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传统风格的健康养生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流行,采用“药食同源”理念制作的中式面包也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许多人都把售卖中式面包的店铺当作热门的拍照地点,其中一些特别受欢迎的产品获得了成千上万次的好评和关注。
这种兼具异域风情与本土特色的面点,究竟蕴含多少健康价值,又吸引着哪些人群选购?
中式面包风是如何刮起来的?
谁在买?
四月份后期,扬州市中医院新推出“药膳面包”不久,医院方面立即发布正式通告,强调该产品仅在院内食堂窗口有售,告诫民众谨防买到冒牌货。
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面市后迅速走红,首发当天就有数千个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卖完,医院门口排队的景象非常普遍。
各种特色点心,比如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七宝美髯包,仅仅是名称就能引发国人的强烈共鸣,据说具有食疗作用的药膳粽和帮助排湿的绿豆糕,目前也正处于研制阶段。
贵州省也跻身中式面包行业。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和医院特点的“折耳根面包”。
养生达人小九透露,她在天津中医院开设的烘焙坊名为元气养生局,曾购入荷叶消暑包、黄芪调理包、麦冬吐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面包,她说这些面包内馅量足,口感与市面常见面包差异明显,不过整体还是很好吃的。
元气养生局的中式面包
这家机构不同于医院里的元气养生处,知嘛健康作为北京同仁堂的子公司,在涉足传统面点制作领域时,将店铺选址于商场内,地点与常规面包作坊相仿,并未选择医院周边。
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五棵松万达店售卖多种中式面包,例如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五红丹麦卷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区间为16至36元。
近些年,“中国风”在消费界变得非常流行。集中到调养食品这条赛道,从去年开始,调养用水也变成了行业里的热门产品。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调养用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预计2024到2028年,调养用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速度能达到88.9%,到2028年,市场体量可能达到108亿元。
知嘛健康在售的中式面包,图/苏影摄
买的是文化还是疗效?
北京一家顶尖综合医院的中医专家指出,中药的学问非常深奥,各种食材的特性互有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千差万别,因此适宜的药方也各不相同,商家想在专业水平和个体匹配度上同时达标十分困难,同时兼顾疗效与口感也并非易事。所以,对于那些打着中医药旗号的食品,我们需更加审慎地审视,有时是出于对风味的追求,有时是出于对传统的归属感,有时仅仅因为一时兴起,但不必过分指望它们真能起到治疗作用。要知道,不少药膳面包和中药奶茶里的药材成分可能微乎其微,它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制造某种氛围,增添些许文化气息。
有媒体指出,要让“中医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需要持续进行创新实践。养生面包的流行显示,中药经典古方并非尘封的历史遗物,而是充满活力的、持续发挥作用的宝贵财富,怎样让更多中药经典古方重新焕发生机、契合现代人的需求?怎样在产品开发上不断改进,使“中医药+餐饮”既安全有效又美味可口?如何构建规范化的制造流程,保证“保健食品”名副其实?怎样引导顾客准确了解中医药类餐饮新品的调养作用,避免受过度宣传或虚假内容误导?妥善应对这些疑问,方能令“中医药”相关产业稳步前行且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