让头等舱的旅客也不愿乘坐,取决于除了空气质量和卫生间条件之外的服务质量是否也会下降。
如果茶饮店想要进行价格竞争,就应当避免在单品定价上做出让步。价格竞争首先是大型品牌的局部较量,例如瑞幸推出与伯牙绝弦口味相似但价格减半的轻轻茉莉。若能胜出,便可抢占现有市场份额;若败北,则继续实施多方位围堵策略,毕竟不会以咖啡业务去对抗对方的奶茶业务。奶茶店采用蜜雪的营销手段,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吸引顾客。如果所有店铺都变成蜜雪冰城,依然无法超越蜜雪冰城,最终所有加盟商都将没有利润,那时更换招牌重新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