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 Forever 21或退出中国市场,将关闭天猫和京东旗舰店

日期: 2025-09-28 12:13:41|浏览: 2|编号: 14322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市场的表现能够反映品牌的兴衰情况,21只是众多快速时尚品牌中加速衰败的一个例子

作者 |

快速流行的服装行业持续走下坡路,仅仅一年的时间,又一家快时尚公司准备离开中国的市场。

据时尚商业快讯,美国快时尚品牌 21今日向中国官网、天猫与京东旗舰店发布通告,表示自4月29日起将停止服务,会员积分作废,消费者须在即日起至5月30日前办理商品退货手续。

根据上海本地新闻报道,21在南京东路、晶品购物中心以及长宁来福士的分店正在进行大幅促销活动,优惠力度为五折并且买一件赠一件。同时,北京的悠唐店也即将进行清仓处理。此外,21位于深圳的店铺计划在4月30日停止营业。根据品牌官方网站的信息,目前21在中国大陆境内仅存11家店铺。

图为 21在中国官网发布的公告

引人注目的是, 21在上海南京东路核心商圈的专卖店始终作为标志性建筑存在,备受瞩目。该品牌于1984年在美国发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顶尖的时尚服饰集团之一。品牌最初于2008年踏足中国内地,曾经一度暂停运营,直到2011年再度回归,并且开通了天猫官方店铺。

自去年年底起,21开始有计划地关闭若干城市的分店,涉及天津、杭州、北京、重庆等地,例如杭州湖滨in 77的专卖店、北京apm的核心网点等。品牌方还于近期正式对外公布,将在西安终止运营这家经营了两年的店铺。截至目前,该品牌在上海地区仅存三家门店,北京地区尚有一家分店继续营业。

今年三月,二十一停止了在台岛的经营,该品牌于二零一五年六月于台北信义区设立了第一家零售点,二零一七年,二十一在香港铜锣湾京华中心租赁的六层主要店铺合约到期后离开了,那个位置后来被美国的一个内衣品牌所占据。

21在上海南京东路等地的门店正大力清仓,图片来自网络

21于2011年9月以引人注目的方式进入香港铜锣湾,成为该地区首家高级店铺,签订了为期六年的长期租赁合同,迫使包括屈臣氏在内的原有租户迁走,以比之前高昂得多的价格租下场地,首年每月租金就达到了1100万元,随后的每一年都会增加100万元。然而,由于香港零售业的低迷,21从2016年开始就将店铺空置,但未能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吸引其他商家入驻,勉强维持到租赁合同到期。

中国市场的表现反映出品牌的兴衰,21并非唯一一个在中国市场加速衰落的快时尚品牌。曾经备受瞩目的英国快时尚品牌New Look,以及遭遇困境并依赖电商ASOS,都已经在中国的竞争中失利。

英国某服装公司曾打算,未来三段时间里,在国内市场建立500个零售网点

去年十月,传闻New Look将舍弃中国区域,终止全部130家铺面的运营,目的是将资源集中于品牌自身的调整与升级计划。该品牌于2014年通过直营模式开拓国内市场,到了2015年,被南非私募基金Brait SE以7.8亿英镑代价购得90%的股份,此后公司着手在中国区域加快增设分店。前任最高负责人推动下,这个品牌曾打算三载功夫于国内建立五百个经营网点

与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后,关闭天猫旗舰店,开设门店计划流产

自New Look品牌出现之后,该公司于去年11月通过天猫平台突然发布官方声明,解释是由于全球业务管理方针发生变动,决定终止在天猫商城的专卖店运营,并且会进行全部商品甩卖活动。公司原本打算在去年9月于上海建立中国国内首个专卖店,不过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去年八月,公司决定与中国特许经营合作方尚品网终止合作关系,尚品网从二零一四年起便协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领域探索中国市场,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双方签署协议,获得在中国全渠道独家经营授权,该企业曾规划在中国大陆境内设立八十家品牌店铺。

二零一六年五月,英国时尚网络零售平台ASOS作出终止中国业务运营的决定。这个面向中国的官方网站自二零一三年开通以来,长期处于经营困境状态。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数据,ASOS在华业务累计造成八百六十万欧元亏损,并且终止中文站点的服务、关闭物流网点和上海办事处的决定,还带来了一千零四十万英镑的清算费用,以及四百五十万英镑的运营损失。ASOS的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节奏,而且款式也不能满足中国顾客的审美需求,同时它和许多英国快时尚品牌在中国都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就是产品定价过高,缺少价格竞争力,因此这些品牌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国内服装品牌持续壮大,快时尚如今遭遇的挑战还来自另一个领域,即成千上万活跃在淘宝平台的网络销售者,这导致中低端市场格局变得极为零散。

但是, 21并非只在中国的领域遭遇挫败。多年来, 21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下滑。今年1月, 21完全撤出法国的疆域,大概有150到200位职员会被解雇。从去年开始,这个品牌已经接连在法国境内关闭了三家营业场所,今年又彻底关闭了最后一处位于巴黎的顶级店面。

去年1月,21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零售点停止营业。该公司的欧洲管理机构与货物分发基地位于荷兰境内,阿姆斯特丹零售点的停业,无疑对欧洲市场释放了不利的暗示。

2016年,在英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21持续压缩该国门店的规模,如今这家公司在英国仅保留三家店铺。

在北美洲,品牌继续关闭一些店铺,温哥华市中心的地方也在其中,由于在澳大利亚的销售一直不好,21家位于悉尼的总店也被撤销了,这个品牌是在2014年正式来到澳大利亚的。

二零一七年, 二十一终止了在日本的第一个大型零售网点运营。该网点设于东京原宿地区,二零零九年四月正式投入服务,首日即有壹仟捌佰名顾客排队进入店铺,之后迅速转变为日本追求快时尚人群的热门购物地点。据相关研究评估,客源数量持续减少以及过高的场地费用,是促使 二十一日本大型零售网点停业的关键因素。

二零一六年, 二十一在付出六年心血之后终止了在比利时的商业活动,撤销了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的营业网点。彼时,比利时的新闻媒体指出,高昂的租赁费用以及网络销售业绩下滑是导致其撤离该国市场的缘由。

本土化难题之外,快时尚遭遇整体性困境,世界各地遭遇多重考验,包括超快时尚冲击,顾客心态转变,以及地缘政治动荡,即便是行业领导者Zara和H&M也无法置身事外。

Zara的母公司在西班牙证券市场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文件中显示,集团在本土的销售增长自2015年开始逐步放缓,2018年西班牙市场的销售额仅增加了3%,达到45.5亿欧元,2017年的增长率为4%,而2016年则为6.2%。集团去年的全球营业收入提升了3%,达到了261亿欧元,而净收益仅增加了2%,为34.44亿欧元,这是公司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H&M的销售额在三个月内,也就是到2月28日为止,比去年增长了4%,达到了510亿瑞典克朗,折合大约54.9亿美元,如果用固定汇率来算,增幅则达到了10%。但是,它的利润却大幅减少了41%,只有8.03亿瑞典克朗,相当于8655万美元。公司承认,去年是他们经营得最困难的一年。

有观点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稳操胜券。快时尚之所以能发展到极点,关键在于巧妙兼顾了价格实惠与品质优良,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预示着新的挑战者要登场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快时尚模式也极有可能遭遇颠覆性的冲击。

缺少线下门店的拖累,更加迅捷的时尚网络销售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在此之前,老牌的快速时尚企业必须尽早准备,才有可能在未来维持市场地位,新的时期即将到来,曾经备受追捧的所谓“快时尚”,或许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不再流行的说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