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作为烘焙行业的领军企业,于3月10日发布官方声明,表示公司正面临财务压力,经营上遭遇困境,导致在支付店铺租赁费用、上游厂商货款以及员工薪资方面出现延迟,到2023年2月28日为止,累计欠款数额达到5700万元,因此旗下所有零售网点均暂停营业,现阶段依靠股东提供的资金支持来维持基本运作。
克莉丝汀于2022年7月有过经营不正常的情况,到同年8月重新开始营业,但不到半年的时间又再次停止了业务活动,公司打算通过卖掉部分财产和增加资本投入,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重新开展经营。
事实上,克莉丝汀从2013年开始就持续亏损,并且不断关闭门店,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矛盾重重,创始人罗田安还受到香港联交所的纪律处罚,目前克莉丝汀在上海的关联企业被执行总金额高达2026万元,还因为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未按时支付租金等问题,多次卷入与房产租赁相关的法律纠纷。
拖欠各类款项5700万元
三月十日发布的通知表明,疫病导致克莉丝汀经营受损,即便重新规划制造与贩卖方式,依然无法解决所有款项问题。克莉丝汀指出,企业已优先补偿账期短的供货商,持续与账期长的供货商协商,另外关闭了效益不佳的店铺,并经由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以支付员工薪酬。克莉丝汀销售业绩下滑,导致其资金周转不灵,面临经营困境,到2023年2月28日为止,累计未支付的款项高达五千七百万元。一些合作商家已经向司法机构申请查封该公司的银行资产,牵涉的金额大约在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万之间,公司集团现阶段主要依靠股东的借款来维持运作。
这种状况给克莉丝汀的运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旗下所有商铺从2022年12月时段性地停业了。现阶段,克莉丝汀在寻求经营方向上的多样化,打算借助合适的融资途径,比如处置部分资产和进行股权募集,来缓解周转资金的压力,并打算在2023年上半年度重新开张。
2022年7月,已有上海部分新闻媒体披露克莉丝汀出现经营困境,其不少店铺暂停营业,总部生产设施停止运作,并且未能按时支付店铺租赁费用。同年7月21日,克莉丝汀在官方商城网页发布一份说明,表示疫情对公司的业务活动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其发展进程一度中断。
克莉丝汀“告知书”。 小红书截图
莉丝汀的创办人罗田安曾应看看新闻之邀发表谈话,称该品牌尚有约2.5亿元待兑现的预付消费凭证,若依靠制造基地、生产设施以及部分店铺的不动产,原则上能够补偿持卡人的预付消费卡并维持运营,然而资金已被挪作他用,重新开工的前景相当黯淡。
克莉丝汀在2022年8月1日重新开始提供服务。有网民指出,这家店重新营业之后,蛋挞的价格从每份四元上涨到了每份六元半,而且可供选择的品种也在不断减少。
重新开业才过半年,克莉丝汀又再度停业了。新京报的记者通过小红书等社交网站发现,上海的一些克莉丝汀分店在2022年11月时张贴过一份通知,内容提到“受疫情干扰,该店暂时停止服务,重新开张的具体日期将另行告知”。有网民在当年12月发布信息称,店员表示总部原材料供应中断,蛋糕无法制作,建议购买面包,面包售罄后因缺少原料也无法继续生产。
克莉丝汀“告顾客书”。 小红书截图
就克莉丝汀当下制造基地、网络货运运作状况,以及顾客预付卡费用怎样处置等议题,北京新闻工作者3月10日联络了该品牌客服中心及企业联系电话,到文章完成时,均无人员应答。
和君咨询的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指出,克莉丝汀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烘焙品牌,如今面临困境,新冠病毒只是加速了其衰败,真正症结在于经营策略存在缺陷,错失了烘焙行业的发展良机。根据财务报表,克莉丝汀每股资产净值呈现负值,处置股份或资产是一种应急手段,长远来看,关键在于能否重振品牌影响力,同时经营层面是否能够做出合理判断。
公司内控问题屡发
克莉丝汀属于率先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烘焙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通过港股实现上市,被称作“烘焙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在其创始人罗田安负责期间,该企业曾凭借自身能力在多地开展业务,不过从2013年开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1年,克莉丝汀出现1.7亿元资金缺口,同时结业了55个经营不佳的网点。2022年前六个月,由于疫情冲击及网点关闭等因素,克莉丝汀营业收入萎缩了71.26%,归属于股东层面的亏损额度扩大至7251.4万元,净增6.62%,经营网点总数下降至246家,较期初减少了94个。克莉丝汀在其2022年的中期报告里提到,企业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追讨尚未结清的销售收入,充分运用制造设备的产出能力,以及停业经营那些在亏损的零售网点;股东单位中国华能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表明,他们有实力给予公司长期的资金援助;在2022年6月,克莉丝汀发售了大约2.02亿股股票,筹措到约1656.7万港元的资金,这笔钱将用于增强公司的日常运营能力。
天眼查应用表明,克莉丝汀有关联公司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现牵涉到119场法律案件,诉讼金额大约是481.04万元,主要牵涉到房产租赁争议、员工劳动合同争议、商品买卖合同争议等,其中房产租赁争议高达85起,克莉丝汀公司存在无理终止租赁合同、支付租金滞纳金等情形;有16条被执行信息,6条失信档案,10条高消费限制记录,被执行总金额达2026万元。南京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关联企业,被处以816.6万元的经济处罚,并且该企业也存在限制高消费的情况。
公司持续多年出现经营性亏损,克莉丝汀的股东之间矛盾重重。2018年11月,公司聘请朱永宁担任执行董事以及最高行政负责人,创始人并且实际控制人罗田安不再担任最高行政负责人,同时退出董事会所有职务。在那之后,罗田安多次建议召集股东大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每日经济新闻》披露,2020年5月,罗田安向港交所提交实名指控材料,指出朱永宁运用不正当途径获取股份与表决权,公司自公开上市以来因内部持续纷争而衰败,朱永宁反指罗田安“缺乏诚信,全是虚假之词”。
2022年12月,香港交易所对克莉丝汀七名现任和前任董事进行了斥责,其内部控制缺陷也暴露出来。依据交易所的纪律措施公告,2012年,克莉丝汀与创始人罗田安的姐姐持有的上海一品轩食品有限公司订立了采购合同。后来,一品轩遭遇财务困境,未能履行设备过户手续,同时还有欠款拖欠克莉丝汀。即便如此,克莉丝汀还是和一品轩续签了加工合同,结果一品轩累计拖欠克莉丝汀的款项达到3500万元。
罗田安身为克莉丝汀的始创人,并且担任过董事会的主席和执行董事,联交所指出他未能诚实地、善意地行事,总是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而是蓄意并且持续地让自己的私利和公司利益产生矛盾。其他董事在批准与一品轩的采购等事项时,没有主动向管理层询问情况,也没有履行监察和跟进的职责。
广科咨询的首席策略师沈萌指出,克莉丝汀的症结在于,尚未清晰认知业务间的差异优势,却过分追求门店扩张,造成公司成长存在结构性缺陷,通过出售资产只能暂时减轻短期债务负担,却无法修正其资产负债表的深层问题。此外,股东间的矛盾也源于公司前景模糊,充满变数,各方股东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