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表虽好,但是易碎?这种问题已经解决啦

日期: 2025-09-29 01:09:29|浏览: 0|编号: 14360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陶瓷,看起来非常温和,像玉石一样,摸上去也特别光滑。这些年陶瓷表很流行,经常被用在运动手表上,就算是皮肤对钢表敏感的人,戴这种表也没问题。陶瓷表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陶瓷,这种材料很结实,不容易断,还能承受高温,所以制成的手表很硬,不容易被刮花,也不容易磨损。这种好处在运动手表上表现得很明显。

陶瓷现在已普遍应用于钟表制造领域,不仅用于表壳和表带,甚至还能用于机芯部件,其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都十分出色,但在此之前钟表行业也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期间涌现出多种创新理念,包括金属质感的陶瓷材料,以及陶瓷质感的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在外观特征和功能表现上都具有突破性的革新。陶瓷表的优势在于它的重量较轻,比不锈钢减轻了六成,但它的坚固程度却达到了不锈钢的十倍。因此,若将这两种材质进行对比,陶瓷表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更轻,而且更坚硬。陶瓷存在一个广为人知的不足,就是容易破损,针对这一弊端,众多钟表品牌着手开发陶瓷涂层工艺,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两款最早应用陶瓷涂层的腕表,这些腕表既继承了陶瓷的耐磨损、抗刮擦特性,又消除了其易碎、易开裂的缺陷。

宝珀 Fifty

这个系列源自五十噚,自2013年问世后持续壮大,如今已成长为一个颇具体量的品牌,尽管其基础款式仅限于计时码表和两种表径的三针设计,不过,仅从表壳用料、表圈色调以及表带选择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款式。特别是外壳用料,从最初的精钢和黑陶瓷开始,逐渐增加了钛金属、Sedna玫瑰金、灰陶瓷以及蓝陶瓷等选项,这充分反映出该系列广受欢迎的状况。

该色圈采用陶瓷与液态金属相结合的工艺,陶瓷部分预先制作出带有刻度数字的凹槽,随后将能够与陶瓷完全贴合的液态金属通过加压手段注入凹槽中,最终色圈与数字刻度之间没有任何缝隙,这是公司独有的技术方案。

这个蓝圈灰陶瓷版本是2016年的表款设计;最早的款式就推出了陶瓷版本,但最初采用的是黑陶瓷宽版,后来先用于Ocean纪念版的计时码表,又过了两年才装在普通的三针表款上。灰陶瓷看似仅是色彩变换,其实选用的仍是数年前由雷达表引入斯沃琪集团时的等离子陶瓷,这种材质虽具陶瓷属性,表面触感却更似金属,该款灰色制品更添工艺,表面经过发丝纹雾面处理,观感上近似钛金属。

新型陶瓷材料出现时,市场上正盛行这类兼具陶瓷特性与金属质感的材料,这种材料的呈现效果非常出色,若不仔细辨别,它与钛合金几乎无法区分。

圈口构造同样如此,准确地说在外壳工艺方面其实比五十噚更为精妙,五十噚的圈口特色几乎全在上层蓝宝石水晶,相比之下采用了陶瓷的色环,色环上的刻度和数字则运用了欧米茄的液态金属工艺,此外这款的外圈还是等离子陶瓷,整款手表堪称汇聚了斯沃琪集团表壳工艺的精华。

表款有两种表带,一种是纯粹的织带,另一种虽然也是织物构成,但工艺类似常规皮带,里面填充了衬垫,两端加固了缝线,而且里面还加设了橡胶层,制作非常精良。

设计上的显著特征是体型修长,从表冠的轮廓、表圈的厚度到表盘上的指针和标记等各个部分都透出苗条的视觉效果,与圆润饱满的五十噚系列形成鲜明反差,虽然对于专业潜水装备而言它的刻度稍显不足,在恶劣条件下读取时可能稍感不便,但毫无疑问,这种偏离传统潜水表造型认知的设计正是其魅力所在,而且坦白讲,愿意佩戴价值近十万的腕表进行潜水的人恐怕为数不多。

Cal.1315机心是宝铂品牌首款自主研发的13R0机芯的自动版本,虽然两者都配备有三发条盒,但前者的动力维持时间只有五天,而后者的动力维持时间则长达八天,虽然五天也属于较长的时间。与早期的版本相比,当前使用的1315机心更换了硅游丝,整体规格更加高端。

表款装配了宝铂自主研制的Cal.1315机芯,而38mm的细长版本则采用了FP的1150机芯,尽管FP目前已归属于宝铂旗下;38mm尺寸最初主要面向女性市场销售,这一点从其最初主推白色款式就能看出,但2017年推出的蓝色版本则瞄准了偏爱细长腕表的男性群体。

沛纳海 1950 3 Days

沛纳海这个品牌早在2011年便已问世,然而它却耽搁了数年才最终发售,这个情况解释了为何该表明明限量发行两千枚,却在2018年依然能够轻松购得,毕竟它实际销售的时间并不长。这种表壳的用料是一种特殊物料,详细而言,是将铝件经过阳极氧化使其具备类似陶瓷的特性;2011年前后,正是这种材质开始逐步在钟表领域推广的初期阶段,当时众多品牌都在尝试探索这类材质(以及关联材料)的应用潜力,而沛纳海品牌便是其中的参与探索者之一。

表盘只在计时和第二小表盘上采用双层设计,其余部分例如顶部的徽标和底部的1950字样都是通过压印实现的。为了契合整体的怀旧风格,表盘上的夜光层也选用了暗淡的土黄色调。

这种技术最初体现在2010年发布的339型号上,次年才迁移至375系列,该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则更为滞后,这种材料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质外壳表面制造一层保护层,并非导致整体材质腐化,此工艺赋予表壳外部类似氧化锆陶瓷的特质,既坚韧又抗磨,然而其内部构造仍为铝质,因此密度仅为氧化锆的一半,整体重量也随之减轻。

铝材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其表面质感与PVD电镀效果大相径庭,在陶瓷外壳尚未广泛应用的钟表领域显得颇为独特,并且它仅在表层形成薄膜层,这与整体烧结的陶瓷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沛纳海这类大尺寸的腕表来说,减轻重量非常实用,但小沛表友认为这种材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产生理想的黑色效果;采用黑色外壳的沛纳海一直备受青睐,在此之前,制作黑色表壳几乎都依赖电镀工艺,现在有了这种性能更优越的技术,表友们纷纷追捧,因此原本339型号的限量版还从1000只增加到了1500只,375型号更是直接将产量提升到2000只,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

陶瓷材质比较易碎,不适合制作表扣,所以市面上售卖的陶瓷手表大多选用钛金属或不锈钢来打造表扣,但手表的内部结构还是以铝为主,所以这种材料不能直接用来制作表扣。

375装配的是P. 3000核心,2011年P. 3000系列刚问世,当时沛纳海就清晰表明了这一系列核心的特性是大尺寸、手动上弦,首批采用该核心的375当然也完全展现了这一特点,表盘直径达到47毫米,配合标志性的表冠保护桥,整款手表确实非常宽阔。表款面盘上的各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巧,比如顶部的徽标、底部的年份标记以及小秒显示盘,它们在庞大的表壳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你,这种设计比例恰好呼应了经典古董沛纳海的造型,对于钟表爱好者而言应当颇具吸引力;特别是小秒针的布局,针体虽然设计得十分纤小,然而它同表盘中心轴线的距离却相当可观,即便对比搭载了P. 2002机芯的339型号,这一比例也毫不逊色,充分体现了P. 3000系列表壳宽大的特点。

339虽然装配了自家研发的P. 2002机芯,不过它的表背没有使用透明后盖,而375则直接展示了内部的P. 3000/1机芯,并且由于安装了透明后盖,当佩戴时手腕接触的主要是蓝宝石玻璃。

纯陶瓷表壳通常用金属材料替换底盖、表扣等部件来增强结构强度,但内部主体仍是铝合金,不存在强度隐患,因此它的表圈、护桥和表扣也全部采用同一种材料,材质的均一性非常突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