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号深夜时分,杭州的欢牛蛋糕店突然发布了一篇内容繁冗的文章,文章主旨仅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即将停业。
这一情况让许多人感到十分意外,不久前还向公众宣布计划增设一百家分店,加盟费用更是从八万八千元降低至两万元,为何仅过短暂时间就出现经营困难?
说起欢牛早年的状况,其实相当不错。2013年,创始人邓周鸿仅用3万块钱,就在杭州租下公寓开始创业。他当时主打的理念是使用优质原料制作蛋糕,豆乳盒子和雪胖子等特色产品,当年还吸引了很多顾客,即便下雨也排队购买。
本来按这路子走,好好做产品,口碑应该能稳住。
到了2022年,它获得了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将近千万美元的注资,随后便显现出不同的迹象。
获得投资后欢牛迅速扩张,2023年店铺数量激增,直接增长到两倍,最终达到67家。
原计划是准备“启程”的,但2024年5月尾出了状况,5月28日,欢牛被列为被执行人,6月开头又被限制高消费,网上还流传说创始人失踪了。
六月份第八日,邓周鸿急忙出面澄清,表示并未离开,计划发放折扣券,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今年打算开设一百家新增门店。
当时很多人还相信了,没过几天就传来了破产的消息,这个转变实在太突然了。
三类人境况最为艰难:自媒体大V影视飓风,账户里剩余数万元尚未消费,资金沉淀下来;加盟商损失更为惨重,有人投入25万元加5万元押金,两年后亏损高达100万元,本金全部损失;员工也遭遇不幸,前一日向顾客保证店铺不会关闭,次日上网查询发现店铺已被关闭,处境尴尬。
为啥好好的品牌说倒就倒?成本和定价先拖了后腿
很多人觉得烘焙行业毛利高,应该很赚钱,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牛肉的物料价格近年大幅度攀升,动物性黄油在数年间上涨超过半数,而巧克力则更为惊人,其价格涨幅达到了两倍以上。
或许有人会认为,那蛋糕定价昂贵,比如一款6寸蛋糕售价178元,而制作成本仅40元,表面上看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然而,欢牛的店铺多数设于人流密集的区域,租赁费用高昂得令人咋舌,同时人工费、水电气等费用也持续增加,导致整体花费急剧攀升。
更为重要的是,欢牛为了吸引顾客,推出诸多促销活动:会员享受八五折优惠,平台提供团购凭证,外卖消费满足条件可减免,这些支出都由店铺承担。
这么一来,看似卖得贵,实际到手的利润没多少。
此外,欢牛单次花费大约三十元,这个数额足以让上班族享用一顿饱饭,寻常百姓购买面包时很少愿意支付这个价钱,我查阅过相关投票结果显示,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网民认为十元以下的面包价格更为可接受,欢牛的定价实际上已经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在外了。
讨论到欢牛的情况,这并非单独现象,整个烘焙领域都存在类似弊端。
欢牛发展迅猛,加盟事务难以适应,例如蛋糕业务需门店自主操作,总部却疏于指导,加盟商群体持续为经营事务争执,最终无人问津。
品质自然就下降了,网友们抱怨“豆乳盒子体积缩小了”“雪媚娘口感变差了”,顾客不再光顾,店铺如何维持经营?
而且烘焙行业门槛太低,谁都能做。
欢牛品牌的开创者起初几乎不擅长制作糕点,仅凭借助网络平台边摸索边实践就成功开设了店铺,这种现象吸引了许多缺乏经验的创业者纷纷效仿进入该领域。
截至今年5月,全国烘焙店有33万多家,竞争太激烈了。
更糟糕的是,许多人都在模仿热门商品,你售卖脏脏包我也售卖,你制作麻薯我也制作,缺乏独创性,完全无法吸引并留住顾客。
有人说那走平价路线总行吧?可现在的两元面包店也不行。
原先人们都是冲着两元钱的面包去的,可到了店里才发现,只有少数几种标价两元,多数是要卖三元、五元,个别的高达十元,买的人心里都觉着被占了便宜。
此外,这些廉价店铺的食材来源杂乱无章,部分烘焙品刚上架就出现腐坏现象,品质管理缺乏可靠依据。
合作方同样蒙受损失,有个从其他行业转行开设两元面包店的,四个月就亏损了十五万元,还有的店铺仅仅营业十天就停业了。
欢牛起初仅用三万元启动事业,后来成功吸引千万资金投入,接着却遭遇六十多家店铺在短时间内全部停业,最为令人惋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它迷失了最初的理想。
起初它专注于打磨商品品质,依靠良好声誉招徕客户,接着却一心想着拓展业务、筹备上市,最终忽略了面包是否可口、是否划算才是立足之本。
烘焙领域无论选择高端市场还是大众化经营,如果仅仅依靠加盟模式来获取资金,或者通过低价手段博取关注,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最终必然会导致经营困境。
创业者应当警惕资本与流量的诱惑,专心打磨产品方为长久之策,加盟商不可轻信低廉费用便盲目投入,务必先探明品牌的真实状况;顾客在预付费用时需保持冷静,以免店铺倒闭导致资金损失。
由此可见,烘焙领域若要持续进步,就必须回归根本,精心制作面包,使顾客觉得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