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海老字号一天卖7万只月饼!80秒动画盘点月饼四大派系

日期: 2025-10-12 10:10:28|浏览: 0|编号: 15270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上海传统品牌月饼每日售出七万枚,排队等候需达三小时方可购得,此现象并非仅因糕点美味所致。

这7万份销量,光明邨和新雅这些店铺,每天能达到这个数字,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二是有足够的货品供应。

买的人里,60%要到现场排队,站3小时,图啥?

刚出炉的苏式鲜肉月饼,外皮尚有余温,口感酥脆,咬下时肉汁四溢,这种现做现吃的鲜美,远非网购的冰凉月饼所能比拟。

剩余百分之四十通过网络购买,主要寄往远方的子女和亲友手中,包裹里可以再放入一张亲笔书写的便条,这与其说是寄送月饼,不如说是将家的思念一并打包传送。

如今外出定居的人很多,中秋佳节难以相聚,寄送老字号品牌月饼,比转个电子红包更贴心——电子红包转出后容易被遗忘,月饼品尝时却能勾起对家乡风味的怀念。

再看为啥苏式月饼在上海能卖这么火,年销量超1亿只。

四大派系中,广式月饼糖分较高,因当前人们注重控制体重,老字号纷纷推出低糖版本;京式月饼质地较为坚硬,但受到年轻群体的排斥;潮式月饼在东南亚地区十分畅销,该地区华人数量众多,对芋泥、绿豆沙等馅料较为熟悉。

上海人一直很喜欢苏式鲜肉月饼,这种月饼从小到大都是他们的心头好,刚出炉的特别香,热乎乎的,咬一口皮就掉了,肉馅又咸又香,再配上一碗热茶,就是他们怀念的老上海中秋味道。

老字号守着这个“老味道”,就抓住了本地人的心。

但光守着老味道还不够,得让年轻人也掏钱。

光明邨制作“小龙虾馅料月饼”,新雅和杏花楼推出“腌笃鲜月饼”,这两种口味,年轻人经常在夜市、餐馆品尝,将其加入月饼之中,感到新颖,乐意花费时间等候品尝。

结果呢?

年轻消费者多了30%。

这表明老字号并非盲目,明白仅依靠老顾客难以维持,必须顺应年轻人群的喜好调整,但在创新过程中并未偏离根基——小龙虾馅料中依然以鲜肉作为基础,腌笃鲜菜肴里仍然保留笋丁和咸肉,坚守传统风味,同时融入新颖元素进行装饰,这种做法才算得上是智慧。

产能也得跟上,一天7万只,靠老师傅手工包肯定来不及。

新增了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达到原先的两倍,机器负责和面、包馅环节,速度很快,不过烤制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亲自看管,特别是烤盘和火候的把控。

因此,等候时间可以减少一些,希望购买的人不会因为等待过久而离开,设备负责保障货源充足,工作人员则确保出品质量,这样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更厉害的是,这些月饼不光在国内卖,还能飘洋过海。

2023年出口量涨了25%,日韩、欧美都有人买。

潮汕月饼在东南亚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当地华人数量多,他们渴望品尝故乡的风味;而苏式和广式月饼则销往欧美地区,外国人对“中国的中秋传统食品究竟是什么味道”感到好奇,老字号品牌借此机会将中国的中秋文化传播到海外——月饼包装上印有月亮和玉兔图案,享用时可以讲述嫦娥的传说,这难道不就是把食品转化成了文化符号吗?

归根结底,百分之七十五的上海家庭在中秋节必定选购老字号品牌的月饼,并非因为缺乏其他月饼的选择,而是这些店铺经营了数十年,祖辈们就开始在此排队购买,如今到了孙辈这一代,排队已经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就像过年要贴春联,中秋排队买月饼,这是刻在生活里的习惯。

这家百年店铺因顾客众多和特色菜式走红,但倘若哪天连现做的炉子都改用自动化设备,肉汁便失去了往日的鲜美,那样还能称作老字号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