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不足道的月饼,怎样挑起了公众的分歧?是商家利用节日哄抬物价,还是购买者对“顶级”的认知产生了误解?这件事情里面,包含着比费用更为值得探究的启示。
我的看法十分清楚:二十七元的售价不能算是“过分盘剥”,不过好利来的回应与其品牌形象确实不相符。这场风波的核心并非“贵不贵”,而是“商品价值是否公开透明”——顾客愿意为优良产品支付费用,却厌恶“只强调原料上乘,却无法提供证据”的含糊宣传。
一、价格账:27元里到底藏着什么?
那些对价格提出质疑的网友,大多只考虑了基本原料的成本:小麦粉、咸鸭蛋、红莲蓉,这些材料即便价格不菲,也难以解释为何商品售价能达到27元,实际的成本构成要远为复杂得多。
今年月饼行业整体材料费用确实有所增加。台湾地区黄油费用较去年增长了20%,而腌制用的咸鸭蛋虽然价格略有回落,但优质烘焙用的流油蛋价格仍比普通蛋贵出三成以上。好利来公司供应链的费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它在全国运营着十一个中央加工基地,服务近千家零售网点,并将损耗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下,同时每月推出两三种新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这些研发和品质管理开支都会分摊到产品售价中。
品牌附加值至关重要。好利来早已转型为非传统烘焙场所,它借助马卡龙色调的门面设计,以及频繁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限定产品,成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其市场定位本身就属于中高端范畴。类似喜茶在茶饮领域,星巴克在咖啡行业,其产品定价中已融入品牌价值与顾客归属感,这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主动消费的运作模式。
二、争议核心:不是贵,是“不透明”
网友的愤怒点,其实从来不是“价格高”,而是“价值模糊”。
店员一句“用料更优一些”的答复,确实相当马虎。网友找出成分表提出对增味剂的疑问,按照当前国家标准,月饼里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只要不超过每公斤零点五克就是符合规定的,但好利来完全能够像展示“半熟芝士制作流程”那样,公布咸蛋黄出处、豆沙馅加工细节,用具体信息消除人们的疑虑。需要了解,2025年新规将不允许在月饼里添加脱氢乙酸钠,现在的“公开透明”其实是增强消费者信心的大好时机。
包装问题更刺痛了买家的心理预期。人们可以容忍优质商品的简装,却无法忍受高价商品搭配简陋包装,并且对价格构成缺乏清晰说明。相比之下,同属高端品牌的美心月饼,会清楚标示“使用马来西亚燕窝蓉”,使买家明白价格加成的主要去向。
三、消费理性时代:品牌该放下“模糊特权”
这一场争论实际上是消费领域的一个反映:随着“天价月饼”因为管理加强而逐渐消失(售价五百元以上的产品受到严格审查),顾客对于“中高端价格”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不再仅仅看重含糊的“品牌形象”,而是更加注重“等价交换”的真实性。
好利来的困境在于,它的经营方式仍停留在“网红效应”层面,却忽视了顶级品牌必须具备“核心价值”。它能够通过创始人形象、店铺设计吸引顾客,但维系顾客最终要依靠“明确可感”的产品水准。比如北京稻香村凭借“平民化形象+公开成分”赢得市场,好利来也需领悟:年轻群体愿意为喜爱买单,前提是产品确实值得欣赏。
从长远角度考虑,这场争论将促使烘焙行业进行革新。当顾客开始关注“食材出处”“成分构成”,那些仅依靠品牌效应抬高价格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那些愿意公开信息、通过具体表现彰显价值的品牌,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与忠诚。
最终想要征询各位:对于好利来售价二十七元的月饼,你们会购买吗?在购买月饼这个行为上,你们更在意食材的优劣、商家的信誉度,还是产品的价格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