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利奇马”预计明日登陆浙江 9省市风大雨强

日期: 2025-09-26 10:16:09|浏览: 1|编号: 1417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今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已经强化为超强台风级别,预计在10日早到中午期间,会影响到浙江沿海地区登陆。登陆之后,“利奇马”会朝着偏北方向行进,其威力会慢慢降低。“利奇马”将成为近些年来在我国登陆时威力最大的台风之一。

中央气象台于8月8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及暴雨蓝色预警,浙江东南部与台湾岛的部分区域将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北方地区亦将迎来强降水过程。

中心经过海域阵风超17级

8日17时,台风“利奇马”的地点在浙江省温岭市南边约630公里的台湾岛东边海面上,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17级,相当于每秒58米,十二级风影响的范围有60公里。“利奇马”大概每小时行进二十公里,朝西北方行进,9日零晨进入东海东南部海域,而后慢慢向浙江海边靠拢,预计10日清晨至中午在浙江海边登陆,风力为强台风级别,时速达十四至十五级,风速介于四十二至四十八米每秒。登陆之后,“利奇马”会转而朝北偏北方向行进,风力会逐步减弱。

气象部门发布消息,未来两天,南海东北部偏东区域、巴士海峡一带、台湾海峡水域、台湾岛东部和南部海域、东海大部分区域、钓鱼岛周边海域、长江河口地带、杭州湾地区以及台湾岛沿岸、福建沿海地带、浙江沿海地带、上海沿海地带、江苏南部沿海地带将出现6到8级风力,部分区域风力达到9到12级,台湾岛东部和北部沿海、台湾岛以东海域、东海南部海域风力尤为强劲,可达9到12级,而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将高达13到17级,阵风强度超过17级。

中国天气网表示,8日17时,“利奇马”台风中心的风速为每秒58米,中心区域的气压为920百帕,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今年第二号台风“蝴蝶”,因此“利奇马”被称作今年的最强台风。

台风“罗莎”对我国海域无影响

今年第10号台风“罗莎”在昨天下午进一步增强为强台风状态。17时观测显示,该台风中心地处美国关岛北偏西大约10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心区域最大风力达到14级,即42米每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七级风圈直径介于280至380公里之间。

罗莎预计将朝东北方向行进,时速大约在5到10公里之间,十天后会慢慢转为西北方向,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之后将朝向日本南部,不会对我国海域造成影响。

应对

国家防总派工作组协助防汛

这次台风风势猛烈,波浪滔天,波及区域广阔,降水非常集中,导致防汛抗洪防台风任务十分艰巨。8日清晨,国家防汛总指挥部通过视频方式召开会议,就防御第9号台风“利奇马”事宜进行了更详细的部署。防汛总指挥部启动了三级防台风应急措施,同时派遣工作小组,协助各地开展防台抗洪工作。国家防总指示,各地防汛指挥机构需依据防汛防台风方案和当地状况,强化组织管理,明确责任分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预先部署救援队伍,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力求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根据实时波浪监测,东海的波浪高度正在逐步升高。国家海洋预报中心8日当天下午通报了海浪的红色警戒,估计从8月8日晚上持续到9日白天,东海南部以及钓鱼岛周边的海域会有7到13米的猛烈波浪到剧烈巨浪的现象,东海北部则会出现4到6米的巨大波浪到猛烈波浪的现象,沿岸地区的波浪警报为黄色;浙江省沿海的海域也会有4到6米的巨大波浪到猛烈波浪,警报级别提升为红色。

此外,台风“利奇马”还将为沿海地区引发一次较为严重的台风风暴潮现象。9日到10日,它将严重波及宁波至台州一带的登陆区域附近海岸;10日到11日,它将严重波及的岸段是长江口至杭州湾沿海区域。国家海洋预报台于8日下午发布了首期风暴潮蓝色预警信号。9日白天,杭州湾至福建福州沿岸预计发生50厘米至120厘米的风暴性水位上涨,但不会形成超过当地蓝色预警潮位的满潮现象。

解读1

台风“利奇马”影响范围有多大?

从台岛到辽宁,9省市将受到直接影响

气象部门专业人士说明,台风“利奇马”表现出登陆威力猛、风雨威力强、持续过程久、波及区域宽等特征。该台风将来在我国登陆后不会深入腹地,强度减弱缓慢,相对容易保持台风结构,一路向北预计会对我国造成持续性的风雨干扰。

台风“利奇马”预计于8日到11日,正面冲击台湾岛以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天津、辽宁这九个省份。此后,台风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还可能让华北东部和东北地区承受广袤区域的强降雨。

除了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从10日开始,强风暴雨将与寒流相遇,其影响范围和波及区域会非常广阔。在山东、河北东部、辽宁等地区,10日至12日的降水过程将逐步变得剧烈,但后续降雨的具体落点和强度还存在变数,需要持续留意。

解读2

“利奇马”是否会影响北京地区?

目前尚不确定;往年曾有台风影响北京

目前,“利奇马”是否会影响到北京地区尚不确定。

过去也发生过台风侵袭北方的事件,譬如2018年台风“温比亚”向北方移动,致使河南与山东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

去年七月二十三日,由于台风“安比”的作用,北京市从东边往西边遭遇了降水过程,东部区域降下大到暴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大暴雨的情况。

北京市气象局早前透露,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共有七次台风在减弱后形成的低压系统经过或靠近北京。比如,2005年8月6日,九号台风“麦莎”在浙江玉环县登陆,8月8日夜间至9日白天对北京造成影响,受其减弱后的低气压西部边缘云团影响,北京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其中顺义降雨量最为显著,高达76毫米。

2017年7月29日,编号为10的风暴“海棠”在福建省福清市附近区域登陆。8月2日,从白天持续到夜间,北京市因受到逐渐减弱的低压倒槽以及自东边移动的高空槽共同作用而发生降水,雨量达到中等至大暴雨级别,部分区域降下暴雨,房山、大兴、平谷、密云和顺义等地的局部区域更是出现了大暴雨级别的强降水。

解读3

近期为何三个台风扎堆出现?

副热带高压北抬,台风获得活跃条件

到8月6日,今年我国只有两个台风登陆。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吕心艳分析,这与今年的气候状况有关。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副热带高压表现强劲,范围广阔,且位置偏南偏西,覆盖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而西北太平洋正是台风的主要形成地。8月份,情况出现转变。副热带高压向北方移动,季风槽的规模显著扩大,台风终于得到了活跃的环境,台风“范斯高”“利奇马”“罗莎”集中生成。在南海地区,一个全新的热带扰动也正参与这场“混乱局面”。

吕心艳说明,八月份是台风产生最为频繁的时段,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台风都是在季风槽中形成的。台风形成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海水温度较高、垂直风切变较小以及初始存在扰动。季风槽表现出明显的低层为正涡度气旋式环流、高层为负涡度反气旋式环流,并且从上到下有深厚的暖湿空气存在。此外,垂直风切变的零度区域正好穿过季风槽,这有利于使暖湿空气释放的能量集中在这个区域。此外,季风槽之中潜藏着动力失衡的现象,并且其下方的海面通常温度偏高,热带的扰动容易在该区域转化为台风。

调查发现,台风集中爆发的情况屡见不鲜,2013年、2017年、2018年这几个年份尤为明显。1979至2005年间,西北太平洋海域上,八月是台风密集出现的时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1949年持续到2014年的这66个年份里,几乎记录了100回三个台风同时发生的情形,平均每年大约会出现1.5次这样的情况,台风信息档案表明,在1960年,曾经有过五个台风在同一时段内存在的记录。

新京报记者 邓琦 吴娇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