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孩子们心目中,每位母亲都是与众不同。有的母亲性情温和,有的母亲聪慧风趣,有的母亲不擅言辞却关怀备至,有的母亲爱美并且保留着童真。前些日子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来看看孩子们怎样向妈妈传递情感。
两位伟大的女性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一(3)班 牛若愚
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作者海伦·凯勒的经历产生了很大关注,因此寒假期间购入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本书,并且迅速读完了它。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海伦·凯勒以及她的导师莎莉文小姐这两位杰出女性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此书描绘了盲聋女童即作者海伦·凯勒的奋斗历程,她依靠亲人、师长及社会各方的支持,逐渐克服障碍,最终完成学业并开启全新人生,其事迹充满鼓舞人心。作者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格令我感触颇深。试想,一个孩子自幼年时期就丧失听力,她怎样掌握语言交流呢?一个无法视物的个体,又怎样进行日常活动与知识获取呢?许多困惑在脑海中浮现,她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海伦却做到了,她不仅掌握了语言能力,还能进行学习,还精通了多种语言,最终进入了哈佛大学。她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贡献者。倘若她缺乏坚韧的毅力,那么她可能只能陷入绝望和恐惧之中。坚韧、积极的心态,是她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凯勒的付出让我非常感动。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仅仅依靠自身的坚韧和奋斗是不够的。值得庆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与她相伴数十载的良师。初次与海伦相见时,莎莉文小姐借助玩具让年幼的海伦对知识产生了向往。教海伦学习说话和认字时,莎莉文小姐反复用手指在海伦手心划写,她传递的不仅是学问,更是一种心灵支撑,一种使海伦变得坚韧的支撑。莎莉文小姐不仅担任教师角色,也如同挚友和亲人,她将自己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海伦身上,海伦日后所获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她的悉心教导。
我们或许难以完全理解海伦·凯勒和莎莉文小姐所经历的磨难和不易,不过我们能够通过实际行为来领悟她们的精神,尽力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出色。这便是我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所领悟到的内涵。
近期征稿主题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了共同维护一个公正、公开的活动氛围,提交的每一件作品都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剽窃。作品所具有的独创性以及是否合法,完全由作者个人负责。一旦发现有抄袭等违反规则的情况,只要经过核实,主办方就会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作者本人还必须承担因此引发的所有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或微信小程序
邮件投递时,标题须标明征稿事项与就读院校,文章内容应包含就读院校、班级、个人姓名以及联络途径。通过小程序提交作品,务必依照指引操作。
文学创作通常篇幅较短,大约在一千字以下,常见类型包括叙事性文章、随笔以及评论性文章。投稿时可根据当期指定议题自行拟定作品名称。请将文字类作品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图画类创作主要涵盖绘画及书法,文件需保存为JPG格式,单张图片大小限制在三兆字节以内。影像类作品要求采用竖屏拍摄方式,文件格式为MP4,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得超过一百兆。
北京日报的《小苗》栏目持续寻找北京市中小学学生的杰出文章,诚邀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1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栏目是《北京日报》为孩子们开辟的专属创作园地!孩子们可以记录个人成长的经历,发挥无限想象,还能就城市发展贡献想法。该栏目每周都会在《北京日报》上与小朋友们如期相遇。通过这个平台,孩子们能够回顾自己逐渐成长的轨迹。
《小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年轻,实际历史却很悠久。提及《小苗》的过往,许多资深的写作者和长期阅读者都相当熟悉。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正式推出了《小苗》专栏。那个时期,面向青少年群体设立专属版面,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省级党报中的首次尝试。
《小苗》当前主要刊登北京市中小学生创作的记叙文章和文学名著读后感,文章主题聚焦于孩子们的校园内外经历以及个人成长体会。作品通过《北京日报》报纸、《北京日报小苗》微信公众号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渠道进行传播。如今,《小苗》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写作领域备受推崇的品牌项目,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