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品也存在不良影响,其中一种风险是可能诱发肿瘤,许多海外地区已不再普遍使用这类药物,但国内民众依然在服用。
2月2日,一段穿着白色制服的行医者影像吸引了2.2万个赞,评论区众多网民称赞其医德高尚,部分接受治疗者留言说要遵从其专业建议。
这位快手上的“医疗科普”博主名为“心血管申力医生”,其账号持有平台授予的“黄V认证”,认证资质为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并且拥有医学博士后头衔,专业领域主要涵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类病症。
不过,申力制作的影像资料远远突破了心血管医学的范畴,还关联了肿瘤学、激素代谢调控、新冠病毒感染等,具体内容涵盖:
“您现在冠脉狭窄80%,胸闷憋气背疼,但不用放支架。”
“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优势。”
“五年的直肠癌,吃完这三副药,大便就成形了。”
网友纷纷留言:是哪些药这么神奇。医生一一回复:“私信我。”
二月份第四日早上,健识局抵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门诊部预约系统显示,申力确实是该院副主任医师,每周三和周五上午坐诊,每次挂号接待患者不超过十五位,挂号费用六十元
门诊区域几乎无人问津,仅有一名职员在帮一位病患进行扫码登记入院手续。健识局服务向台人员询问申力医生在快手平台发布视频的情况,对方表示:“这并非本院的举措,医院并未安排她进行直播,系她个人行为所致。”
可以肯定的是:申力并非“街头郎中”,而是一名正规注册的医生。她的另一个头衔,是拥有超过六十四万追随者的“快手名医”。
根据新榜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的快手平台上,至少有七百零二个以医生身份认证的关键意见领袖账号存在。健识局通过将“医生”作为搜索关键词,在快手认证账号中进行检索,也发现至少有三百个以上经过认证的各类医生类账号。
有家机构专注于对接此类医学专家,向健识局透露,即使没有行医资格也能,参与相关活动。
快手平台上的“神医江湖”通常难以分辨,在快手与资本的合力推动下,神医视频正快速传播至城镇和乡村,深深烙印在众多病患及其家人的脑海中。
科普还是“间接杀人”?医生快手直播引同行争议
2019年岁末,方禾离世了,病因是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后遗症。她在上海的个人住处时陷入昏迷状态,送医后立刻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此后便再未恢复意识。
方禾离世时年纪尚轻,五十岁刚出头,她是兰州某大学教授的妻子,学校教师们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愤慨。过去五六年间,身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方禾一直拒绝使用胰岛素,她坚信通过保健措施、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以及服用一些中药,就能够控制病情。
方禾的伴侣同样患有糖尿病,长期依赖注射药物和口服药剂,但始终无法说服她的另一半。“她之所以笃信中医,与外界传言有很大影响,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身边不少人向她进言,我也多次规劝过她。”一位该校教师向健识局透露,她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最终不幸离世,“没有任何中医敢声称能根治糖尿病,若是真能做到,诺贝尔奖理应授予他。”
方禾对自身病症的固执,其源头究竟来自网络何处,如今已无从查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类信息依然在广泛传播。比如申力,她就曾发布视频,态度鲜明地指导病患哪些药物该用,哪些不该用。
有一个视频里,心脏和血管方面的中医专家申力表示:胰岛素无法根治糖尿病。虽然它确实能降低血糖,不过这是通过外部手段来管理血糖值,并不能促进身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相比之下,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优势明显,它借助全面调理、缓解不适,降低合并症风险,帮助恢复胰岛的正常运作,最终实现控制血糖的目标。
针对这个情况,健识局接触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的田慧主任,田慧主任明确指出:对于胰岛功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没有任何替代品能够发挥作用。申力的一些观点确实存在不妥之处,她属于心血管领域,却认为糖尿病本身就不重要。她真的明白情况吗?
田慧指出:申力的一些说法,并不在申力的专业范围之内。
部分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存在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且血糖水平偏高,这类人群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另有一些糖尿病初期的患者,病情相对轻微,通过中医药调理或许能获得一定改善,然而我从未发现任何具备学术价值的论文,能够证实中医药在控制血糖方面能达到西医的治疗效果,田慧语气坚定地表示。
田慧对快手上部分医学知识普及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不够专业,要是身边有人这样,她肯定会严厉斥责。
申力在快手上激起更大风波的,是她那段谈论“他汀”的录像。她极力劝说一位血脂偏高的人士不要服用他汀药品:年纪到了,血脂略微有些高,完全没关系的,不需要吃药。您现在在服用中药调理,就不必再用这个了。他汀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有诱发癌症的风险。国外许多人都已不再使用这种药,可咱们中国人还在继续服用。
认证为“余向东,内科执业医师”的公众号“棒棒医生”,于2月4日发布内容,称相关学说全然属于“完全放肆的虚假信息”。
这种说法真的可信吗?他汀类药物被全球医学界视作预防冠心病的基础和进阶治疗的关键药物,它有助于减少冠心病人群的死亡风险和患病概率。以全球销量最高的他汀类药品、辉瑞公司制造的“立普妥”(通用名:阿托伐他汀)为例,这种药物自1996年进入美国市场后,二十六年间全球累计销售金额约达一千亿美元。虽然近些年因为专利临近终结等因素导致销售增长放缓,但2019年全球销售额依然接近二十亿美元。
申力所言的他汀类药物与癌症关联,同专业研究结论存在出入。这类药物确实可能带来胃肠道不适、肝脏损伤、肌肉问题、头痛等副作用,不过“诱发癌症”的说法缺乏实证支持。二零一一年三月,由中华医学会主管的权威刊物《中华心血管杂志》的第三十九卷第三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尚无充分依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会提升癌症发病率》的研究文章,该文章中明确说明: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导致癌症发生风险增高。
药效机制、研究资料,这类内容常人难以理解。然而,身穿白袍的人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就让人信服许多,更兼有官方认证加持。知名平台的大力推广和资源倾斜,使得相关视频迅速扩散,赢得各地民众广泛认可,影响深远。
申力的第一个视频是在2020年12月7日上传的,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发布了66个内容,其中不少视频收获了超过一万的点赞。该账号在2月3日的时候,关注者数量还不到五十万,但到了2月5日,关注者数量已经突破了六十四万。
账号说明里面提及:如需联络预约,可联系工作人员的微信账号。健识局尝试进行添加,系统反馈提示:对方已有众多好友,无法通过申请。
有网民强烈批评这段影像致使众多病患错误中断用药,称之为“图财害命”,并质问:为何虚假信息得以泛滥成灾?平台即将公开募股,可否加强社会担当?
医学专业人士在视频网站上传播错误医疗信息,等同于无意间导致他人死亡。广州知贝医疗服务部儿科医生欧茜对此发表看法。
健识局注意到,一条点赞数达2万2千以上的“他汀”相关视频,在快手平台上已被移除。不过,在快手的“神医江湖”板块中,除了申力之外,还有其他多个类似人物存在。
身份造假、抬高段位,MCN批量打造医生KOL
“主任,您看诊结束了吗,今晚还有直播任务,这个您清楚吧?”1月29日一段视频里,一位疑似MCN组织的人员向申力询问。
白班外出诊疗,夜间进行直播,这就是MCN公司与医疗专业人士协作的模式。MCN是专注于培育网络红人的组织,在医疗行业也设有专门的MCN机构,致力于培育“医生品牌”,既将医生塑造成知名人士,又为短视频平台引荐医生,达成商业收益。
在这些视频应用中,医疗专业人士的收入来源有多个方面,比如通过合作的公司赚取广告分成,或者由这些公司发放的奖励,同时他们也能利用自身账号的观看量,在其他社交网站上获得收益。
按照快手公开的规则,医生账号认证必须达成:头像须用本人照片、网名需注明“科室名称+医生姓名”、提交五个专业领域科普视频、提供身份证影像、展示医师资格证明和执业许可证明。若医生来自公立非三级甲等医院,则要求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然而,有家医疗领域内容创作公司的公开文件里,包含一项特殊条款:能力条件不足者,须通过别样途径办理。
资质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职位不够副处级,还是无法使用个人照片,抑或并非正式执业者?所谓的特殊途径又是指什么?
健识局联系多家医生MCN机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MCN组织同快手平台合作时间久远且频繁,对于学历作假、身份伪造,或直接挪用他人身份的“假郎中”,短视频平台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资金充足,或者流量够大,让假郎中通过审核并不难。”一位曾在某医生MCN组织任职多年的黄茵向健识局透露。
据黄茵等MCN机构的相关从业者透露,网络上传言所谓“中学生冒充医学硕士、博士”的现象其实并不多见。不过,年纪较轻的医生伪装成“主治医生”或者“主任医师”,没有获得行医资格就擅自使用执业医师的身份资料,甚至编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医生身份,这类行为在MCN机构的运作中相当普遍。
黄茵表示,借助图像处理、伪造证明等手段能够欺骗审查,反正快手平台审核环节仅需拍摄并上传照片,审查人员仅会查看图像内容。
这些组织与快手达成了某种共识,彼此间形成了利益联合。黄茵谈到:快手的检查肯定不会非常严格。我们组织跟快手联手,支付了几万或几十万,快手不会轻易封禁一名医生。
也就是说,备受非议的申力现在已是名正言顺的正式成员,同时还有许多真假难辨的所谓医生在类似快手的短视频网站上持续不断地发布信息。
快手到底有没有审核?
快手怎样核查医生的资质?是否如同部分医生MCN机构所说的那样,只需付费就能“姑息蒙混”呢?
对于这个问题,快手政府事务的负责人韩筱旭向健识局表示,快手的检查机制确实存在不足,确实有冒充医生的人通过了审查。
她又说:各个平台都声称要彻底整顿,可哪个平台确实做到了?这一领域过去几年刚开始发展,审核机制尚未完善,主要依靠使用者自行判断。直到去年年底,他们的审查小组才正式组建。
健识局询问韩筱旭,为何申力医生的视频得以顺利上传,韩筱旭答复称:她的支持者已经拥有较长时间的积累,那时我们还没有组建专业的审核队伍。
申力医生确是在2020年岁末于快手平台进行了注册,随后便着手发布相关视频内容。据韩筱旭透露,在申力医生上传首个视频资料之前,快手方面理应已经组建了运作完备的医学内容审核工作组。
更深一层来看,像申力这样的合法执业医生,在视频里发表个人看法,平台好像也管不了。田慧剖析,首先快手这类视频平台登记审查不严,其次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患者轻信视频,要是用药出事,医生不负责。因此医生就能随意胡言乱语。
韩筱旭谈到,快手设有针对虚假账号及发布不实科普内容的账号的移除流程。健识局就快手如何识别和确认虚假账号,怎样界定假科普视频,以及发布多少条假科普视频会导致账号被封等具体事项进行询问,韩筱旭答复说:无法告知,这些属于核心业务范畴。
通过快手平台的一段个人宣传影片,申力表示:自己系无意间踏上了该平台进行医疗知识讲解的工作。然而,健识局查询得知,申力加入快手平台或许并非偶然发生。
通过在快手应用中输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这一标识,能够发现该院旗下众多医疗机构里,有众多医生在快手平台开设了个人账号,他们致力于传播中医药知识,例如张引强、王洪志、张兆发、张广生、张宗岐、李俊芳、王国忠、张晓军、樊茂蓉、郭朋、邹本良、王福、李贻奎等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医学领域,并且他们开展直播的时间普遍比申力要久得多。
很明显,中国中医科学院旗下的各个医院里的医生,在快手平台上进行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医生进行直播,究竟是以个人身份进行,还是背后有MCN机构的支持?这对一般用户来说,是很难区分的。
二月份的第五天,快手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其股票初始报价为一百一十五元港币,交易开始后不久便攀升至三百四十五元港币的高点。该企业整体市场价值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一万二千三百亿港币的规模,这一数值不仅超越了京东公司,还达到了小米集团市值的两倍多。
举行开锣典礼时,快手公司的最高负责人宿华谈到,该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敬重,重视对辛勤工作和创新成果的敬重。
医学知识的普及,旨在使民众能够熟悉医疗常识,认识医学常识,从而把握个人身体情况,这本身就是对个体极大的尊重。
快手是否最为看重个人,无关紧要。但该平台三亿日活用户中,他们非常在意健康,渴望美好日子,绝不希望接触可能危及生命的真假难辨的医疗视频。
医疗人员的知识传播过程困难重重,新兴网络医疗知识普及工作迫切需要引导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