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小孙子即将迎来生日,家住方庄的吴奶奶准备买一个生日蛋糕,究竟要买多大尺寸的呢?吴奶奶了解到,商店售卖的奶油蛋糕都是按照“寸”作为单位来计算的。她心想“十寸应该就相当于一尺”,于是订购了一个十寸的奶油裱花蛋糕,认为这个大小足够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然而,当蛋糕被送到家里时,全家人都感到十分意外:这个蛋糕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小呢?
寸字多个“口”蛋糕小一号
吴奶奶拿裁衣的尺子比划了一下,这个生日蛋糕的宽度刚过两尺五。“十寸换算成尺的话,应该有三尺三啊?”她捧着蛋糕,和家人一同走进店铺,要求解释清楚,可店员却回应说:“我们说的‘寸’是英制单位,十寸蛋糕的横截面大约是两尺五。”
当是英寸的话,必须明确标明。以前我见过老者还用“吋”字,你要是也这么记,我就能懂了。十寸大概相当于33.3厘米,而十个“吋”大约等于25.4厘米。一个蛋糕就因为单位上多了个“口”字,结果少了一大截,吴奶奶认为自己是被欺骗了。
记者注意到,靠近居民区的私人甜品店,大多采用“寸”作为尺寸标示。面包新语网店售卖的“真多丽果”奶油蛋糕,其规格仅标明“8”和“10”这两个数字,完全省略了计量单位。
立体蛋糕只算面积直径
记者探访了京城顾客常去的三家西点铺子后看到,那些立体蛋糕大多只用厘米来标示“直径”或“体积”,店铺里通常也只是提供“几个人能分”的大约信息,并没有标明蛋糕的重量。
在味多美西点铺子提供给媒体的糕点宣传单里,有款标名“鲜果风暴”的奶油蛋糕,基础尺寸规格标价138元,尺寸标注为“20cm”,旁边配有一个“Ф”记号,宣传单上未对该记号做任何解释,据此只能推断出是代表直径。另一家饼屋的宣传单上列出两种尺寸标准,一款称作“延年益寿”的圆形蛋糕,直径为“8英寸”,售价169元,另一款名为“青蓝之韵”的方形蛋糕,边长为“15cm×15cm”,价格为146元。
在金凤成祥的广告单里,不论正方形还是圆形点心,都以2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的尺寸来核算费用,店员表示,这个尺寸指的是“直径”。记者指着标有“收获阳光”字样的水果蛋糕发问,店员回答得十分笼统,说“确切重量说不清,因为水果、奶油和蛋糕底料的分量各不相同,无法称量”。
蛋糕重量真的“没法算”?
购买零散点心需要称重,但买生日蛋糕时却被告知“重量无法确定”,这明显缺乏合理性。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卖的方形蛋糕“廿一客”,其中一款名为“杏仁克鲁兹”的蛋糕,最小规格售价168元,同时注明了“1磅”和“大约14cm×14cm”两种测量方法;不过,以“磅”作为计量单位是否合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蛋糕不以重量为标准售卖,让经营者有了不少可乘之机。因此,有些顾客抱怨“生日蛋糕越大越不实在”。而店员也说明,蛋糕尺寸如果太大,堆叠过高就容易“变形”。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董金狮副会长兼秘书长向记者表示,生日蛋糕仅按面积或直径来衡量,存在“欺骗消费者”的问题。他说明,依据现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固态食品、半固态或者黏性食品,需要用能直接反映质量和体积的克、千克、毫升、升作为计量单位来标注。针对生日蛋糕,应当采用“克或千克”来标注。
今年4月20日将正式推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管理。董金狮表示,新规明确食品需标明重量或容量,并且所有成分的占比必须明确列出:例如蛋糕中的奶油、水果及各类辅料的具体比例,都要详细标注,以便顾客了解。此举措由记者窦媛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