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足三百米的步行区里,单个品牌就能开设三家分店,整条街上的饮品店至少有七八家之多。谈及过去几年餐饮行业的打拼历程,李业伟依然对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记忆犹新,众多品牌大小纷纷“抢摊”开店。
他早在十多年之前就投身于饮食行业,最初是经营一家小规模的广东风味奶茶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书亦烧仙草品牌在贵州地区的重点代理商,负责管理众多分店。在事业发展的顶点阶段,李业伟名下直接管理着十八家由书亦烧仙草授权经营的门店。
过去一年,餐饮连锁扩张势头迅猛,声势浩大,涌现出大量加盟商,他们构成中坚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其中李业伟就是典型代表,众多大小经营者共同推动着这一进程。
在这背后,中国的商业世界正迈入“加盟时代”。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美团共同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餐饮业的整体营收较前一年增长了20.4%,总额达到了5.29万亿元,历史性地跨越了五万亿的门槛。此外,餐饮行业的连锁经营比例提升至21%,较上一年的数据增加了2个百分点。在这一年里,肯德基和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均超过一万家,双双跻身“餐饮万店俱乐部”,成为该组织的新成员。各种饮品店、餐饮店、速食店以及点心铺的经营者,还有风险资金持有者,都常常提及要开满万家分店的目标。
推动万店野心高涨的,还是要靠加盟商。
无论是饮品点心,还是热菜盛宴,过去只搞自营的也终于决定允许其他经营者加入。
例如坚持直营三十年、门店数量逾一千四百家的海底捞正式开始接纳加盟商,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和山外面酸汤火锅也放宽了合作条件;与此同时逐步推行加盟制的咖啡茶饮及快餐企业,诸如奈雪的茶、乐乐茶、古茗、尊宝比萨等也在竭力简化加盟条件,部分商家甚至打出“无需缴纳加盟费”的宣传语。
由此可见,餐饮行业争夺合作伙伴的激烈竞争已经展开,情形与争夺顾客市场颇为相似。
这种争斗的具象表现,也随着社交平台的热议扩散到许多普通人那里。
在小红书和抖音平台,针对餐饮品牌代理的行业已成为众多博主关注的新领域,相关讨论下汇聚了众多对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投资回报所需时间以及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的担忧,同时混杂着有关闲置设施处理和店铺转手的资讯。此外,品牌方自身也积极参与互动,在留言区邀请潜在客户,或者像老乡鸡那样在直播过程中宣传合作计划,还有许多品牌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招募信息。
现阶段,国内餐饮业中的合作经营模式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借助合作伙伴建立基业,靠向合作伙伴提供原料和器械来获取利润的品牌,例如蜜雪冰城、正新炸鸡;另一种则是从自营起步,甚至原先对合作经营方式不屑一顾的品牌,慢慢开始允许合作经营,收取一定的合作费用,以更简便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大。
比如在来到中国三十六年之后,肯德基于二零二三年岁末实现了“万家门店”的愿景,这个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镇区域”的拓展,而在今年首季,肯德基以规模更小、花费更少的策略拓展基层市场,并且借助了更多合作经营者。
部分店铺会以加盟模式展开运营。实际上,与加盟商建立合作关系是开发低线城市、边远区域以及其他战略要地潜力的核心举措。百胜中国行政总裁屈翠容指出,未来三年里,大概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新店将采取加盟形式;二零二四年第一季度,肯德基的此项占比已经达到百分之十九。
从全局角度分析,由于近年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促使行业在恢复阶段产生了强烈的规模扩张需求,同时伴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加盟经营模式成为中国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更切合实际的原因在于,当前资金状况的波动,促使众多企业选择启动特许经营模式。与从一开始就选择特许经营的企业不同,那些原本坚持自营的企业如今开始允许加盟,这在一定层面上是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某种“成长困惑”。
它们正遭遇一个严酷的现实,当前整个餐饮行业融资和上市进程都遇到了阻碍,迫使许多品牌把原先依靠投资方资金开店的做法,转变为借助加盟商来产生利润,在店铺规模增大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流入。比如过去在快餐行业依靠大量资金注入、快速扩张门店而闻名的和府捞面与陈香贵,于2023年下半年度启动了合作经营模式;而原先在2023年9月终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计划的老乡鸡,则显著在去年岁末加大了合作分店的推进速度。
当开放加盟的项目越来越多,餐饮品牌们也会陷入焦灼。
很多咖啡茶饮企业不断降低合作条件,以此吸引更多合作方。
比如奈雪的茶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了合作经营模式,经过半年的实践发现98万元的合作条件过高,于今年2月调整了政策,将单店合作资金需求降至58万元,同时推动意向合作方在上半年度达成合作,并提供6万元的推广支持。
零费用入门成为众多品牌极具吸引力的宣传点,例如茶百道和书亦烧仙草。喜茶针对合伙人推出了最新激励措施,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约店铺的合作成本完全免除。乐乐茶将加盟的初始费用从去年年底的大约四十万元,降低到今年三月起的三十九万元标准。挪瓦咖啡在2024年一月公布了五千万的扶持计划,同时宣布将新增一千家门店。
这同样是一个相互挑选的过程,那些被吸引的合作伙伴同样会经历严格的挑选步骤。
在餐饮领域中,能否开设多家分店是品牌挑选合作伙伴时一个始终被重点考虑的关键要素。
开店数量多,说明资本雄厚,这类人通常加盟意愿强,对经营区域市场有深刻理解,甚至在一些冷门位置掌握资源,拥有这种能力的专业加盟商,实际上是各大品牌争相抢夺的宝贵对象。
经营高校店铺,我所能办到的就是争取到理想的铺面位置,还要处理一些校内开店所需的相关手续,这方面品牌方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姜建周从事餐饮领域已有十多年时间,曾先后与幸运咖、茶百道、蜜雪冰城、瑞幸等品牌合作,他开店选址的规律是,基本都选在大学校园内部或者大学城附近区域。
校园内的店铺,其长处在于顾客来源持续可靠,周边的竞争环境不像市区的商业区那样白热化,同时,这类店铺通常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运营。
因此众多企业招募合作伙伴时,会着重列出特定场所,例如学校、医疗机构等。比如瑞幸在今年1月1日推出了“定向网点合作计划”,合作地点涵盖办公场所、教育机构、休闲娱乐场所、诊疗机构、公共交通站点以及旅游观光地等。
一方面放宽了合作条件,另一方面在吸引合作方时连锁企业的优势地位非常明显,顶尖品牌对意向合作者仍有很高的筛选标准。
现在,想要加入知名企业,普遍情况是必须等候,同时会实施严谨的资格审核,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店铺停业的现象。
蜜雪冰城在其招股文件中提到,于二零二三年,国内该品牌的加盟意向者中,获批的不足百分之五;茶百道在公开募股的资料中指出,在其过往的经营历程里,百分之七的加盟意向者可以成功通过审核,进而成为该品牌的合作商。
一些涵盖不同地域的加盟商以及投资方的分析人士向界面新闻报道,现阶段想要开设一家瑞幸门店,涉及资金审查在内的条件已达到百万元级别。到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累计拥有18590个经营网点,其中6391个属于合作经营模式。
海底捞今年三月公布开始允许其他商家经营,餐饮界因此出现不少议论,不过,很快大家就意识到,那个需要投入很多钱才能参与的项目,并不是随便哪个想开店的人都能轻松加入的。海底捞理想合作者的基本特征,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拥有丰厚的财力积累,通常以千万为单位衡量,能够获取意向开店区域的商业场地,具备开设多家分店的能力,拥有丰富的餐饮领域从业经历,并且深刻理解并支持海底捞的企业理念与经营宗旨,等等。
这次合作的目标群体,只包含投资机构以及具备管理经验的企业,不包括散户或者个人参与。这是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透露的信息。
市面上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申请合作的机会很多,但能够合作的伙伴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了,而更贴切的说法是,真正有实力的合作者已经捉襟见肘了。
这一现象造成商家同时公布合作条件,而申请者却大量聚集的情况十分常见。但相关投资领域的观察人士同样指出,由于商业氛围的转变,品牌方与加盟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将产生调整,甚至可能使加盟者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对于所有从事饮食服务行业的人而言,上一年普遍觉得,获取利润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
当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增长缓慢,2023年餐饮领域呈现出非常规状态,其中门店数量经历了大幅扩张与急剧收缩的显著波动。《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资料表明,到2024年1月前后,国内餐饮公司被注销的数目达到135.9万家,这个数字超过2022年全年餐饮公司被吊销数目的两倍,2022年全年餐饮公司吊销数是51.9万家。
当前形势的波动性增强,确实也在磨练许多餐饮连锁经营者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看,即便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开设一个品牌分店,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创业活动。虽然总有初入餐饮行业的新手不断加入,但那些在餐饮界经验丰富的老手,面对众多品牌抛出的更加纷繁的连锁经营机会,他们的决策会更加审慎,有时甚至会迟疑不决。
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品牌方与加盟商之间更持久的拉锯战。
比如在咖啡茶饮这种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因为市场覆盖面持续扩大,又遭遇了价格方面的较量,所以整个发展的余地已经变得很小了。同时,行业里大企业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李业伟经营加盟奶茶店多年,身心俱疲,他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饱和,门店密集到一定程度后,新增店面的选址变得极为困难,因此他决定不再为品牌方效力,转而投身乡镇市场,开设自有品牌的奶茶店。
而“加密”对于众多加盟商来说,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
经营场所面积增长到某个阶段时,单个场所的利润会被分散。部分企业期望增设更多经营点,借助加盟金、供应物料、运营服务费等途径获利,然而对于较晚加入且优质铺位已被占用的合作方,其获利的可能性就越小。
当前市场环境确实严峻,竞争异常白热化,投入产出所需时间显著增加,同时餐饮领域人员变动频繁,这些都对合作伙伴在地点选择、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承受力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他预测,咖啡茶饮领域最终将由主要参与者主导,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面临发展困境。
这也说明,对于餐饮新手来说,如果缺乏足够的经营阅历和资金储备,那么在品牌连锁扩张的过程中,他们更容易遭遇淘汰。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业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