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利来随便拿了一块月饼,结账时却被告知需要支付27元,原来这并非礼盒装,而是一块125克的散装“蛋黄红莲”,难怪网友们称其为“月饼刺客”,确实名不虚传。更让人恼火的是店员那番推诿的话:“用料更讲究一些,没有任何添加剂”,这句话里的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全是借口。
先算算明明白白的价格:125克要价27元,折合每斤就是108元。再看看外面的价格,老字号那种玫瑰细沙月饼,单块不过5块钱上下,某个零食品牌做成的礼盒,平均每块只要4块钱。就算是那些强调现烤的月饼,4个一盒的也只要19块9。有人会说“好利来定位高端”,可香港美心出品的黑松露流心月饼,那才叫真正的顶级。那家产品是用精美的盒子盛放的,好利来这个却只用一层塑料袋包裹,甚至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外盒,所谓档次体现在哪里呢?
别信所谓“材料更优”的假象。店员提及小麦粉、咸鸭蛋、奶油等成分,看似具体,实则均为月饼标配。食品专家核算过,即便价值百元的月饼套装,原料费用最多不过25元。好利来这款单价27元的月饼,原料怎会是镶金的?更令人难堪的是所谓“不含任何添加物”的宣传,有网民查看了商品成分单,里面清楚标示出好几种食品辅助剂,与店员承诺的“绝对安全”完全相悖。
不要把“品牌附加值”当作借口。好利来的面包蛋糕价格较高,部分消费者会为味道支付费用,但月饼则不同——这属于注重食材的品类。业内专家清楚,所谓“顶级月饼”的营销手法只有两种:要么夸大原料成分(例如宣称“北海红树林鸭蛋”,实际上使用的是一般咸蛋),要么制造噱头(比如添加0.3%的黑松露就敢提高售价)。好利来不再费心详细吹嘘,仅简单提“添加物更优”,收取的额外费用也显得过于随意。
更令人反感的是行业内幕。今年新规禁止售卖500元以上的豪华礼盒,因此许多品牌将加价转嫁到了散装月饼上。好利来这种行为就是典型例子:礼盒装12块月饼售价369元,单块价格超过30元,而散装同类产品反而更划算些,表面上提供了选择,实际上把“隐藏款”隐蔽在散装区域里。需要了解,月饼的主要花费并非品牌价值,某个源头作坊的“高级款”月饼,每块造价仅5.8元,转售给顾客也仅售10元左右。
有人认为价格高可以选择不购买,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顾客不满的并非价格本身,而是价格缺乏合理依据。如果产品像盒马的猫山王月饼那样,清楚标明"榴莲果肉含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便售价二十元,依然会有人愿意购买;然而,像好利来那样,对原料成分含糊其辞,对食品添加剂避而不谈,仅仅依靠品牌效应来抬高价格,这种行为并非真正的高端,而是对消费者的过度盘剥。
如今中秋月饼已属寻常,人们购买主要为了节日氛围,并非盲目追捧品牌。好利来倘若自信满满,就不该让店员含糊其辞,应将成分单公开展示,原料出处明确标注,使顾客明白二十七元具体用在了何处。
最后来确认一下:你愿意用27元购买一个没有包装、成分不明的月饼吗?是认为物有所值还是感觉被欺骗了?欢迎在讨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