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报道 黄梅戏是安徽的文化代表,也是安庆人难以忘怀的符号,有说法称“黄梅城处处是戏迷,黄梅调哪个不晓安庆”。12月7日晚上,“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采访组抵达安庆市菱湖公园南门侧的再芬黄梅公馆,一同欣赏黄梅艺术,感受传统文化韵味。
安庆的夜晚别具一番雅致韵味。当街灯渐亮,再芬黄梅公馆门前,一对朱红灯笼与院内典雅的陈设相得益彰,步入其中恍若穿越到往昔岁月,悦耳动听的黄梅曲调徐徐飘荡,令人陶醉不已。乐章终了,观众席上掌声经久不息,喝彩声此起彼伏。
此地先前为安庆黄梅剧团二团,自2012年改革组建再芬黄梅公馆至今,已历经十一年时光。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高林告知,在十一年的演进过程中,再芬黄梅踏上了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
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李高林首先谈到的就是“创新”。近些年,再芬黄梅在剧目创作上持续发力,推出《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公司》《邓稼先》《鸭儿嫂》以及《不朽的骄杨》等多个作品,充分展现了戏曲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艺术表达上的革新;同时在演出方式上,积极推动黄梅戏同现代科技的结合,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场地的互通,促进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审美观念的交融,力求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公馆每月都会借助平台开展一场线上直播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传播期间,尝试了“戏曲与网络及漫画”的混合模式,跨界整合,并推出了国风漫画《女驸马》;围绕这一作品,公馆内部开发了众多文创衍生品,用以迎合年轻爱好者的需求。
再芬黄梅公馆是黄梅戏传承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实践教学的基地,它致力于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在这里有一个理念广为流传,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舞台上的明星”,这一观点是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院长韩再芬以及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的院长韩再芬共同倡导的,他们提出了一项针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方案,舞台表演确实需要具备出色表演能力的演员。李高林表示,我们很早就组建了“再芬黄梅青年团”,这个团体每月都会进行严格测试,多年来通过不断训练,一批批年轻表演者已经崭露头角,比如徐越、汪晨晨等都是出生于新千年,他们在舞台上展现才华,让他看到了黄梅戏充满希望的明天。
现在观察,咱们宅邸的宾客包含各种年龄层次,不过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占多数,李高林说明,目前,传统文艺在价值取向的带动下依然充满活力,精彩的舞台演出在文化领域仍然有巨大的进步前景,黄梅戏作为我国传统文艺的象征、安庆市最突出的标志,必定会在年轻一代的传承下焕发新生、光彩夺目。(记者 王子康)